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变异性和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与永久性神经缺陷、功能障碍有关,并且被认为是一种不稳定的情况,需要进行全面的内科治疗。而END与血糖波动之间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

目的

探索血糖变异性(GV)、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

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34例)和非END组(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记录其GV相关指标〔血糖变异系数(CV)、血糖标准差(SD)、24 h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葡萄糖TI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

结果

END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CVSD、MAGE、MODD均高于非END组,葡萄糖TIR低于非END组(P

其他文献
糖尿病肾病(DKD)是我国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公共卫生和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最近颁布的多项指南更新了有关DKD治疗与管理的建议,新型降糖药物为DKD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医药干预DKD历史悠久,相关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和增加,中医药干预DKD在缓解患者乏力、水肿、腰酸等症状,减少尿蛋白水平和保护肾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生风险,改善疾病长期预后等方面的疗效逐渐被认可和重视。本文就近年来中西医有关DKD的治疗进展和优势进行总结及分析
背景既往研究证明多重耐药菌会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之间交叉传播,患者获得多重耐药菌感染将影响其现有疾病的治疗效果;且临床上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速度较为缓慢。在此背景下,多重耐药菌感染预测研究应运而生。目的基于循证理论构建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并回顾性收集真实临床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构建模型,即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2012年1月至20
背景肝硬化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等终末期肝病患者常存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摄入或吸收异常,但相关检测在临床尚未普及,终末期肝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确切水平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干预缺乏针对性。目的检测分析肝硬化、ACLF患者外周血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水平及其与病因(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肝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采用连续定点抽样方法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四科住院的ACLF(含前期)患者共21
背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预测胰腺炎严重程度上已被证实有一定意义,但目前探讨NLR、PLR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及并发肝损伤的诊断及预测价值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NLR、PLR与BAP病情程度及并发急性肝损伤(AL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42例BAP患者,按照亚特兰大分类将患者分为轻症(MAP)/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组(n=98)、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44);根据
背景结核性脑膜炎(TBM)是结核病最严重的类型,通常会导致高死亡率。脑脊液病原学诊断是TBM实验诊断的金标准,但培养时间长(42d)、培养成本高,容易导致患者病情被延误。目前非侵入性监测技术展现出较广的应用前景,探讨与其相关的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目的探讨TBM患者血清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NCAM1)、转甲状腺素蛋白(TTR)的表达,分析其与TBM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三亚市人民医院和三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4例TBM患者为TBM组,根据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