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释词义的方法和原则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f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主要结合训释词义的方法和原则对“长”字进行了简单剖析,根据大量的古文献中的例句,通过声训、义训等方法训释“长”字的意义,使抽象难懂的训诂方式简易化。
  关键词: 训诂学训释词义“长”字
  
  说到“长”字,每个人都不会陌生,第一反应一定会说出其相对的字——“短”。但是“长”字的意义并不是只停留在与“短”相对这个层面上,从古到今,无数的诗句、文章用到了“长”字,不仅有同字不同义者,而且有义同而字不同者。古今之人,通过日积月累、千锤百炼,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为我们展示了这些巧妙的文字用法,我们能够从词语表面意义理解“长”,也能够运用训诂学中的训释词义的方法和原则理解“长”,下面我们就通过运用一些资料理解“长”字的意义。
  第一,不运用训释词义的方法和原则,单从意思来讲,我们通过一些例子说明“长”字在句中的意思。《说文解字》说:“长,久远也。”《庄子·秋水》说:“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这两句话中的“长”都是引申义,“长久,远”的意思。《通俗篇·地理》提道:“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诗·商颂·长发》说:“睿折维商,长发其祥。”这两句话中“长”是“经常”的意思。再如《孟子·公孙丑上》有:“敢问夫子恶乎长?”这句话中“长”乃“善,优”之意。《潜夫论·实质》有言:“智者弃其所短,而采其所长。”“长”乃“长处、优点”之意。以上的例句资料只是从字面意思的角度说明了“长”字在不同句子中虽然同字但是不同义,也只是从词语表面的意义理解的。
  第二,训诂学的内容相当丰富,对于词义的训释,就是其核心内容。因此,训诂学并不是单纯地区分字词的字面意思,而是通过长期的训诂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整理总结,运用一些途径和方法对词义进行训释。下面我们就运用训诂中训释的方法和原则对一些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这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1.因声求义
  《韵会·漾韵》注:“长音仗。度长短曰长,一曰余也。”据此可知,在这里人们用音同或者音近的字训释词义,起到了因声求义的作用。因声求义就是指声训,声训是从语词的声音方面推求词的来源。这种训诂方式起源于先秦时代,流行于两汉时期,直到魏晋之后声训有所改变,注意到了形声声旁的作用。在声训中有着凡是同音必同义的说法,我们在使用声训训释词义时,一定要注意必须依据古音,切不可根据今音随意捏造,这里说到“长音仗”,“长”和“仗”可用声训训释的方式为我们分解“长”的意思,有度量衡的长之意,与短的意思相对,还有“余”的意思。
  2.因文求意
  除了形训、声训以外,其他训释词的方式就是因文求意,也就是常说的“义训”。义训是这几种训释词义的方式中,用途最广泛的一个,也是例子最充分的一个。义训的方法比较多,有同义相训、变文义同、反义对文、同义连文等。不论是用同义词解释同义词,还是一个词训释多个同义词或者用一个词训释另一个同义词,最终都能清楚地对词语进行训释。除了同义相训以外,还有相反为义的,运用相反的两个词进行反义对文,能够更好地理解其相对的词语的词义。我们举例说明运用义训的训释方式理解“长”的意义。
  (1)反义对文。《汉书·高帝纪》说:“十年……夏五月,太上皇后崩。”然后,晋灼注:“五年,追尊先媪曰昭灵夫人。言追尊,则明其已亡。史记十年春夏无事,七月,太上皇崩,葬栎阳宫。明此长‘夏五月太上皇后崩’八字也。”周寿昌曰:“按:《吕氏春秋·观世》篇:‘此治世之所以短也,而乱世之所以长也。’”周寿昌对此事进行了总结性评论,在句中运用“短”、“长”两词相对,这种词义相反的对文,谓之反义对文,能够帮助我们清楚地理解“长”字的词义,后来,高诱注:“短,少,长,多也。”也正是解释了这两个相对的字的意思。
  后来,唐高彦休《唐阙史·杨尚书补吏》卷下:“有夕道于丛林间者,聆群跖评窃贿之数,且曰:‘人六匹则长五匹,人七匹则短八匹。’不知几人复几匹。”这句话中也运用了“长”和“短”相对的方法,由此可知,这样的反义对文的训释方法到了唐代还在一直运用。
  (2)同义连文。《汉书·食货志上》:“上孰其收自四,余四百石;中孰自三,余三百石;下孰自倍,余百石。”张晏注:“平岁百亩收百五十石,今大孰四倍,收六百石。计民食终岁长四百石,官粜三百石,此为粜三舍一也。自三,四百五十石也。终岁长三百石,官粜二百石,此为粜二而舍一也。自倍,收三百石,终岁长百石,官粜其五十石,云下孰粜一,谓中分百石之一。”此书中在句式结构不同的非对偶句子中,为了避免重复而变换词语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文中利用了变文的修辞方式,据此可知,“长”与“余”为变文义同。“余四百石”和“长四百石”是相同的意思,只是运用了变文的方法,为了避免重复,“余”和“长”都是“多”的意思。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54:“纵有余长圣僧钱财,不得将入别僧乃至常住僧用,亦不得入佛法用。”《法苑珠林》卷61引《大法句经》偈:“度身而衣,不求余长。”这两个例句都是将“余”和“长”连用在一起,这种用法在训诂学中是同义连文的训释方法,“余”就是“长”的意思,利用这一方法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掌握一些字或词的古义。
  本文根据传统训诂学中训释词义的方式对“长”进行了简单分析,通过对“长”字意义的理解,我们对抽象的训诂一词有了新的认识。通过运用一些训释方法对“长”字的意义进行剖析,这样不仅对学习古代汉语有所帮助,在现代文学中也能看到其影子,如现当代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七章:“长余的稻种有限,要的人太多,得商量着办事哇。”从这个句子中都能够清楚地看到“长”有“余”的意思。由此我们可知,从汉代到唐代直至今天“长”字的发展和变化,“长”和“短”的相对用法,“长”和“余”的相同用法。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巧妙地运用了很多训诂学中训释词义的方法和原则,使文章中的句式结构有了起伏变化,为文章着色不少,对于我们来说,这也是从古到今的一个积累。
  
  参考文献:
  [1]张青松.试论训诂学在现代汉语词汇学中的价值.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4).
  [2]王宁.训诂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郭在贻.训诂学(修订本).中华书局,2005.
  [4]孙雍长.论声训的性质[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
  [5]楚爱英.“因声求义”源流考[J].青年文学家,2010,(11).
  [6]李书良.浅论因声求义法的使用——以《毛诗传笺通释》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3).
  [7]李馨.《说文解字系传》中同源词的表现形式[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Z1).
  [8]王小莘.王氏父子“因声求义”述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04).
  [9]陈亚平.清人“因声求义”述评[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04).
  [10]孟蓬生.汉语同源词刍议[J].河北学刊,1994,(04).
  [11]郝桂敏.建立科学完备的训诂学体系——评《中国训诂学》[J].中国图书评论,1999,(12).
  [12]许嘉璐.对训诂学发展的思考[J].语文建设,1994,(12).
  [13]潘慎.读训诂与训诂学[J].语文研究,1995,(02).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采用本院自行编制的“教职工工作满意度问卷”,对本院部分人员进行测量。调查结果显示:本院教师在人际关系、领导与管理、硬件配备等方面满意度较高,而在薪资待遇、工作性质、进修提升和工作环境条件方面满意度较低。本次调查着重“群体因素”和“条件因素”两个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剖析问题根源,找出解决办法,从而为学院的改革和各项工作完善提供依据。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师 满意度 问
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的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动”起来,使学生感觉语文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煎熬,而是生动有趣的愉悦体验,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成学习目标,从而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一、让学生“动心”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提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摘 要: 本文在现今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探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历史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策略的训练。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新课改 教学策略    在教育部门“五严”要求下,各所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教师授课时间都大受限制,而历史学科在教学中所占时间就更为有限
我在讲七年级(上)思想品德课第五课第二节“发现我们的潜能”一课时,课后安排了一节实践活动课。  一  活动方案如下。  全班分四组,每组10—11人。每组同学各自讨论尝试挖掘自己的潜能,看哪组做得更好,经过同学们课前的精心准备,每组中选出四个人为代表展示本组的成果。  有展示图文结合颜色鲜明的手抄报,有展示悦耳动听的歌曲演唱,有展示基本功雄厚的软笔书法,最让人意外的是第四组推出四个人分别推销不同的
摘 要:《怀高公无忌》是金代著名诗人王寂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作所表现的悲情风格,是那个特定时代文风的具体表现,是诗人内心感伤情绪的真诚流露,也是诗人多舛命运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王寂 《怀高公无忌》 〈辽东行部志〉 悲情风格    《怀高公无忌》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为金代著名诗人王寂。王寂,字元老,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县)人,天德三年进士,官至代理礼部尚书。高无忌,王寂已故好友,曾任归仁县主簿,官
新课程实施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注重学生作为“人”的个体性发展;学生不再被认为是简单的产品,而是充满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创造性的学习个体。这既是时代的要求,又充满了人性关怀的色彩,直接逼近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学生被置于教学舞台的中心,不再是走着整齐划一的“军步”,而是各具姿态的“独舞”,其舞翩翩,其乐陶陶。这样是不是就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完全退出舞台,走向教学的“边缘”,甚至当观众呢?如是这样,教师就毫无
摘要: 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集中体现了他“爱、美、自由”的单纯信仰和人生追求,向我们袒露了至情至性的纯美人格和人性。  胡适对徐志摩这样评价:“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1]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流淌的诗意与美好,让我们在享受华美艺术盛宴的同时,又一次领略到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对爱、美和自由的单纯信仰和执著追寻。  一、唯美画面中,纯美
摘 要: 正确对待特殊生,帮助他们进步,促使他们转化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只要教育者有了爱心、耐心和细心,就一定能为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四有”新人。  关键词: 特殊生 爱心 耐心 细心 班主任工作    不守纪律,言行不美,品德欠佳,或家庭结构异常,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一个班级中人数不多,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是他们的影响往
摘 要: 最近几年各市中考英语增加了口语测试,这对农村初中的口语教学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农村初中生英语口语的欠缺是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分析,探讨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让农村初中生的口语也能说得精彩。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 英语口语能力 提高策略    中考英语增加了口语测试,这让好不容易适应了听力测试的一部分农村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的物理教学也应该构筑在生活的基础上,做到物理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本文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习题教学和课外探究中隐含的“生活化”元素出发,展开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物理现象;生活经验  新一轮的物理课程改革中,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回归生活”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