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大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评价环节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往往一味地注重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过程的评价,由于评价机制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为了有效地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一定要注意从评价环节入手,不断优化评价机制,通过有效的评价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一、活化评价形式
在以往的评价活动中,教师往往承担着评价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被评价的对象。这种固定化的评价方式不但无法兼顾到评价的全面性,同时也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小组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尝试着打破单一的评价形式,不仅让教师来评价学生,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自我评价。通过教师评价,可以有效发挥教师在评价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对于把握正确的方向,提高活动效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个教师要兼顾很多学习小组,教师很难对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学生都有清晰的了解,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必然难以做到面面俱到,这时候,就需要用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进行弥补,从而令评价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具体性。除此以外,让学生参与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评价的能力。
在以往的评价活动中,学生处于被评价地位,这样会让学生只懂得接受评价结果,而不会主动参与到评价活动中。而通过引进学生互评和自评,则可以让学生处于评价的主动地位,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不仅如此,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由于评价者是学生群体,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对评价结果产生更多的认同。例如,笔者在阅读教学的时候就经常会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而在评价环节,笔者就经常让男生和女生之间进行互听互评,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分别进行互听互评。这种以学生评价为主的分组阅读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更加认真的朗读或者倾听别人的朗读,朗读者努力发挥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而听读者则认真的找出对方朗读过程中的错误。就这样,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学生的朗读能力获得了明显的提升。
二、丰富评价内容
在传统的评价机制中,结果性评价基本上构成了所有的评价内容,对于很多教师来说,“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的论调一直都是进行评价活动的主导思想,至于抓老鼠的过程则完全被忽略。由于评价内容过于集中在结果之上,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味地追求成绩而忽视了其它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这样就使得素质教育目标难以实现。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丰富评价内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除了最后的成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整个过程都要纳入到评价内容之中,包括对小组合作之前的准备活动的评价、对小组讨论情况的评价、对小组讨论结论的评价、对小组合作过程中合作协调能力的评价、对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等等。这样把方方面面的内容纳入到评价范围,有了参照以后,就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兼顾到方方面面的发展,而不会像过去那样只盯着结果,这种内容丰富多样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创新评价方式
一提起评价,很多人想到的最多的就是“打分”或者语言评价,事实上,除了这两种传统的方式,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其它的评价方式,如身体语言评价。身体语言由于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往往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例如,当学生进行了精彩的发言以后,教师向学生竖起大拇指,这样往往比直接的语言评价要更具感染力,又比如,当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时,教师向学生投去严厉的目光,这样既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又保全了学生的面子,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批评。由此可见,通过创新评价方式,可以让教师的评价不再那么硬邦邦,而是显得更加人性化,这样自然有利于提高评价的效果。
四、评价标准分层
在以往的评价机制中,最遭人诟病的就是“一刀切”的统一评价标准,而我们知道,每个学生由于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存在差异,这就导致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个性差异。我们之所以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也是为了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然而,在评价环节,很多教师却没有做到差异评价,而是用统一的标准评价所有的学生,这样就使得很多学生的个性和天赋被抹杀。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评价,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个人成长记录”之类的东西,把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合作表现、课外活动等表现进行一一记录,使得评价活动既能够进行横向比较,又能够进行纵向比较,在这种综合性的成绩单上,每个学生总能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这样比起简单的“打分”,这种分层评价显然更容易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评价的个性化和针对性。
总之,评价环节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效的评价环节对教学活动具有积极的导向、调控功能,是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法宝。我们教师应不断创新,突破传统形式,让评价真正成为优化语文教学的最有效手段。
一、活化评价形式
在以往的评价活动中,教师往往承担着评价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被评价的对象。这种固定化的评价方式不但无法兼顾到评价的全面性,同时也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小组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尝试着打破单一的评价形式,不仅让教师来评价学生,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自我评价。通过教师评价,可以有效发挥教师在评价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对于把握正确的方向,提高活动效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个教师要兼顾很多学习小组,教师很难对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学生都有清晰的了解,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必然难以做到面面俱到,这时候,就需要用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进行弥补,从而令评价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具体性。除此以外,让学生参与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评价的能力。
在以往的评价活动中,学生处于被评价地位,这样会让学生只懂得接受评价结果,而不会主动参与到评价活动中。而通过引进学生互评和自评,则可以让学生处于评价的主动地位,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不仅如此,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由于评价者是学生群体,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对评价结果产生更多的认同。例如,笔者在阅读教学的时候就经常会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而在评价环节,笔者就经常让男生和女生之间进行互听互评,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分别进行互听互评。这种以学生评价为主的分组阅读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更加认真的朗读或者倾听别人的朗读,朗读者努力发挥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而听读者则认真的找出对方朗读过程中的错误。就这样,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学生的朗读能力获得了明显的提升。
二、丰富评价内容
在传统的评价机制中,结果性评价基本上构成了所有的评价内容,对于很多教师来说,“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的论调一直都是进行评价活动的主导思想,至于抓老鼠的过程则完全被忽略。由于评价内容过于集中在结果之上,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味地追求成绩而忽视了其它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这样就使得素质教育目标难以实现。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丰富评价内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除了最后的成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整个过程都要纳入到评价内容之中,包括对小组合作之前的准备活动的评价、对小组讨论情况的评价、对小组讨论结论的评价、对小组合作过程中合作协调能力的评价、对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等等。这样把方方面面的内容纳入到评价范围,有了参照以后,就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兼顾到方方面面的发展,而不会像过去那样只盯着结果,这种内容丰富多样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创新评价方式
一提起评价,很多人想到的最多的就是“打分”或者语言评价,事实上,除了这两种传统的方式,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其它的评价方式,如身体语言评价。身体语言由于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往往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例如,当学生进行了精彩的发言以后,教师向学生竖起大拇指,这样往往比直接的语言评价要更具感染力,又比如,当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时,教师向学生投去严厉的目光,这样既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又保全了学生的面子,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批评。由此可见,通过创新评价方式,可以让教师的评价不再那么硬邦邦,而是显得更加人性化,这样自然有利于提高评价的效果。
四、评价标准分层
在以往的评价机制中,最遭人诟病的就是“一刀切”的统一评价标准,而我们知道,每个学生由于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存在差异,这就导致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个性差异。我们之所以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也是为了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然而,在评价环节,很多教师却没有做到差异评价,而是用统一的标准评价所有的学生,这样就使得很多学生的个性和天赋被抹杀。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评价,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个人成长记录”之类的东西,把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合作表现、课外活动等表现进行一一记录,使得评价活动既能够进行横向比较,又能够进行纵向比较,在这种综合性的成绩单上,每个学生总能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这样比起简单的“打分”,这种分层评价显然更容易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评价的个性化和针对性。
总之,评价环节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效的评价环节对教学活动具有积极的导向、调控功能,是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法宝。我们教师应不断创新,突破传统形式,让评价真正成为优化语文教学的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