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比较探讨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y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n,TP)是梅毒的病原体,因其透明,不易着色,故又称苍白螺旋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在全世界范围流行。其临床病程漫长,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几乎可侵犯全身各种组织和器官,并产生复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 正确诊断并检测梅毒螺旋体显得尤为重要。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较多,本文就几种常见的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进行介绍和比较。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 临床表现 正确诊断 检测方法
  梅毒螺旋体的血清学试验是梅毒诊断和监控的主要实验室检查方法。非梅毒螺旋体抗原结合实验是梅毒血清学试验的一种,是以心磷脂、卵磷脂及胆固醇作为抗原检查血清中的反应素(由螺旋体破坏的组织细胞所释放的类脂样物质以及螺旋体自身的类脂和脂蛋白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产生絮状凝集的试验【1】,这类血清学试验的代表方法有: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甲苯胺红试验(TRUST)。另一种为梅毒螺旋体抗原结合试验,是用活的或死的梅毒螺旋体或其他成分作为抗原检查抗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这种方法敏感性及特异性相对较高。常用的有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TP-CLIA).
  1.血浆反应素试验(RPR)
  血浆反应素试验是非梅毒螺旋体抗原结合试验的一种,是用活性炭颗粒(直径3-5um)吸附类脂抗原,当抗原与待检血清中的抗体(反应素)混合发生反应时,反应素即粘附在活性炭颗粒的周围,形成疏水性薄膜。由于动摇、碰撞,使颗粒与颗粒互相粘附而形成肉眼可见的颗粒凝集和沉淀,即为阳性反应。如血清中没有相应抗体(反应素),因液体中的白蛋白多于球蛋白,而白蛋白对活性炭颗粒有保护作用,形成亲水性薄膜,即使同样摇动、碰撞,由于抗原颗粒周围没有粘附免疫球蛋白的作用,则不能形成较大颗粒,无肉眼可见的凝集和沉淀,即此为阴性反应【2】
  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操作简便、快速、价格低廉,可用于疗效观察、判愈、判定复发或再感染。但是由于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是非特异性试验,受某些自身抗体免疫疾病和传染病的影响,会出现假阳性结果【3】,需要与其它血清学方法结合进行诊断和筛查。而且在结果判断中受实验室操作人员的主管判断影响较高,因此该方法的应用范围较窄。
  2.甲苯胺红试验(TRUST)
  TRUST试验原理与RPR实验原理基本相同。只是在TRUST试验的抗原中加入甲苯胺红颗粒代替活性炭颗粒指示物,使阳性结果出现红色絮状现象,阴性结果见红色颗粒集于中央或均匀分散【4】。
  甲苯胺红试验结果更易于肉眼观察,同RPR试验一样可用于疗效观察、判愈、判定复发或再感染,并且对非特异性反应素抗体导致的阳性样本,TRUST的检出率和重复性都高于RPR试验。。由于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也可用于普查、婚检和其他健康检查等,虽然其灵敏度与特异度不如梅毒螺旋體特异性抗体检测,但与之有一定的互补性。
  3.明胶凝集试验(TPPA)
  TPPA作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试验,是以超声裂解的梅毒螺旋体作为抗原致敏于人工合成的惰性明胶颗粒,再与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结合,产生肉眼可观察的凝集反应。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是诊断梅毒特异性抗体的经典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近年来许多研究已将其作为梅毒诊断的“金标准”【5】。目前主要用于筛检阳性标本的确诊,但其操作复杂,试剂昂贵,结果判定难以自动化,不适于大批量的筛查试验【6】。
  4.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
  FTA-ABS试验是以完整形态的Nichol梅毒螺旋体作为抗原,加上经吸收剂(用非致病性Reiter株梅毒螺旋体培养液制备而成)处理过的患者血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再加入荧光素(FITC)标记的抗人球蛋白,与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螺旋体显示苹果绿色的荧光,即为阳性反应【2】。
  FTA-ABS可用作梅毒检测的确诊试验,特别是隐性梅毒及一些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阴性而又怀疑为梅毒的患者。但实验需有优质的荧光显微镜和技术熟练的操作人员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故常不被临床实验室作为首选方法。
  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ELISA是随着梅毒螺旋体基因工程的研制成功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血清学检测方法。是用基因工程表达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包被固相载体,加入患者血清后,与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在此基础上加入酶标记抗原,即可形成抗原-抗体-酶标记抗原的复合物。再加入底物,底物经酶分解后显色,即为阳性反应。
  该实验使用重组抗原代替以往野生型梅毒螺旋体抗原,易于纯化,稳定性好,结果客观准确,便于保存,试验成本低,操作方便,是大批量梅毒筛查的理想方法,对诊断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均有着重要意义【7】,但其检测范围窄,自动化水平低,另灵敏度和特异度不尽如人意,正逐渐被化学发放免疫分析法取代。
  6.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TP-CLIA)
  酶促化学发放技术是化学发光技术的一种,建立在传统的酶免疫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磁粒子化学发放免疫分析法,利用双抗原夹心法原理,待检样本中的anti-TP于包被TP抗原的免疫磁珠结合,再和酶结合物发生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该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与发光底物反应,通过光子计数器检测发光信号,信号与待测物浓度呈正比关系【8】。
  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采用多种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蛋白抗原制备固相抗原,其中包括免疫性极强的TP15、TP17及TP47三种特异性抗原,研究表明CLIA法与传统ELISA法比较,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且解决了ELISA法分析灵敏度低,线性范围窄,实验结果重复性差等问题,同时依赖系统的全自动化,可以有效提高临床实验室的效率,并最大程度的保护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尤其适用于大批量标本的筛查。
  小结
  美国CDC推荐梅毒螺旋体筛查流程为:ELISA/CLIA初筛→RPR/TRUST进一步检测→TPTA确诊。而目前我国常采用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RPR或TRUST)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ELISA、CLIA、FTA-ABS、TPPA)相结合的方法,对梅毒螺旋体进行诊断和筛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是ELISA技术的新发展,通过化学发光底物取代传统的显色底物,可以显著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进行大批量和全自动检测。因此,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用于临床实验室梅毒的筛查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早期准确检出梅毒,控制其传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红杏,牛淑芳.梅毒螺旋体检测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医学,2008,8(6):1403
  【2】王千秋,陈志强等.WS273-2007,梅毒诊断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7,1-12
  【3】赖年钰,甘晓协.3种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2)
  【4】邱月燕,李玉闽,杜雪莉,刘红莲.梅毒实验室检测三种方法的评价【J】.西藏医药杂志,2009,30(3)
  【5】李丹,崔巍,高伟。血清中梅毒抗体检测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3)
  【6】周洪伟,林松。三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比较【J】.微生物学杂志,2005,25(3):99
  【7】贾月琴,季必华。梅毒螺旋体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05,26(5):453-454
  【8】金建国,马作新,张晓静等.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研究.吉林医学【J】.2012,33(4):718-720
其他文献
关键词:护患沟通;信任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由此可见语言是一门深奥的艺术与学问。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即由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替代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医学和护理学关注的对象也有所改变,已从原来的单纯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护士与患者直接接触护士的工作对象是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据调查,临床上80%
期刊
近年来,天门市疾控中心以思想政治工作和科技创新为突破口,深化内涵建设,创新思维,夯实基础,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学习,坚持以“改革、创新、和谐、奋进”的八字方针为行动指南,倾力打造“科学、奉献、凝聚、超越”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氛围,坚持以新的疾控文化理念推动全市疾控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使全市疾控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开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
期刊
摘要:本研究分析总结了今年来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缺陷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缺陷原因分析: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到位,无菌观念及医院感染防控观念不强,知识储备不足、药理知识欠缺,健康教育不足、告知缺陷。并针对缺陷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认为加強责任心、提高护士素质,落实制度及改进操作方式,能有效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护理缺陷的发生,保证病人用药准确及用药安全。  关键词:门诊;静脉输液;医患纠纷  
期刊
母乳喂养是婴儿最安全、最科学的哺乳方式,。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全球的母亲倡议:在生命的最初6 个月,应对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以实现最佳生长、发育和健康。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母乳喂养率已回升到60%,而在我国则呈明显下降趋势[1]。因此,如何早期促进乳汁分泌和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现将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原因综述如下,  1.母乳喂养的益处  母乳有着“五多二少一适宜”
期刊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为主要来自下肢深静脉的血栓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常见病,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由于其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甚至缺如,所以诊断较困难。目前在各种对PE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中,公认的金标准是选择性肺动脉造影,但由于具有创伤性(并发症发生率约4%,死亡率约为0.2%)和受设备限制,未被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98例行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其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对策。结果:98例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患者中11例(11.2%)发生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2例,皮下气肿4例,腹膜损伤3例,继发性出血2例,及时给予并发症患者对症处理,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掌握后腹
期刊
摘要:简述脑电仿生电刺激的治疗失眠的机理和方法。  关键词:失眠;脑电仿生电刺激  中医称失眠为“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40~70岁的患者多与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神经功能失调有密切联系。《景岳全书·不寐》云:“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知之矣。盖寐本乎阳,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丙酸睾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各类激素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均低于
期刊
辨证换药是辨证施治的组成部分,它针对不同的病员,不同证型使用不同药物,因而具有疗程短,疗效高,花钱少的特点,深受病员欢迎,笔者从长期工作中摸索几点体会,现粗浅介绍如下:  1.辨证标准  所谓辨证换药,首先就要辨明属何证。我们在临床中,采用下列标准,辨别疮疡者属阴证阳证。  1.1皮肤颜色:红活炽赤光亮的属阳;紫暗无光或皮色不变的属阴。  1.2 皮肤温度:灼热属阳,不热或微热属阴。  1.3 皮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一次性1ml注射器4.5号针头与一次性5ml注射器7号针头采集浅表动脉血的临床应用比较。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4月-7月住院需要采集血气分析样本的63例患者,其中3例患者由于病情危重不能配合护理人员采血采用股动脉采血,其余60例患者均采用采集浅表动脉血,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一次性1ml注射器4.5号针头采用,对照组患者采用一次性5ml注射器7号针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