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应试教育的主宰,容不得学生的任何自由和创新,一切以标准答案为依据。一篇文章,教师说分三段,分四段就是错误。学生在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对语文课兴趣全无。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深感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之弊,也常常為之困惑、苦恼,为此进行不懈的探索,寻求阅读教学的新境界。在我近二十年的实践中,我真切地体会到“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从阅读功能看,阅读是搜集、筛选、发现信息的过程;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在学生拥有主体地位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比如见到标题)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自然,读者从接受的信息中产生的内驱力强弱、有无,对其内在阅读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无或强弱起关键作用,对其阅读行为是否进行和怎样进行产生重要影响。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呢?
  一、适当的煽情
  当代格鲁吉亚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阿莫那什维利认为,衡量教师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是你的学生是否有阅读的愿望。如果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阅读,那么这个教师就不是一个好教师;如果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愿意阅读,那他就是一个好教师;如果班上全体学生都喜爱阅读、热衷于阅读,那他就不仅是一个好教师,而且是一个优秀教师。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例如,教学《梳羊角辩的小姑娘》时,我带着一脸的神秘说:“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老师特别喜欢。它与过去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许多不同,你能找出多少点不同?当然越多越好。”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结果有发现课文主要通过对话的,有发现三件事是连贯的,有发现三件事可以组成一件事,有发现用词很讲究,有发现结尾意味深长的等等,学生的审美阅读就此开始。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教师要启发学生产生“阅读期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研究,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教师进入课堂要以饱满的精神,将文章中的情与自己心中的情融注于讲解之中,洋溢于讲台之上,再反转过来如水似地流到学生心中,唤起学生的情思,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老师一起去体会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例如一些课的导语,尤其是一篇课文教学之始的导语,应该像诗一样精炼、感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一节课的结束语,特别是教完一篇扣人心弦的记叙文或抒情散文时的结束语,应在学生的心田留下情感的涟漪,达到“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新的欲望。
  当然,教师要煽情,要动情,也不是任意地让感情泛滥,要以自己的独特、真挚、强烈、坦荡的情怀与学生见面,扣击学生的心弦,使自己、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
  二、驰情其中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这座桥梁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的“情感的王子”——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才能与作者会面,达成情感的契合。
  启动情感。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那得需要外力的推动。这种外力须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如从课文中选取一个美好的场景,一个或几个角色的鲜明形象,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于是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情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份关注,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期待着故事将怎么发生,将怎么一步步进展。如教学《月光曲》时,我以贝多芬的《月光》作为背景音乐,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部分,之后引导:这是一首多么美妙的曲子!贝多芬是怎样谱写成的呢?
  牵住情感。儿童的情感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可以由生成——发展——稳定;也可以由生成——淡化——泯灭。在学生初读课文入情后,教师需倍加珍视,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只要教师巧妙地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惭惭地涌动起来。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仿佛看到了,也仿佛听到了,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奋,拨动他们的心弦。
  推动感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孩子的面部表情,从朗读的声调,从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孩子心头涌动,这是阅读成功的契机,应及时把握,并顺势将阅读过程推进课文精彩片断词句,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注意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读出其神韵。当学生通过音乐和图画,对《月光曲》的内容有了深刻的感悟并陶醉其中时,水到渠成了,让学生尽情地朗读。学生在朗读中,读出了音乐的优雅、轻盈、热情和不可遏制的沸腾, 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韵味,使学生走进了贝多芬的情感世界。
  痛快抒发。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说,想抒发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通过抒发,可以使儿童的情感更加明确。及时引导儿童抒发内心的情感,不仅是阅读的需要,而且也是儿童心理的需要。当学生对课文《月光曲》不仅仅停留在喜欢,而且有了深层的感悟,对贝多芬有了更深的敬慕。他们明白,正是贝多芬这样的音乐家,才能创作出这样美妙的音乐,把穷苦兄妹俩带到了这样的光明美好的世界!此时就要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去评,去赞美,进一步把情感推向高潮。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三数学的总复习,是整个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复习得法,将事半功倍;若不得法,将事倍功半。而初中阶段的数学内容有近两百个知识点,初三进行总复习的时间又短。要使学生在总复习中不断提高其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并最终转化为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那么,初三数学教师如何有效的开展数学的复习课教学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初三;数学;理解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是当代新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生机但又具有激烈竞争性的时代,一个充满希望但又具有危机的时代,这个时代以信息传播为特征,以创造性决定成败。因此,在这场竞争中,谁能最快的获得信息和利用信息,谁最具有创造力,谁就能赢得胜利,获得成功,否则将会被历史所淘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这种观念,同时还应尽快的运用并设计多种手段运用恰好为这种教学提供了保障,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使
研究发现,音乐是一种精神调剂手段,可以帮助缓解病痛。在中医临床上,引导性音乐想象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理疗及慢性病管理中。引导性音乐想象技术是在音乐治疗基础上,通过引导词引导患者进行想象,想象的内容通常是美好的大自然情景和良好的自我体验,音乐过程中配有指导语,可以达到减轻或消除焦虑紧张,建立和强化安全感、放松感。放松与想象的结合在许多临床环境中被证明是有效的。
摘 要: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那么,教师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做详细的分析。本文主要从教师善于教和学生乐于学入手,探究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效率;学习原动力;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今世界时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突飞猛进,运用多媒体技术都进班级、进课堂,辅助语文教学,不仅能多渠道、多方位的刺激学生的感官,而且能生动、详细的将语文教学中很难懂的内容转化为与其内容相一致或者相关联的图像或者图片。一步一步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增加学生的直观印象,获得真切、深刻的体验,从而加深对文本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能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风暴下,英语教学的传统模式遭受打击,语境教学备受青睐。语境教学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语言,能理解同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意思。本文基于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就语境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做出探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语境;初中英语;教学  人们常常在遇到一词多义或者同形异义词时,会出现错误的解读,闹出笑话甚至引起不必要麻烦,这是由于一个词的意义不由它的基本意思决定,而在于
摘 要:英语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我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总是在不断的挖掘各种潜藏在英语课中的宝藏。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我发现学习语言最怕的是缺乏语言环境, 课上没有英语气氛,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我觉得运用多媒体设计好每一课,能把抽象的语言和单词及语段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  关键词:多媒体;启迪思维;辅助功能  一、充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组织课堂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一堂英语课有一个好的课堂
一、生活中的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此类运动随处可见,如:  (都不计空气的阻力)以上都可视为平抛运动。我们只有认识、掌握了平抛运动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使之为我们所用。以上平抛运动可以简化为:  二、平抛运动的定义  当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时,沿水平方向被抛出所做的运动叫作平抛运动。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平抛运动必须具备两个要点:  ①只受重力,  ②初速度V0水平。  三、平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