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理解的《六国论》文本分析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vwe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国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辙的一篇文章,作者以战国七雄争霸为时代背景,紧抓一个“势”字,从大处着笔,讨论安邦定国的策略与得失。文章视野宏阔,以古喻今,是学生阅读和作文可借鉴的极好文本。
  一、《六国论》的创作背景
  《六国论》中的“六国”是指战国时期除了秦国以外的其他六个国家,包括齐、楚、燕、韩、赵、魏。当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的改革后,由原本的一个弱小国家逐渐强大起来。但其他六国因循守旧,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处于不断衰落的境地,这为秦国不断夺取六国土地,积极向东发展提供了条件。六国曾有过联盟共同对抗秦国,但是由于各国有自己的打算,联盟关系并不牢靠,很快便以失败结束。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使紧邻秦国的三个国家韩、赵、魏纷纷割地求和,并逐渐被秦国消灭。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北宋建国后,北宋军队与当时的契丹、西夏军队进行多次的战争,败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庞大的军费开支更是朝廷的负担,此时,朝廷内部很多官员主
  年前,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是如何把其满腔情感落在笔端的呢?我想一定是作者白日游览、晚上难眠,于是便饱蘸浓墨、信笔疾书吧。现在我用粉笔来模拟一下当时的情景。”于是,在音乐声中,教师以行草书法奋笔疾书,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展现在黑板上,让学生感受到该词的整体魅力。
  三、以问题代拓展
  在诗词教学中,教师普遍关注知识点,却少有涉及古诗词中所包蕴的丰富文化内涵,这种做法对于高中生来讲是不妥的,容易培养出那种只会背诵而无法领悟的学生。知识固然非常重要,然而知识本身是死的,若是缺少丰富文化底蕴的映衬,便缺少生命力。正是因为这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有丰富文化指向性的问题,以问题方式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如:
  问题1:苏轼与辛弃疾是两宋的豪放派代表词人,那么,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同辛弃疾的这首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什么相同之处与相异之处呢?
  问题2:学界有一种观点,那就是能与辛弃疾爱国词相比的,只有岳飞所创作的那首《满江红》。那么,同学们,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两首词进行写法与情境上的对比呢?
  问题3:除了这首流传后世的爱国词以外,辛弃疾还有哪些重要词作?这些词作同其身世、经历有无必然联系呢?
  问题4:若是我们以配乐朗诵的形式学习辛弃疾的其余作品,能够选择哪些背景音乐?
  以上问题可以交给学生,让学生借助网络平台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将研究成果汇总成集,并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展示。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词在教学上是有其特定难点的,最独特之处在于怎样处理其中丰富的典故。只要把这些典故理解清楚,接下来的以点代面、以诵代学、以问题代拓展的环节就都相对容易处理了,这是值得教师留意的重要方面。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 (226100)
其他文献
在《阿房宫赋》这篇文章的末尾,作者因文章写法及其他一些特殊原因,用了“后人”这种指代形式,同时不厌其烦地多次应用,使学生容易产生“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惶惑之感。因此,在全面接触这篇文章之前,需要对这个问题加以明确,从而让学生先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再进行深入的学习。  一、对命意安排的集中探讨  在作者杜牧所处的晚唐时代,当朝皇帝纵情淫逸不理朝政。面对民怨鼎沸及邦危国衰的处境,作者的心情无比忧愤,这正
【正】 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高等工程教育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对加速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
小说阅读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难就难在学生在小说阅读中只关注小说的情节,而对人物形象、小说的内涵理解不够,由此造成了分析问题时,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回答。在小说阅读中,人物形象是重点,而故事情节和环境则是为人物描写服务的,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而深入到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中,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而要做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掌握小说的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是关键。  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档案事业的发展也不断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就是档案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新情况,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
档案馆开展档案史料编研工作,是广泛地、系统地提供档案,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充分发挥档案作用的一个重要形式,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档案史料的编研工作必须围绕经济发展这个总方向,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就要从党的中心工作需要出发,确定最有现实意义的题目,以满足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紧急需要。  县档案馆搞编研,既要考虑当前中心工作的需要,也要考虑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经常的和长远的
枥乙女系从日本引进的草莓品种。(一)果实经济性状果实圆锥形或扁圆锥形。果实大.一级序果平均单果重34.0g,最大单果重42.0g。果面鲜红色,富光泽,美观漂亮,畸形果和沟棱果很少.外观品质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文学巨擘曹雪芹织就了行云流水的文字,构建了瑰丽多姿的文本世界。《红楼梦》极具思想性和艺术性,作为学生,必须对《红楼梦》进行研读,提取
高中作文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作文素材收集。因为在平常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作文教学的后期,我们会发现,拿到一个作文题,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知道写什么。看惯了范文的他们更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也会给自己的文章精心雕饰一下开头、结尾,也懂得在议论文中突出中心论点等写作技巧,但就是找不到恰当的材料。  素材从何而来呢?闭目塞听,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里,当然会没什么可写。要收集素材必须做到“走出去”
高考诗歌题学生常常出现失分的情况,而大部分学生一失分就几乎是失去全部的分数,所拿到的分数实在是少得可怜。问其原因,大多数的学生回答是:“没有读懂。”从何时起诗歌这么难了呢?回顾近三年的江苏省语文高考诗歌的题目,都是相对比较简单的诗歌,为什么相对比较简单的诗歌学生还是拿不到分数呢?原因究竟在何处呢?思来想去是和“情”有关,学生没有“情”源。  当今的社会背景下,愈来愈多的孩子成为了农村留守儿童。在他
从2013年开始,江苏省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由命题作文向材料作文转变。与去年故事型材料不同,2014年的材料是哲思类的,主要由两个大家的两句话组成,构成有关"青春""朽"或"不朽"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