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道有争议的题目”谈起

来源 :中华少年·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18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有善学的学生向笔者请教了一道题目: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惟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二大定律是指( )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自由主义 D、马克思主义思想
  莱州市第三中学 刘晓老师给出的答案是B。
  另外在《伯乐园专家预测题历史》中也有这一题,答案给的也是B。
  但是该同学认为第二定律强调的是个人利益,属于个人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范畴,应该选A。
  笔者思考之后,也认为学生的观点有道理,于是上网查找,看到底应该选哪一个。
  结果在百度搜索中有同样的题目,最佳答案是A。
  2008年广东省广雅中学高三级综合测试题给的答案也是A。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四次周考也有这题,选A。
  同样一道历史试题,答案却有如此大的分歧,令笔者陷入了沉思:第二定律到底是指人文主义还是启蒙思想?第一和第三定律指的又是什么思想呢?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发现人类社会三大定律的西方先哲”是谁?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通过查找资料,笔者知道了这段话是英国的约翰•洛克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1632年~1704年)的观点。他生活在文艺复兴向启蒙运动的过渡时期,本人属于早期启蒙思想家,不可避免的既继承发展了文艺复兴的思想,又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基。他的三大定律的含义是深刻的,复杂的。简单分析一下,三大定律是并存于社会的,但被发现的过程却是逐渐深入的,之间的关系也是层层递进的。他是在继承了智者运动和文艺复兴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总结发现的三大定律。第一定律指出“人是社会的中心”,意思是人非常重要,要重视人。第二定律强调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个人利益至上,并且这种观点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人文主义。按照洛克的观点,个人利益应该包括生命、财产和自由。第三定律规定建立怎样的政府,政府应该遵循什么宗旨,才能够保障人的利益和权利。这种观点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精神,达到了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层面。
  明确了三大定律的含义之后,我们再对比一下人文精神产生发展的历程:智者运动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提出了“要重视人”的命题,从而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但是应该从哪些方面重视呢? 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提出“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潮。主要内容有: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可贵;反对中世纪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提倡人们现世生活的享乐;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认识自然,造福人生。概括一下,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是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从而把人文精神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文艺复兴解决了“重视人的哪些权利”的问题,即人性、自由、价值等。启蒙运动把人文主义思潮进一步发展为理性主义,提出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特别是反对专制制度,并提出了新社会的蓝图。也就是说,启蒙运动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了“怎样重视人的权利”的问题,即建立“社会契约式”或君主立宪式或其他形式的“理想王国”,保障人的权利。
  当然,人文主义内涵极为丰富,智者运动的思想就是其起源,而作为启蒙运动核心的理性主义也是从人文主义中分离出来,独树一帜的,它曾经也是其组成部分。但是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做这个题目的话,则三个定律都是指人文主义了,此题也就失去意义了。所以三大定律必然是各有所指,与选项一一对应。
  综上所述,第一定律指的就是智者运动的主要观点,第二定律与人文主义思潮的观点不谋而合,而第三定律则明显就是启蒙思想的主要观点之一“社会契约论”。
其他文献
在高中数学必修五中,介绍了均值不等式。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可以推导出下列重要不等式:  如果a,b∈R那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  定理 如果a,b是正数,那么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以上定理可推广为:如果真a1,a2,a3 an是正数,那么 (当且仅当a1=a2=…=an时取“=”号)  在解答某些问题时,可以巧妙地利用定理中取得等号的条件,从而简洁、新颖
期刊
摘要:随着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更广泛地运用。多媒体能使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由枯燥乏味变得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 精彩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高中政治课教学一贯处于尴尬的状况。从学生成长方面来说,政治课确实起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政治课的作用越来
期刊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据学生、发展学生,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教材、拓展教材、升华对教材的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悟、生成及推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体验快乐,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课堂,真正发挥学生内在学习的欲望与愿望。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尊重学生的表现欲、成就感,把快乐学习、幸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主要是在课堂讲授阶段,如何灵活多样、生动有趣地激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听懂弄精每一节课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认识 效果 前提 基础 方式     新课改是新形式下教育教学改革的全新理念,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方法,把课外了解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效果。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主要是在课堂讲授阶段,如何灵活多样、生动有趣
期刊
摘要:在课堂上运用人文关怀,激活学生英语学习情感,这将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根据教学实践与学习观察中得到的感悟,简要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因素的运用,让英语教学渗透着人文魅力,使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感到愉悦进而收获成功。  关键词:英语课堂 人文关怀 情感因素     一、问题提出背景  从08年起,我校实施“关怀教育”的教育理念,愈发让我感觉到关怀在日常的教
期刊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好形势下,英语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是重点,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从学生兴趣、学生自我意识、课堂结构之学习的自觉和竞争意识、师生关系等方面做到优化教学,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
期刊
摘要:为了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最小的精力投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依据高一化学新教材:因材而宜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因学而宜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因人而宜进行有效的学案教学。  关键词: 因材而宜 因学而宜 因人而宜 实验教学 学案教学有效教学     眼下,一场“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活动正在轰轰烈烈的展开,通过一年来高一化学教学的实施过程,我深有感悟。我认为,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有
期刊
一、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断,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作用十分突出。首先,课堂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其次,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三,课堂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开启心智,开发潜能,诱发学生多问、敢问的治学精神,培育良好的思维
期刊
教育激励,就是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教育激励的主体是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教育者,有时是学生家长,有时是教育组织机构。教育激励的客体(对象)是受教育者,即学生。教育激励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有时是为了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其按激励者所期望的轨道和方向前进。  一、教育激励的模式  教育激励是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
期刊
思想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能否在课堂上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转变这种不利教学的局面?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