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书法教育育人与书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研究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u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法作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已经随着时代的需要愈加显得重要起来。围绕中小学书法课程设置、教学定位、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和中小学书法课堂教学活动研究等方面,探究书法教育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育人功能,进而提升中小学书法课堂教学实践水平和中小学生的书法水平,突出书法育人的优势,更好地推进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书法教育;育人;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7-018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93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需求日渐提高,对青少年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心情也越来越迫切。近年来,随着教育部提出让书法教育进入课堂,书法教育又一次被提到中小学的课程计划中,并逐步推广,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进一步被人们重视。实践证明:书法可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意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迫切而重要的意义。
   一、书法育人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书法教育历史的国家。从古代的八股取士到明清时期出现的“台阁体”“馆阁体”,无不说明规范书写的重要性。古人非常重视书法教育,常把书法教育和子女的品德教育联系到一起。古代衡量子女德行的一个标准就是“琴棋书画”,其中书写就是很重要的一项,可见古人对书法教育的重视。古人有“字如人品”的说法,可见书法教育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书法教育被纳入义务教育领域,短时间内,书法教育在中小学全面推广和书法进课堂还存在现实的一些限制因素。党的十八大会议曾指出我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立德树人”,而落实该任务的关键是课程教育,国家培养人才的方式和类型可以借助课程教学来确定,因此,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书法教育的育人意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一)借助书法教育可以提升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书法学科育人功能
   从古到今,汉民族都非常重视汉字的书写教育,把写字教育视为特殊的训练,以此培养学习者的自制能力,锻炼自身意志和德行。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学生具有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思维能力、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书法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书法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深远
   汉字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中国的汉字书写被称之为书法。作为中国人,规范端正地书写汉字既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也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品格的体现,更是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基础。书写音形义结合的汉字,是左右脑并用的复杂工作,既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能发展学生的细心、耐力和思维等能力。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小学生在艺术修养和道德情操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及早接触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可以通过书写来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提升艺术文化修养。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都有笔法,有规矩。学生学习书法,可以通过欣赏古代优秀书法家的作品和刻苦练字的故事,能使学生体会到书法家勤奋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教师可借助书法教育的阵地锤炼中小学学生品德修养。
   (三)书法教育可以促进中小学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习惯
   古人非常重视写字教育,有“字如其人”“字不正则人不正”的说法。中小学生处于习惯、性格、品格养成的关键时期。书法教育能通过学生规范写字,端正书写姿势,形成正确书写习惯,写一手好字。写一手好字,能为孩子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能帮助孩子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书法品质和道德品质。发挥书法教育的育人价值,实现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
   二、书法育人背景下的书法课堂教学策略
   中国人历来重视写字,字是一个人的门面,能写一手好字,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关于汉字书写,自古就有“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的说法。诚然,写字与育人有其必然的内在关联。在中小学进行科学有效的写字教学,能有效促进中小学生德育、智育、美育协调发展,为学生后天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写字也被视为是学生步入文化殿堂的第一步。写字教学担负着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使命,是德行教育有机融合到教学中的最好方法之一。在写字教学进程中要注重挖掘德育要素,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教育。
   (一)书法教育教学,教师应率先垂范
   书法是中国所特有的传统艺术,是我们伟大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汉字是从人民的劳动中创造的。最初以图画记事,历经几千年,演变成今天的方块文字;此外,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毛笔,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因此,书法是指按照汉字特点、含义,用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汉字,成为富有美感的汉字艺术作品。
   书写汉字内容才能称之为书法。汉字书法练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把字写端正规范,易于辨识,这是写字。第二阶段,在端正规范基础上书写具有艺术性和美感的汉字,这是书法。如我国唐代褚遂良、颜真卿、欧阳询等书法大家的书法。通常,学生规范书写汉字,只是书法教育的第一阶段,还沒有进入具有艺术性和美感的书法门槛。当下,网络信息发达,致使许多人误认为电脑可以代替书法,写字教学没必要,书法教育课程被边缘化、扭曲化。这样,写字课的育人功能便被极大地弱化了。“字如其人”,字是一个人的门面,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我们伟大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书法。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除父母外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之一。学生的模范能力非常强,教师要重视书写教学中示范和引领作用。范写环节不可或缺,极为重要,是学生的表率和榜样。例如,教师在米字格黑板贴上临写范字,学生观察教师书写的每一笔的位置、基本笔法、间架结构,学生仿写效果很明显。学生以教师为榜样,有目标,以同学为参照,有学习意识、竞争意识,从而也就有了写字的兴趣。书法教育教学,教师要以身垂范,为人师表。
   (二)书法教育教学,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兴趣
   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学者若没有兴趣,学习书法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写字阶段,教师应通过欣赏佳作、习作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书法美的认识,通过点滴的进步获得书法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继而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书写习惯,形成对书法的尊重与热爱。书法阶段,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学生书写训练,提高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在书法训练中得以创造美和表現美。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浓厚兴趣,树立书法学习的坚定信心。如让学生创作一些小习作,在班内、校内展示,为社区写春联,参加社团书法比赛、竞赛等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三)书法教育教学,应营造良好的书法育人氛围
   “一流的育人环境造就一流的人才”。追求高品位的写字教学,就要积极营造书法教学与育人的和谐氛围。当下,书法进校园大势所趋,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汉字书法,重视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以教育学生规范写字和写书法字为荣,倡导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具体书法教学中,提高中小学师生对书法的认识,拒绝把书法课当成可有可无的活动类课。书法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认真备课、上课,坚持做好课后教学反思,坚持在下一节课有新的突破。其他学科的汉字书写,尤其是书面作业的书写,既要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与能力提升,也要关注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字水平。这样,通过所有教师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实现书法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思维品质、学习习惯,激发学生个性和潜能,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初衷。
   (四)书法教育教学,学校应培育优秀的书法教师队伍
   过去,书法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书法课流于形式,没有认真开展起来,其中一个制约因素就是缺少专业的书法教师队伍。即便是有书法教师,也是不受重视,最终“自废武功”,疏于书法课教学。当前,学校应该认真开展写字教学,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营造书法学习氛围,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书写素质,让教师成为学生们写字的榜样。每学期在教师中积极扎实开展书法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让每一位教师,至少是书法教师能写一手好字,做学生写好字的引路人。
   (五)书法教育教学,多媒体技术助推高效书法课堂,让书法育人效果在书法教学中彰显
   随着网络技术广泛推广和深入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成为书法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书法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技术让每一位书法教师规范、到位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在书法教学中的优势,弥补传统写字教学的不足,让书法教学变得简便、生动、高效、扎实。多媒体辅助书法教学,既让书法教育的育人优势在中小学书法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也为中小学生“三育”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当前在中小学中加强书法教育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汉字书写文化,提升中小学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至关重要。因此,社会、学校、家庭和教师都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书法学习环境和氛围,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汉字书写文化,重视书法的育人功能。学校围绕“立德树人、育智、育美”的原则,提升师生书法育人的认识高度,落实书法课程设置,创新书法教学方法,实现书法课堂教学和书法育人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浓厚的书法兴趣、良好的书法习惯和基本的书法技能,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陕卓超.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9).
  [2]许西梅.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良好发展——关于中小学书法(写字)教学的思考[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9(6).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指导下,实现思想品德教育与艺术美育相互渗透,有利于转变当前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效果不佳、艺术美育缺位等问题,促使学生在道德引导与艺术熏陶中实现全面发展。在农村小学,做好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而如何将艺术美育融入德育工作之中,则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特从思想品德教育与艺术美育的相互渗透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究相应的教育策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给教师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非常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此背景下,初中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教师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鉴于此,文章结合初中计算机教学现状,谈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效率,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期对构建高效的初中计
摘 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丰富数学课堂的形式、提高课程内容的生动性以及促进学生的参与性都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这些技术手段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复习等各个阶段都可产生广泛的应用价值。故分析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参与感等。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信息技术;运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
摘 要:拼音作为开启小学生识字宝库的一把钥匙,是日后学习汉语文字缺一不可的技能之一,还是义务教育低段最为重要的知识内容。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好拼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让学生更加高效扎实地掌握拼音学习内容。基于此,文章针对当前拼音教学的潜在问题,提出了具体而细致的教学实施策略,以期能够行之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摘 要:3~6岁的幼儿喜欢用笔进行涂涂画画,这是幼儿思维发展、探索的重要阶段。但是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常常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对于美术的积极性。为此,教师需要认识到问题所在,积极加以改进,使幼儿通过美术教学活动提升艺术素养。  关键词:幼儿美术;美术评价;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7-0179-02 
基于中国工程教育新目标与专业建设的需要,《汽车测试技术》有必要达成全方位育人的新要求。现行各大院校的课程考核方n式存在考核方式单一、内容片面、目的性不强等不足,本文
摘 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促进学生对人地环境协调发展的认识,高中地理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人地协调发展观念的培养,主要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针对学生开展的,教育发展的使命是引导学生客观、科学地来看待世界,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因素。文章针对学生人地协调发展观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人地协调发展观
摘 要: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体系的應用,可促使初中音乐教学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尤其是在一些乡村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育体系运用,提升了课堂的魅力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特对初中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音乐教育体系的应用初探,以此与各位同行相互学习和探究。  关键词:音乐教育体系;初中;音乐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
摘 要:在小学教学阶段,体育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身体锻炼基础科目,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响应新课标教学改革思想指导,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深入研讨,融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小学体育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小学生的运动热情,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小学生身体素养与文化水平全面发展的教学理想。特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展开简单策略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课;兴趣
摘 要:高中地理主要是传授给学生一些理论知识,传统高中地理教师主要使用口头讲述和板书的方式给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大多数高中生的注意力在一堂时间为40分钟的课堂上很容易随时间的流逝而分散,所以无法掌握整堂课的教学重点。使用微课刚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其可以使用视频的方式给学生讲解地理重难点知识,并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其作用开展教学活动。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