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讨论的点滴体会

来源 :中华少年·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ylorgil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常见教师把题一呈现,便马上让学生讨论,讨论了两三分钟,教师便草草收场,只留于表面形式,没有注重效果。教师不能由于时间关系,相互交流未充分展开就终结,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大空间。
  关键词:数学 课堂讨论 思维参与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一条中用比以前更为明确的语言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了实现学生能生动活泼的学习,能充分的展示自己,能在思辨中去探求新知,课堂讨论便成了教学中实现这一理念的主要方法之一。
  新课程给实验区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当前,课堂讨论主要存在讨论小组的设置比较随意、讨论时机把握的不够好、讨论方法不科学以及讨论氛围没形成等问题,从而导致课堂讨论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任何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动得了,又能动得好?才能达到讨论的最佳效果呢?本人结合我教学实际来谈谈体会,以便同各位同仁共享。
  一、讨论小组的建立要合理
  以往的讨论一般按原先的座位同桌讨论,或者是前后排的学生讨论,这样可能导致有的小组学习力量强,有的小组学习力量弱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性格、兴趣、需要等因素加以分组,分组时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且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每组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应兼顾,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同时教师可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每个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发展。
  二、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如有的专家所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为此,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三、讨论的时机要恰当
  对问题的讨论应把握时机,过早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最近发展区,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白白地浪费时间而一无所获。过迟学生对问题已基本弄懂,讨论的意义不大。教师还应设计多层次的问题满足各层面学生的多元需要,把握好学生思维的高潮,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此外,讨论时应把握“跳一跳,能摘到”的原则,在讨论的效果上做文章。
  四、讨论的方法要科学
  常见教师把题一呈现,便马上让学生讨论,讨论了两三分钟,教师便草草收场,只留于表面形式,没有注重效果。教师不能由于时间关系,相互交流未充分展开就终结,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大空间。在教学实验中,我曾经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对问题直接讨论,第二组独立思考,第三组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经过多次实验结果发现:第三组学习效果最好,第一组效果最差。第一组的学生容易注意到别人的意见,思维活动受到了束缚,容易得出一些倾向性的结论;第三组表现在它的“预热效应”上,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活动,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利于学生积思广益的学习。第三组的学生无论是在解决问题的途径上、质量上都优于其它两组。可见,讨论的方法很值得推敲。
  五、讨论的氛围要和谐
  讨论应营造一种氛围,使每位学生不用担心自己的意见被批评,而是坚信自己的观点是受欢迎的,小组中的成员不是批评别人的意见,而是倾听、补充、完善所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观点即使错了,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才能真正明白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才心无疑虑,才能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各有发展。
  六、要培养学生“三会”
  有的老师将小组合作理解为小组讨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学生讨论后,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
  为此老师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课堂讨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它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当然,课堂讨论还应注意讨论的问题应有多种解决途径,讨论中教师应适时加以指引、点拨,讨论的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尽量避免一问一答的形式,如何防止两极分化等问题,这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更广泛地运用。多媒体能使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由枯燥乏味变得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 精彩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高中政治课教学一贯处于尴尬的状况。从学生成长方面来说,政治课确实起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政治课的作用越来
期刊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据学生、发展学生,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教材、拓展教材、升华对教材的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悟、生成及推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体验快乐,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课堂,真正发挥学生内在学习的欲望与愿望。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尊重学生的表现欲、成就感,把快乐学习、幸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主要是在课堂讲授阶段,如何灵活多样、生动有趣地激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听懂弄精每一节课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认识 效果 前提 基础 方式     新课改是新形式下教育教学改革的全新理念,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方法,把课外了解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效果。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主要是在课堂讲授阶段,如何灵活多样、生动有趣
期刊
摘要:在课堂上运用人文关怀,激活学生英语学习情感,这将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根据教学实践与学习观察中得到的感悟,简要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因素的运用,让英语教学渗透着人文魅力,使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感到愉悦进而收获成功。  关键词:英语课堂 人文关怀 情感因素     一、问题提出背景  从08年起,我校实施“关怀教育”的教育理念,愈发让我感觉到关怀在日常的教
期刊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好形势下,英语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是重点,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从学生兴趣、学生自我意识、课堂结构之学习的自觉和竞争意识、师生关系等方面做到优化教学,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
期刊
摘要:为了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最小的精力投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依据高一化学新教材:因材而宜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因学而宜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因人而宜进行有效的学案教学。  关键词: 因材而宜 因学而宜 因人而宜 实验教学 学案教学有效教学     眼下,一场“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活动正在轰轰烈烈的展开,通过一年来高一化学教学的实施过程,我深有感悟。我认为,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有
期刊
一、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断,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作用十分突出。首先,课堂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其次,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三,课堂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开启心智,开发潜能,诱发学生多问、敢问的治学精神,培育良好的思维
期刊
教育激励,就是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教育激励的主体是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教育者,有时是学生家长,有时是教育组织机构。教育激励的客体(对象)是受教育者,即学生。教育激励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有时是为了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其按激励者所期望的轨道和方向前进。  一、教育激励的模式  教育激励是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
期刊
思想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能否在课堂上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转变这种不利教学的局面?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
期刊
在教学中,有善学的学生向笔者请教了一道题目: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惟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二大定律是指( )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自由主义 D、马克思主义思想  莱州市第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