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审美角度进行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注重学生整体性和全面性的培养,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独有的特点,对其中所具有的审美元素进行挖掘,促进学生的审美素质以及语文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关键词】 审美角度;小学语文;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1
我们可以根据小学语文的审美意义和学科特点,从小学语文的自身出发,发现小学语文身上所具有的美,用以改变机械的、枯燥无味的练习等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同时通过具有美感的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对审美素质的培养,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审美素质以及语文能力。
一、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课堂教学实践的实施情况,对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能否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发展以及语文能力的提高进行深刻的反思。学生要做的就是通过学习本节课,反思自己能否符合教学目标所提出的要求,课堂目标对于培养健全的人格以及高尚的情操,对于营造愉悦、有效、轻松的生活学习环境,对于实现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以及以美辅德的理想是否有所成效。
小学语文是是一门集思想性、审美性、文学性和工具性于一体的学科。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已不是仅仅以基础知识为主,而是将单篇文章作为其主要教材,这些文章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挑选的,是一些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特别是一部分的文学经典作品,其脍炙人口、五彩斑斓,将生活美、艺术美、语言美、情感美以及自然美融为一体,饱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
纵观小学语文的课文,普遍都是间接或直接地将美的对象和美的内涵体现出出来,到处都充斥着美的光彩和绚丽。特别是文学作品,不管是戏剧和小说,还是散文和诗歌,其内容都是由情感美、理趣美、意境美以及形象美为目标所构成的。老师在进行目标的确定时,应该将这些优美的诗篇充分的利用起来,将创造美的语文教学以及提高学生的创造美和审美素质为主要教学目标,通过优美鲜明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将自己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不断提高。
二、重视教学实施的主体
老师应该加强自己的审美素养,并且将审美思想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使自己具备很好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能力和审美经验等,能够较为敏锐地把握和观察美的对象,能够从广阔无边的美学领域中随时获取启示和灵感。
对于老师的要求主要是,一、不断提高和丰富自己的审美情趣。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渗透着美,审美素养需要从日常生活当中进行培养,大自然中处处孕育着自然美。奇珍异宝、花草树木、名胜古迹、大好河山等等,都蕴含着美,它们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还能够激发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向往。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发现美的形态和内涵,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能够促使自己的审美情趣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丰富。接受和欣赏民间艺术文化,同样能够起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的作用。第二,研究和学习美学理论。其内容主要是通过大量审美现象所总结出的系统知识,同时又能指导实际审美活动。通过对审美理论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和了解审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还能够增强美的自学性和主动性。
三、实施合理的教学方法
老师所实施的教学手段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媒介,能过通过它来传递、强化和再现教学内容,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富有美感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够通过将美的教具、美的画面、美的音乐以及美的模拟和老师美的语言相结合,将语言文学所蕴含和表现的美完美的呈现出来,在学生面前将其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出来,能够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抑扬顿挫的朗诵以及优美的导入语,结合悠扬和谐的音乐,能够呈现出一种美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与其产生共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形成较为清晰的结尾以及热烈的高潮,能够使课堂的结构更加科学和完整。例如,老师在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一课时,通过进行美的引导,播放与之相关的音乐,营造出炙热的赤子之情,老师和学生们一同合唱和课文相关的一些歌曲,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
四、不断延伸语文教学课堂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喧嚣的城市,去领略和感受色彩纷呈、芳香浓郁的自然景象,感受城市生活的多姿多彩、喧嚣斑斓,更加真实的感受和观察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让学生通过和自然、城市的面对面,增加审美情趣、培养高尚情操以及开阔视野,对课文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五、不断开发新的教学内容
挖掘和开发小学语文课本中一些蕴含美的因素,将语言文学所具有的美呈现出来。审美素质对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陶冶高尚情操,对于实现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以美辅德,对于营造愉快、有效、轻松的生活学习环境,对于构建健康积极的小学语文课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影响其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能否通过小学语文课文中所蕴含的美的因素,实现育人和优效,和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操作方式有非常重大的联系。任何蕴含美的教学过程,都能够对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只有将美的情感和美的智慧相结合,才能够产生美的教学活动。
美的教学手段、活动需要生动、形象、富有美感、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进行展示。通过使用美的教学语言,能够体现出老师美的教学风范。如果老师能够通过美的语言,展示出一种美的教学情境,从而将学生的追求美、评判美、领悟美和感知美唤醒。老师要有美的仪态,根据课文的情境,展现出美的人物形象,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涵义。
六、结语
创造和发现小学语文教学所独有的美感,使老师让教学具有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独特魅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意志结晶的美感以及智慧情感,从而不断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能够不断提高审美素质以及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娟.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0)
[2]陈莉.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方法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6)
[3]张国红.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J].小学时代,2012(2)
[4]陈兴群.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科海故事博览,2011(4)
【关键词】 审美角度;小学语文;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1
我们可以根据小学语文的审美意义和学科特点,从小学语文的自身出发,发现小学语文身上所具有的美,用以改变机械的、枯燥无味的练习等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同时通过具有美感的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对审美素质的培养,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审美素质以及语文能力。
一、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课堂教学实践的实施情况,对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能否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发展以及语文能力的提高进行深刻的反思。学生要做的就是通过学习本节课,反思自己能否符合教学目标所提出的要求,课堂目标对于培养健全的人格以及高尚的情操,对于营造愉悦、有效、轻松的生活学习环境,对于实现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以及以美辅德的理想是否有所成效。
小学语文是是一门集思想性、审美性、文学性和工具性于一体的学科。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已不是仅仅以基础知识为主,而是将单篇文章作为其主要教材,这些文章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挑选的,是一些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特别是一部分的文学经典作品,其脍炙人口、五彩斑斓,将生活美、艺术美、语言美、情感美以及自然美融为一体,饱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
纵观小学语文的课文,普遍都是间接或直接地将美的对象和美的内涵体现出出来,到处都充斥着美的光彩和绚丽。特别是文学作品,不管是戏剧和小说,还是散文和诗歌,其内容都是由情感美、理趣美、意境美以及形象美为目标所构成的。老师在进行目标的确定时,应该将这些优美的诗篇充分的利用起来,将创造美的语文教学以及提高学生的创造美和审美素质为主要教学目标,通过优美鲜明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将自己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不断提高。
二、重视教学实施的主体
老师应该加强自己的审美素养,并且将审美思想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使自己具备很好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能力和审美经验等,能够较为敏锐地把握和观察美的对象,能够从广阔无边的美学领域中随时获取启示和灵感。
对于老师的要求主要是,一、不断提高和丰富自己的审美情趣。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渗透着美,审美素养需要从日常生活当中进行培养,大自然中处处孕育着自然美。奇珍异宝、花草树木、名胜古迹、大好河山等等,都蕴含着美,它们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还能够激发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向往。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发现美的形态和内涵,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能够促使自己的审美情趣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丰富。接受和欣赏民间艺术文化,同样能够起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的作用。第二,研究和学习美学理论。其内容主要是通过大量审美现象所总结出的系统知识,同时又能指导实际审美活动。通过对审美理论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和了解审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还能够增强美的自学性和主动性。
三、实施合理的教学方法
老师所实施的教学手段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媒介,能过通过它来传递、强化和再现教学内容,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富有美感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够通过将美的教具、美的画面、美的音乐以及美的模拟和老师美的语言相结合,将语言文学所蕴含和表现的美完美的呈现出来,在学生面前将其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出来,能够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抑扬顿挫的朗诵以及优美的导入语,结合悠扬和谐的音乐,能够呈现出一种美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与其产生共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形成较为清晰的结尾以及热烈的高潮,能够使课堂的结构更加科学和完整。例如,老师在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一课时,通过进行美的引导,播放与之相关的音乐,营造出炙热的赤子之情,老师和学生们一同合唱和课文相关的一些歌曲,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
四、不断延伸语文教学课堂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喧嚣的城市,去领略和感受色彩纷呈、芳香浓郁的自然景象,感受城市生活的多姿多彩、喧嚣斑斓,更加真实的感受和观察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让学生通过和自然、城市的面对面,增加审美情趣、培养高尚情操以及开阔视野,对课文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五、不断开发新的教学内容
挖掘和开发小学语文课本中一些蕴含美的因素,将语言文学所具有的美呈现出来。审美素质对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陶冶高尚情操,对于实现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以美辅德,对于营造愉快、有效、轻松的生活学习环境,对于构建健康积极的小学语文课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影响其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能否通过小学语文课文中所蕴含的美的因素,实现育人和优效,和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操作方式有非常重大的联系。任何蕴含美的教学过程,都能够对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只有将美的情感和美的智慧相结合,才能够产生美的教学活动。
美的教学手段、活动需要生动、形象、富有美感、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进行展示。通过使用美的教学语言,能够体现出老师美的教学风范。如果老师能够通过美的语言,展示出一种美的教学情境,从而将学生的追求美、评判美、领悟美和感知美唤醒。老师要有美的仪态,根据课文的情境,展现出美的人物形象,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涵义。
六、结语
创造和发现小学语文教学所独有的美感,使老师让教学具有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独特魅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意志结晶的美感以及智慧情感,从而不断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能够不断提高审美素质以及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娟.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0)
[2]陈莉.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方法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6)
[3]张国红.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J].小学时代,2012(2)
[4]陈兴群.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科海故事博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