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在学生体育素养培养中的应用策略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pol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是高中阶段教学的重要科目。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头脑灵活性,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生活学习中。特结合女排精神分析阐述如何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体育素养;女排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7-016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81
   女排精神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为更好地建设祖国,激发人民奋发向上的力量,调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热情迫在眉睫。结合当代高中体育教学进行分析,同样需要女排精神的激励。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处于定型阶段,将女排精神融入体育教学更具实效性,不仅会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更可以对单纯的体育知识学习进行突破,形成一股强大的促进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
   一、提高思政理念,强化师资力量
   从1981年至1986年,中国女排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五连冠”壮举,深深地激励了全国人民,为人民树立了拼搏的榜样,并逐步升华为振兴中华的蓬勃向上的力量。在全新历史时期,女排精神应与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以此激发学生的体育拼搏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高中教师肩负着为各大高校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因此更应对党的教育事业保持一颗永久的真诚之心[1]。目前,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高校教师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校领导应重视这一问题,力争将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应注重结合女排精神提升高中体育教师的思政品质,并将政治意识在师资培训中进行落实,旨在对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进行落实,进而确保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此外,教师也应注意将学习到的女排精神在教学环节进行运用。由于当今高中生大都是“00后”,对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女排精神并没有亲力亲为的感受,教师应注意通过让学生了解、学习、感悟女排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对祖国和集体产生充分的热爱,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勇于献身和保卫祖国的战斗精神。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习女排敢于拼搏、不畏强敌的硬朗作风,以及在跌宕起伏赛场中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女排姑娘获胜后眼含热泪,凝视五星红旗高唱国歌的画面,培养高中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对体育的热爱精神,使高中学生形成通过体育运动为国争光的美好品德。也可引导学生将女排精神融入自己思维中,使学生学会运用体育思维去思考问题,真正实现通过提高教师体育教学能力,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重视思想教育,改革教学方向
   受传统体育教学影响,高中体育教学单纯将关注点放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层面,忽略了对学生的体育人文情怀的培养。在后续的体育创新改革环节,又将关注点放在让学生在快乐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方面。体育教学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公平意识、拼搏意识及团结意识[2]。而单纯注重快乐体育教育,注重提高学生体育技能,未免显得本末倒置,也使高中体育教学迷失了方向,也出现了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矛盾。目前高中体育教学环节,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但喜欢体育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是体育教学缺乏终身化概念,实践与理论教学缺乏关联性,体育教学设施偏少等因素造成的。因而,为有效突破这一现状,应将女排精神在体育课堂教學环节进行贯穿,并将女排精神所体现的正确价值观及爱国情怀为依据,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以此确保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目的,端正体育学习态度。教师也应正确解读体育教学本质,并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体育教学理念进行及时更新,培养学生的体育终身学习理念,以此使学生通过体育课堂的学习,深度理解体育的竞技、公平、拼搏、团结的精神。再者,教师也应将体育教学评价的方法进行改进,将合理的思政教学内容与体育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在女排精神的引领下,将思政教育、竞技体育教育、体育课堂健身性进行有机融合,以此使体育课堂教学形成新的闪光点,也真正使得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三、建立考核模式,提高体育素养
   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存在课程化、知识化、学科化的现象,教师大都将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设置为首要教学目标,且在考核环节也对体育技能和基础的考核内容较为重视,而这种情况会使学生觉得体育课程的学习目的是提高体育技能,甚至有个别学生会认为学习体育只是为了应对考试。由于近年来体育课堂教学存在娱乐化及思政教育缺乏的情况,这对提升高中学生的体育素养具有一定的制约性,使学生缺乏学习体育教学的目的。因此,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的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旨在通过考查的模式,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自律精神,培养学生的体育荣誉意识,使学生懂得学习体育知识并非单纯的掌握几项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学习体育,去体会竞技体育的本质内涵,进而对高中学生体育教育缺乏目标的现状进行改变。
   在制定考核模式环节,教师应以女排精神所体现的付出无悔、执着专注、创新奋进、拼搏团结作为考查参照,并对课堂教学的各项指标进行合理科学的设置,以此将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缺乏人文精神、缺乏明确指引、缺乏政治导向的现状进行突破。此外,教师也应将学生日常体育学习的作风、举止言行、精神风貌等作为考查内容,并将纳入课程考核体系中,其目的在于确保体育考查的公平公正性,也使得体育精神的公正性在日常体育学习环节进行体现,使学生可以在实际层面体会女排精神。同时,也可以通过考查对学生的女排精神养成情况进行考验,然后为学生制订针对性较强的整改计划,真正凸显出女排精神引领下体育考查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锤炼学生的意志品格,并使学生养成社会担当意识和顾全大局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提升学生的文明礼貌意识和道德素养。    四、融入女排精神,激发校园活力
   女排精神一直都激励着我们前进,同时,我们也一直都对球技进行关注,只有将女排精神与过硬的球技进行融合,才是获得胜利的制胜法宝。很多时候女排精神并不是因为有赢的可能性才去拼搏,而是哪怕明知道会输,依旧竭尽全力的拼搏,郎平是如此解释女排精神的,更是如此贯彻女排精神的。女排队员在郎平的带领下,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对自身的思想品质、职业素养、球技进行提升,并对自身的国际视野进行拓展。教师应在体育课堂教学环节,对学生讲授女排精神的實质,使学生懂得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即便知道会输,也要去努力拼搏。尤其对于一些体育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教师更应用女排精神进行激励,这是由于这部分学生因身体、心理等因素,本就对体育学习不感兴趣,外加自身体育能力较弱,因此就放弃了学习体育的念头。教师应告诉这部分学生,这种思想是不可取的,而且也是与女排精神相悖的,越是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就越应提高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培养拼搏进取精神,应明确学习体育,或者进行体育比赛的最终目的虽然是赢得比赛,但应注意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勇于拼搏的意识,注重体育的参与过程,进而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具有永恒的追求精神,使前方的生活永远充满希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明白,逃避体育运动看似可以偷懒不必进行锻炼,但实则由于缺乏参与性,会使内心的潜意识里充满内疚感和负罪感,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
  在女排精神的引领下,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多元化的体育活动,包括课堂体育教学实践、校园体育社团活动、校园体育运动会、体育竞技活动等,以此将女排精神的理念在实践中进行运用,只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才能真实地体会到拼搏的意义,体会到拼搏的乐趣,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自主意识。也可以使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真正贯彻女排精神,使学生体会到顽强拼搏、不畏强手、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激发高中体育教学的活力。而在体育比赛中,胜利的学生会产生较强的体育学习自信心,也更能激发出体育学习的意识和兴趣,而比赛失利的学生也会激发心底的拼搏意识,教师也应鼓励他们力争在下一次的体育比赛中获得胜利[3]。此外,女排主教练郎平也表示,女排精神中包括体育精神意识和体育实践能力两个层面,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在具有不服输的女排精神后,练就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本领,只有二者进行有机融合,才会如虎添翼,真正提高体育学习的核心素养。女排敢于拼搏的精神是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动力,而拥有高超的体育技巧又可以使学生更具体育自信心,因而也有效助长体育拼搏精神。体育精神是前提,体育技能是基础,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重要意义。教师应将女排精神贯彻在体育教学的始终,调动出学生学习体育的主体意识,使学生通过学习女排精神,提高自身的体育素养,并学会在生活和学习中,以体育精神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将体育精神进行全方位落实。
   在提升高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更应秉承传统体育的拼搏进取精神,尤其应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环节,将女排精神引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真正的竞技体育精神,理解体育的真正含义,使学生的体育技能及体育精神得到双重提升,并形成一股合力,形成一股奋发进取、不懈努力、不言放弃的体育精神,变成一束强光,照亮高中学生求学前行的路。
  参考文献:
  [1]祁麒.今天,我们依旧需要女排精神[J].旗帜,2020(10):96.
  [2]蔡志鹏,王结春.女排精神与“曼巴精神”的比较研究——兼论时代新人的体育精神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7):63.
  [3]耿红平.学术性高中体育教学应重视体育文化的渗透[J].田径,2017(8):21.
其他文献
摘 要:拼音作为开启小学生识字宝库的一把钥匙,是日后学习汉语文字缺一不可的技能之一,还是义务教育低段最为重要的知识内容。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好拼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让学生更加高效扎实地掌握拼音学习内容。基于此,文章针对当前拼音教学的潜在问题,提出了具体而细致的教学实施策略,以期能够行之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摘 要:3~6岁的幼儿喜欢用笔进行涂涂画画,这是幼儿思维发展、探索的重要阶段。但是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常常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对于美术的积极性。为此,教师需要认识到问题所在,积极加以改进,使幼儿通过美术教学活动提升艺术素养。  关键词:幼儿美术;美术评价;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7-0179-02 
基于中国工程教育新目标与专业建设的需要,《汽车测试技术》有必要达成全方位育人的新要求。现行各大院校的课程考核方n式存在考核方式单一、内容片面、目的性不强等不足,本文
摘 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促进学生对人地环境协调发展的认识,高中地理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人地协调发展观念的培养,主要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针对学生开展的,教育发展的使命是引导学生客观、科学地来看待世界,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因素。文章针对学生人地协调发展观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人地协调发展观
摘 要: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体系的應用,可促使初中音乐教学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尤其是在一些乡村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育体系运用,提升了课堂的魅力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特对初中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音乐教育体系的应用初探,以此与各位同行相互学习和探究。  关键词:音乐教育体系;初中;音乐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
摘 要:在小学教学阶段,体育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身体锻炼基础科目,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响应新课标教学改革思想指导,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深入研讨,融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小学体育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小学生的运动热情,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小学生身体素养与文化水平全面发展的教学理想。特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展开简单策略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课;兴趣
摘 要:高中地理主要是传授给学生一些理论知识,传统高中地理教师主要使用口头讲述和板书的方式给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大多数高中生的注意力在一堂时间为40分钟的课堂上很容易随时间的流逝而分散,所以无法掌握整堂课的教学重点。使用微课刚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其可以使用视频的方式给学生讲解地理重难点知识,并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其作用开展教学活动。  关
摘 要:书法作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已经随着时代的需要愈加显得重要起来。围绕中小学书法课程设置、教学定位、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和中小学书法课堂教学活动研究等方面,探究书法教育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育人功能,进而提升中小学书法课堂教学实践水平和中小学生的书法水平,突出书法育人的优势,更好地推进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书法教育;育人;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
摘 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有利于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学习动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初中语文教师要将思维能力培养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结合语文教学特点,鼓励初中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思辨,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结合教学经验,从初中语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分析入手,阐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
摘 要:在我国教育领域所提出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标准下,对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英语教学任务中的核心就是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英语教师应该通过阶段性的引导,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教师应将科技手段与实际课堂教学相融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与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