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440秒,为你在102,281,653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188,423篇文章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倡导社会文化整体观的功能主义曾影响整个世界社会人类学的发展。但是,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功能主义不仅缺乏对社会中的个人、冲突与过程的考察,而且由于它太关注文化的“...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2009
文化史对于经历过“英雄时代”的梁漱溟而言,那些大刀阔斧,以开辟“真文明”之路为自身存在合法性的英雄,已证实了“英雄”这一概念的失当。人们可以猜想,他由此可能比我们早...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2005
人论“浑天”最常被引用来形容中国人的天论的,是一首北朝蒙古族民歌。这首民歌里说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八个字,基本上符合中国人的天地观的意境。然而,我们不应忘...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民间文化论坛 年份:2006
在本文中,作者采用其在闽南民间文化(特别是安溪城隍庙的雕塑艺术、仪式与传说)调查中获得的有关资料,考察了仪式(社会剧场)、庙宇雕塑与作为道德诠释体系的“社会性”之间的...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社会 年份:2020
近代人类学的奠基者曾高度重视借鉴古典学的研究成果。20世纪初,学科理念发生巨变。此后数十年间,古典学者继续借鉴人类学思想,而现代新人类学中重视古典学的学者却越来越少...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15
"民族志"之名,来自古希腊文的"民族+志",指"记录的民族学",而"民族学"则常被理解为"举各民族物质上行为上各种形态而比较他们的异同"(蔡元培)。"民族+志"这一组合是近代的发...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2014
<正>各位,我是在北京工作的泉州同乡,十分感谢会议主办方给我这么个机会来开会,这给了我双重好处,一是回家看看,二是借机同各位师友讨论相关于家乡的学术问题。我发言的题目...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社会学家茶座 年份:2006
“文明”这个概念意味十足地浓厚,可在人类学里,人们对它重视不够。我主张学习人类学的人,要读点有关“文明”的书。要理解所谓“文明”,我们可以先读三本书:1.福柯的《疯癫与文明...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口述史是一个有争议的领域。有的学者断定,凡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属于子虚乌有;有的学者认为,那些经过文化精英加工的“文字史”才是最不可信的,相比与我们亲耳听见的“故...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7
我们都知道,“藏彝走廊”这一概念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的,但考察费老提出这一概念的时间,是在他1978年刚刚恢复身份、获得第二次学术生命之时,而且当时在他背后还有...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2016
<正>"边疆"由两个原与西文词一样有完整意义的字组成。其中,"边",指物体的外缘,及空间或时间的临界境况;"疆",表示用弓来标志步以丈量土地,可引申出止境、边界、疆域等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民族学刊 年份:2010
作为法国社会学年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葛兰言因其学术旨趣与英美主流的社会科学研究迴异,使得学界对其关注不够。尽管他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大多来源于其对古代中国文明的社会...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社会 年份:2019
本文以康有为完成于1904年底的《意大利游记》为说明性个案,试图呈现其欧亚文明论的基本面貌。文章将文本与这位“先时之人物”所处的时代相联系,勾勒出康氏的旅欧行程、意大...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开放时代 年份:2021
近年来,“XX作为方法”一语频繁出现.其中的“XX”大抵是历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区域,规模大到亚洲或中国,小到国内的地区,最近它甚至缩小到“自己”了.“亚洲作为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外童话画刊 年份:2013
在寒冷的冬天,你是不是为接打电话而担心手冷呢,不要怕,我将会发明一个能打电话的手套。  手套也能打电话?这不是哈利·波特的魔法吧?当然不是啦。我在梦中制作了一款完美的“手套电话”——Talk to the hand,内置电话系统,大拇指为扬声器,小指为麦克风。手套可以通过蓝牙连接手机,不用从兜儿里掏出就可以接听电话。而且还有多种颜色可以挑选。是不是很酷?...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读书 年份:2021
一  一九九一年初夏,我从伦敦希思罗机场飞往北京,接着从北京飞往厦门;从厦门转乘班车,向着泉州方向行进;在家歇息数日后,乘坐一辆挤满了人和行李的破旧中巴,南跨晋江,转向西北,经南安,翻越一连串丘陵,进入安溪;当夜,在安溪宾馆下榻。因为急着“踩点”,次日我搭乘一辆中巴,经城西大桥向西走。出了县城不远,我注意到一组算得上古朴的聚落。怀着找到更为古朴的村社的愿望,我安坐车上,继续西行。沿途观望,发觉不少...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读书 年份:1997
前些日子,我赶赴一个村落从事田野工作。与其他人类学者一样,我在路途中感觉自己正在实践人类学者的“天职”,体验学术生涯的“人生礼仪”,期待着能够从这次跨越社会空间的旅行中...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经济管理文摘 年份:2006
当下中国有70多万个村庄(以往更多),安徽小岗村,无非是其中一个。在古代,如此小村,若非孕育帝王将相的风水宝地,若无文人骚客的热情讴歌.其存在便难以为世人所知。然而,我们生活的年代...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 年份:2012
对张爱玲的名作《金锁记》,历来文学界已经做出了很多研究。然而文章中长安这一人物形象常常会被研究者忽略,即使有,也并不全面。本文试图从长安的成长背景及恋爱悲剧谈起,对长安...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民族学刊 年份:2013
山与水,是民族志时空坐落的内在构成元素,但它在民族志中尚未得到合适定位。  我们的研究缘何存在这一问题?原因大抵可以在“人类科学”割裂自然与文化、分化物质与精神的“惯性”中找到——正如费孝通先生曾指出的,我们“基本上直接接受了西方文化中‘人’和‘自然’的二分的、对立的概念”[1](P.210);而又如一位英国人类学家感悟到的,这二分的、对立的概念“从人与动物的对立状况中划出一条绝对的界线,割裂了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