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076223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建构主义是一种以充分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为核心的学习理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看重。但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推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师对建构主义重视程度不足、使用方式不当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高中语文教学发展。本文结合实际,针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其他语文教师有所启迪。
  【关键词】高中语文 建构主义 应用策略
  高中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的,以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质作为主要教学任务的基础学科,对学生“说、写、读、作”等能力的培养上大有裨益。但是受碍于根深蒂固传统应试教育的“锁链”,教师在学生背诵默写能力的培养和应试解题套路的传授上花费过多精力,并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养成乐学、自学、会学的学习习惯,更无益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新课标中学生培养要求背道而驰。语文教师需要加深建构主义重视程度,加深建构主义理论理解,将建构主义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情境式”与“抛锚式”的教学方法,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一、加深对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视程度和认知程度,建立新时代师生关系
  加深对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视程度和认知程度是将该理论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前提与基础,由于建构主义理论从对学习的定义到教学方法均差异于传统教学理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对建构主义理论展开全面学习。学生知识的获取不能仅仅依靠语文教师的耳提面命式的知识传授,建构主义更推崇学生在教师合适的引导下,通过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协作,使用合适的认知工具获得的方法。与传统语文“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式的学习不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第一,学习情境,要求学生置身于一个适宜学习、便于学习的学习情境,是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第二,搜集探索,指知识理论的构建需要学生自行搜集、整理资料并进行验证;第三,协作,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小组探讨学习内容并分享学习结果;第四,意义构建,指学生最终对自己收获到的知识内容进行记忆,在脑海中构建知识体系,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可以说是学习的核心条件。建构主义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法,不仅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效用,同时又不忽略教师的主导效用。新式课堂要求教师摒弃以往高高在上的身段,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建立新式师生关系。例如在教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课时,我并不会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对词的背诵、默写上花费太多时间,而是首先要求学生利用手上的认知工具尝试去翻译本词,利用网络、查阅图书等手段去查找词中“在江东建立雄图伟业的孙仲谋”、“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率师北伐”以及“好大喜功、冒进误国的刘义隆”的典故,最后带领全体学生分析词人在本词抒发的“坚定抗金”但是又不能“草率北伐”的情感与态度。
  二、引入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肃穆的教学形象与固化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将内涵深刻、蕴含着文学魅力的知识内容转化为一个个考点的教学方法,短时间内来看固然可以提高学生平均考试成绩,但却是以牺牲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代价的,长期以来将极大助长学生的厌学心理,无异于舍本逐末。针对这种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引入建构主义理论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情境教学。情境教学要求教师首先创建贴合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使用合适的言语引导学生制造学生身临其境的效果,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做到寓教于乐。例如在教学《动物游戏之迷》一课时,我会先为学生创建这样的情境:“有多少同学家里是养宠物的?都养的什么宠物呀?”一提到宠物,瞬间就点燃了学生的积极性,七嘴八舌的回答,然后我会接着引导:“同学们一定发现了家里的猫爱玩毛线球,狗狗爱玩塑料袋子的现象,那么同学们知道动物为什么会进行游戏行为吗?可以说说看自己的想法。”继而展开课文内容教学。
  三、善用“抛锚式”教学方法,展开新课内容
  “抛锚式”教学方法是建构理论中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能够帮助教师高效的展开新课教学,加速学生融入学习环境。“抛锚式”教学方法也被称作“基于问题的教学”,具体指学生在一个真实、具有感染力的问题环境下,产生学习欲望,并通过教师辅助,依靠自己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时,我会先抛出题为“沈阳老北站——中国建筑大师的杰作”的新闻首锚,新闻中始建于1927年的沈阳老北站在多位建筑师的努力之下重获新生,向世人重新展现了中国建筑的魅力。继而我会抛出“中国建筑魅力是什么?中国建筑有什么特点?”的“锚”,鼓励学生踊跃发言,顺势展开本节课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是一个多角度的、多层次的活动,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以建构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新式高中语文课堂发展蒸蒸日上。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几条关于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的建议。教育的改革不能一挥即就,需要广大教师坚持不懈的探索和改良。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勇于尝试优秀教学方法,坚持建构主义理论,注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真正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發展。
  【参考文献】
  [1] 李华平. 语文教学的正道在哪里? ——钱梦龙、郭初阳《愚公移山》教学对比评析[J]. 语文教学通讯,2016(08).
  [2] 李立.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下学习责任的厘析与培养对策[D]. 吉林大学,2017.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郭城农业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课堂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就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聚焦课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给学生授之以“渔”,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课改 六环节 教学  一、“六环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操作流程 
【内容摘要】为了“加强师生互动性”和“体现学生主体性”,美术课同各科课堂一样,相比以前给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讨论。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提问的效果,往往影响到教学的成功与否,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  【关键词】课堂提问 精 把握难度 纠错 平等交流  为了“加强师生互动性”和“体现学生主体性”,各科课堂相比以前给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讨论,美术课也是如此。可
【内容摘要】以问题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打造高效教学课堂。本文主要对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探究,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引入问题式教学方式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地理 问题式 策略  引言  打造高效课堂,还是应该以学生课堂参与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主,主要是因为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将复杂知识条理缕析地剖析清楚,保证学生掌握
【内容摘要】数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是基础科目,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方法就是进行情境式教学。设立数学教学情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教学当中,创设的情境必须以是否理解数学知识当作衡量标准。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情境 创设方法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科目,在初中学习的各种课程当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位置,同时它也是枯燥、比较难理解的一门学科。数学成绩的高低会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考上高中。所以,在数学课
提问是一门艺术,好的课堂提问能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架起学生思维与情感的桥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必须掌握提问这门艺术,重视提问的一些技巧,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将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起来,把学生语文的兴趣更好的激发出来。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呢?下面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小
【内容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如果能合理的将目标学习法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能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动力,及时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快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目标学习法的运用还能够不断强化、实现、反思新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因此,本文详细分析了目标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旨在促进全体学生获得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目标学习法 初中数学教学 应用  目标学
【内容摘要】从学生的学习发展认知角度出发可知,学生的“具体实例”学习能力往往强于“抽象理论”的学习能力,而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数学现象”就是数学教学的“具体实例”。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灵活地把握这些“数学现象”,帮助学生巧妙地进行数学学习。而目前的教育者往往对“数学现象”的具体运用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结合我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对这个问题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方法。  
【内容摘要】教学的主战场就是课堂,那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内取得质量呢?这就需要教师潜心研究教学素材,认真备课。构建高效课堂是提高数学质量的关键,而课堂教学质量关乎着学生的发展,能否茁壮成长。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学过程的优化,也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教导,本文主要阐述的就是如何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做到优质教育,让学生茁壮成长。  【关键词】中学数学 课堂教学 高效 质量  构建高效课堂是
数学作业单调、枯燥、乏味,整天就是写写算算,毫无新意,学生对此缺乏吸引力,甚至有学生厌恶数学作业。教师该如何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呢?我尝试着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让他们以日记的形式把一些数学故事或趣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体验、感悟或反思记录下来,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  一、数学日记——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内容摘要】心理学的实践证明,学生因其智力发展的水平、所处的环境、学习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在物理探究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尤其在物理探究教学中更是如此。在进行探究过程前要合理划分探究小组,教学目标合理分层,探究过程有“合”有“分”,探究效果分层评价,最终达到分层进步,共同提高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课 分层  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