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引领学生亲近文本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yus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据学生情况,依据文本特点,运用比赛式、分角色、自由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自觉主动地诵读文章的习惯,极大地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使其产生浓厚兴趣,逐步实现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形式 诵读 文本 距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30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极不爱张口读书,并没有养成主动诵读的习惯,对课本上的经典文章,常常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并没有披情入文,深入品咂,细细品读。课堂上缺乏琅琅的书声,极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提升。笔者在教学中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亲近文本,理解文章内涵。
  一、引导学生重视诵读,逐步变成自觉行为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思想上对诵读重视不够,他们不爱开口,即使开口也是如小和尚念经,支支吾吾,平淡无味。一篇文章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读下来的学生是少之又少。而这主要源于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诵读的妙处,再加上考试的压力,读书的功利性极强,一篇篇本是字字珠玑的文章,在学生的眼中却只是干巴巴的符号,索然无味。教师的讲解如果离开了学生对文本完整反复的亲自感知,任何讲解、提问和讨论都是没有意义的。笔者极力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三分文章七分读”的道理。同一篇文章,经常先让学生读,教师不做评价,然后教师有感情地范读,或放朗诵录音,或指导朗诵好的学生读,在对比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和差距,他们时常有这样的惊叹:文章原来能读得这样美。这样有效地树立学生美文美读的意识。笔者还经常抽空让学生欣赏著名艺术家朗诵的名家诗文。每次欣赏时,学生都是极为认真,极为专注,艺术家声情并茂的朗诵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和热情。
  二、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营造良好氛围
  听不见琅琅书声的语文课绝不是好的语文课。很多优秀教师执教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读是基础,是前提,学生还没有读熟读透文本教师就急于分析,学生只会如雾里看花,摸不着头脑。教师要注重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教学,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乐于朗读。
  1.“我的美文”欣赏
  每节课在上课前三分钟安排朗诵优美诗文的环节,要求学生从课外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学生很是重视,都想展示自己,他们往往会阅读很多文章,精心挑选,精心准备,由于是自己喜欢的文章,他们诵读时特别投入。看似短短的三分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准备的却很多,既要精心挑选诗文,又要划分朗读节奏,事先多次练习。一学期下来,全班学生就收集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在潜移默化中既积累了写作的素材,还有效提高了表达能力。
  2.比赛诵读
  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强。笔者在课堂上经常采用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思,在思中读,在读中比,在比中读。一篇文章初次读,学生往往问题特别多,笔者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互相发现,互相探讨,互相纠正,教师适时点拨。在学生对文章有了认识和了解后,再要求学生通过诵读把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尽量表现出来。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以前光听教师讲时,总是昏昏欲睡的状态,但一听互相比着读,其学习兴趣一下就高涨起来,也参与进来摇头晃脑地读,全班积极性很高。
  3.不同文章不同侧重读
  中学教材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可让学生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诵读训练。笔者注重依据文章内容的差异,在引导学生诵读时各有侧重。有的文章需重点品味,尽量读出文中饱含的深情。如《背影》是一篇看似字字平常,实则句句含情的文章。作者用饱蘸浓情的笔墨把那份感人至深的父子情传递给读者,如果真正地体会到并恰当地诵读出来,定会让人无限酸楚而感动。但学生由于人生经历少等缘故,不大容易体会到。于是笔者在教学设计时,就主要采用诵读教学的方法,效果很好。先让学生充分地自由诵读,然后交流感受;接着边读边品,边读边思,引导学生潜心文本中,抓住关键词句反复体会;而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学生联系生活中父亲对自己的细心照顾,调动情感体验,很好地诠释了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再让学生欣赏本课的朗诵录音,学生沉浸在艺术家感人的朗诵声中,禁不住泪花闪现,久久无语。
  通過诵读让学生零距离地触摸文本,挖掘文本,以文解文,充分体会到语言文字本身蕴含的深意,深切感受到经典文章的魅力,逐步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如诗歌《乡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尽量读出情感,使学生受到巨大的感染,对文本产生极大兴趣,实现反复诵读,不断领会。
  有的文章需展开想象,重点读出文中的形象。对于侧重人物刻画类的文章,就让学生重点揣摩人物性格,读好人物的语言。如《范进中举》《故乡》等文,篇幅较长,诵读时不必面面俱到,可抓住刻画人物的重点段落,让学生反复体会,而后绘声绘色地读,学生就会很容易把握文章的主旨了。
  总之,不同文章不同要求,灵活调整,各有侧重,力争使学生对诵读产生浓厚兴趣,自觉主动深入理解文章。只要学生爱读文了,教师的讲解分析就有了落脚点,也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搭建多式平台,展示学生水平
  在课堂上尽量多给每个学生创造机会,展示其朗诵的才华,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往往课堂时间紧,内容多,不能每次都让所有学生参与,时间长了,个别学生仍是老样子,没有动力。笔者注重搭建多个平台,如开选修课,在每周一次的朗诵课上,有时指导,有时欣赏,有时练习,有时竞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多给学生介绍课外的优美诗文,让学生反复吟诵这些脍炙人口的文章,把握内容、感情,再对照朗诵艺术家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诵,慢慢模仿、学习,学生兴趣很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千古名句早就告诉我们,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感悟和实践的过程。初中阶段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诵读,自觉诵读,在读背中走进文本,亲近文本,学生才能体味到文章的原汁原味,才能感受到一篇篇经典著作的永恒魅力,最终实现“自能阅读、自能写作”的目标。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几个教学实例体现了学生、教师、教科书、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在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中,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得到激发,从而撑起思维的轻舟,向文章更深更远处探寻,品味文章的芳香。  [关键词]教学实例 阅读对话 品味文香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013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或不能结合文本对句子进行解析
[摘 要]结合教学实际,从三个角度分析了概念教学的做法: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概念体系,突出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概括数学概念内涵,突出学生的“自悟”;对数学概念进行内化匹配练习,突出学生的“领悟”.  [关键词]概念教学 有效性 策略  数学概念是客观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学习数学理论和构建数学框架的奠基石.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既是正确思维的前提,也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必要条
[摘 要]新课程教科书中指出:“应注意创设情境,从具体的实例出发,展现数学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因此,要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就要经历一个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情境化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教学流程,让学生真正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的发现过程,体现其主体地位.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情
近期,拜耳作物科学中国为河南,河北,山东和辽宁省关键区域提供了84台古斯塔夫种子处理机。古斯塔夫公司位于美国,是拜耳作物科学旗下的机械公司。
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15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的农药企业可以申请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装备的升级。在近期举行的2012中国国
2015年,挪威驶往上海的“海洋量子”号邮轮正式启用,载客量为5000人,这预示着邮轮市场迎来了重大变革的一年。
[摘要]和谐的课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促使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和谐的课堂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帮助教师进一步地成长。从学生、教师、师生关系三方面探讨教育转型期,语文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和谐课堂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23  许多教师认为课改下的课堂,就是课堂上学生互动、合作、讨论,气氛
[摘 要]作文面改致力于“以学定教、分层推进”,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学生差异性,让教学活动始于师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唤醒了学习主体的自觉意识,营建了浓厚的语文学习风气,为学生人格成长和长远发展打下了必要基础。  [关键词]作文面改 以学定教 分层推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20  学生普遍怕写作文。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
[摘要]新课标倡导多种教学策略。其一,自主性阅读的教学策略;其二,探究性阅读的教学策略;其三、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浅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这三种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18  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师始终要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更要把思考还
引航工作对于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引航工作的工作时间长而且无规则、工作条件艰苦、工作环境恶劣以及远离家庭等工作特性,引航员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