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激发学生情感的钥匙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a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新课标》多次提到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内在的激情,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情感的交流,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语言 情感 钥匙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过:“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多次提到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情感的升华,我想关键在于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内在的激情,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一、善于设计课堂导语,努力创造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交融点。
  前几天看了特级教师陈金才在上《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教学片段,语言朴实,但其达到的效果却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听说你们都很聪明,我想考你们一个问题,回答时思路要尽量开阔一点:我们现在在哪里?
  生:学校的礼堂里。
  师:(摇头)思路不够开阔。
  生:在深圳、在中国、在地球上。
  师:是呀,我们在深圳、在中国,也在地球上。请全体同学跺一跺脚,我们的脚下是什么?
  生:地球。
  师:(板书:地球)我们一起叫一声“地球”。
  生:(齐)地球——
  师:地球听到了没有呀,怎么没有反应?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地球,你好!”假如地球听到了,她会热烈地鼓掌的。开始!
  生:(一起,深情地)“地球——你好——”
  (学生身后响起听课教师们的热烈掌声)
  师:地球听到了我们的呼唤。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陈老师这段课堂教学导语朴实得不能再朴实了。然而,就在这朴实中间,却充满了思想和灵性。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很好地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真是“豪华落尽见真淳”。语文教师在课堂导语设计上,善于利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情感所产生和存在的情境,争取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角色,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找到与作者情感交融的契合点,去体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从而使他们灵魂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可以说精心的导入语言就是开启学生情感的第一把钥匙。
  二、教师生动恰当的语言表达是推进学生情感升华的第二把钥匙。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语文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同样可以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一方面在于它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智慧结晶,情寓于字里行间,有的直抒胸臆,情动于中;有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有的“道是无情却有情”。另一方面是教师理性的诱导带来学生情感的撞击。文学作品的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能触及人的灵魂和最具魅力的内容。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我有这样一段教学语言:
  “人民大众敬爱的周总理,他,就静静地躺在灵车里,永远永远地与人民分别了。回首当年与总理亲切会面时的幸福情景,人民怎能不痛心疾首?怎能不追着灵车千遍万遍地呼唤?时间呀,灵车呀,总理呀,让我们再多看您一眼。”
  当时,我的情感很投入,也很感人,我是满含热泪地倾诉的。这样非常有利于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体会到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爱戴之情,而这种理解又紧密联系着情感,这就能使学生深入思考,把学生的情感带入到文本当中,深切感受到伟人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形象。
  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善于“动情”,同时还要利用体态语言等进行必要的“煽情”,使学生、文本、教师之间产生共鸣,形成“心理相融”。可见,阅读教学中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激发起来,感悟才能更加深刻,因此,调动情感参与是阅读教学的催化剂。
  三、教师激情的言语是使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得以外化和迁移的第三把钥匙。
  我在上《丰碑》这篇课文时,在讲到部队在向前进时,设计了以下教学对话。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教师读得语调语势粗豪,铿然有力)你们听我这样一读有什么感觉?
  生:风太狂了,雪太大了,天气太冷了。
  师:哈!一口气说了三“太”!你再把这三个“太”与“挺进”联系起来想一下,你觉得这支队伍怎样?
  生:这支队伍遇到的困难很大,决心也很大。就是刚才说的“更坚强了”。
  师:对。再接着往下读(生齐读至“残酷的战斗。”)。停,下面课文写了几个可能啊?”
  生:(齐)四个。
  师:四个可能,情况不一样,看我的手势读,我读前面的,你们读四个“可能”。(读文)“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
  生:(齐读)“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教师用平直、高扬放慢,再高扬快速加强,平实沉重四种不同手势指导读四个“可能”)
  这种语言情感使美育的形象性和感染性更生动、具体地体现,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理上的震颤。这样便可达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移情。学生与作品有了共鸣也会“情动而辞发”,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以书面语言的形式加以抒发。那么学生写起记忆中感人的一幕时就不会显得空洞,不会只唱高调了。反而更有真情实感,语言更富有个性。
  用“动情”的语言传达“动情”的故事,让字字句句撞击学生的心灵。因此,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不仅可以开启学生智慧的窗户,更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从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专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要求等三方面出发,对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形成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的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进行了铺垫,旨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和激励作用。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评价 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生主体  评价是发展的前提,实践表明,通过构建发展性和激励性的评价
摘 要: 教育是一种专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具有多阶段性的、永无止境的过程,其间贯穿着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生长和积累,正是这种个人实践知识的生长和积累推动着教师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观 个人实践知识  第一次产业革命推动了劳动分工,产生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第二次产业革命(即工业革命)则对人们的职业进行了细分。在人们努力将职业(专业)从一般职业
摘 要: 谭恩美的《喜福会》自从1989年出版以来,对其的研究便络绎不绝,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和解读小说中的中国母亲和美籍华裔女儿在美国社会的生活,通过母亲与女儿不同文化身份和文化差异在构建自我身份时产生的问题与矛盾,对母女关系进行解读,反映出两代华裔女性秉承双重文化身份的微妙态度和观念的变化,以窥新一代华裔子女对于自身文化身份的进一步认知情况。  关键词: 《喜福会》 华裔女性
摘 要: 文言文教学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及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职业学校的文言文教学因为其生源、就业等原因,跟高中初中有所不同。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学习更多地凭兴趣。学校侧重技能培训,要求学生考取技能证书。职业学校文化课的地位与初中、普通高中是明显不同的,而文言文,更是成了鸡肋。其实,职业学校的文言文课堂,也可以是生动有趣,气氛活跃的。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
摘 要: 素质教育强调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充分说明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所以,教师的教育观念须由教师的教学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变以教师讲为主为学生学为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在自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并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方法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
<正> 党的十三大以后,关于将竞争机制引入干部人事工作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那么,当前我们如何将这方面的探索引向深入呢?我在这里谈几点认识和意见。一、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将竞争机制引入干部人事工作的重要意义随着政治体制改革有领导有计划地逐步展开,我们在组织人事部门工作的同志,对于必须把竞争机制引入干部人事工作的问题逐渐趋于统一。但是,对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仍嫌不够深刻和充分。因此,我们仍然有必要深入思索和探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的导入更是方法多样,形式多变,好的导入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Good start is half of the succes
语文教育因其丰厚的人文内涵,而必然肩负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它可以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多彩,感悟生命的真谛,提升生命的价值。 Due to its rich humanistic connot
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段特别令人向往的幸福时光,那里充满幻想,也充满快乐。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因为我们要长大,成长为一个大人。那么,当我们回忆童年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增加了自读课的分量。这不但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目前自读课教学中,有的把自读课当做讲读课,每课必讲,模糊了自读课与讲读课的界限。结果,师生疲于奔命,教学计划仍不能完成,有的轻视自读课,认为自读课不属于升学考试篇目范围,学与不学无关紧要,因而撒手放“羊”,教学效果不言而喻。自读课教学要切实体现“自读”,落实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