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事一议”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o579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一事一议的议论文,一般是:一、引述材料。材料的引述要有针对性。二、确立观点。由引述的材料自然得出的结论。三、论证观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四、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写作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关键是确立观点、要确立好观点,首先是要审清题意。
  审题首先必须读懂提供的材料。读懂材料是写作的重要前提,必须全面把握,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或词语,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切不可只从某一局部入手,抓住片言只语不放,断章取义,执其一端,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
  如有这样一道作文,要求阅读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篇文章。其材料是:
  古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天上有个叫普罗米修斯的神,他见到人们在黑暗的世界上遭受磨难,就决计违反宙斯的法规,把天火盗给人类,让人们摆脱黑暗,愉快地生活,而他却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每天辗转在神鹰的狂喙之下……但他还是不愿改变自己的志向。
  审清这种叙事类的材料最基本方法是弄懂谁、干什么、怎么干、有什么结果这四个问题。实际上这四个问题包含了做一件事的四个主要因素,即人物、事件、经过和结果。研究上述材料可知,人物是普罗米修斯,事件是他盗取天火让人类摆脱黑暗,经过和结果是他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受神鹰狂喙而不改变志向。通常概括叙述性短文主题的方法是抓住中心事件,或对比分析不同人物言行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同一人物言行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不同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同一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等。这个过程就是由具体到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以上述材料为例,从事件可见普罗米修斯的追求,从过程可见他在追求过程中所经受的磨难,从结果可见他的志向和决心不可改变。于是,我们从普罗米修斯这个具体事件中抽象出一个普遍道理,即为了追求正义和真理,尽管遭受磨难,也决不改变志向。这正是普罗米修斯精神,也正是材料给人们的启示。
  其次是确立好论点。论点是从材料里提炼出来的,要想确立正确的有深度的论点,就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吃透材料精神,仔细体会材料的寓意。
  如某市中考作文题的材料为: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美丽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这则材料整体上看是讲“雕塑”与“个人成长”之间的一个类比关系,关键词是“边边角角”,要注意联想到自己成长过程当中多余的可以去除的一些东西,可以是行为、习惯、语言、穿着等等。如果把重点放在如何“获得完美的自我”则没有抓住材料的中心,偏离了要求。
  一则材料可能包含多种意思,可以提炼几个论点,那么,什么样的论点才是最佳的呢?
  一则材料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自然,从不同的侧面考察便可得出不同的观点,那些最能反映“事”的本质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观点才是最佳观点。
  如有这样一组漫画。第一幅是:母鸡下了一只比较尖的蛋,公鸡说“太尖了”。第二幅是:母鸡下了一只比较圆的蛋,公鸡说:“太圆了”。第三幅是:母鸡对公鸡说:“你下一只看看?”。针对这组漫画,学生提炼出了下列一些观点:一.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二.怎样正确评价一个人。三.反对空发议论,提倡埋头苦干。四.“严格要求精神”赞。这里我们只要分析一下,显然第三种观点最佳。
  有了最佳观点,怎样使“议”更深刻一点呢?
  第一,选择不同角度论述,运用想象、联想、引申、对比等方法充分地分析。事情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给人的启示也是多方面的,只有进行多侧面的分析,辩证的论述,文章才能令人信服,展开纵的、横的、由此及彼、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的联想、引申等方法可促使道理讲的更深刻,更有意义。
  第二,联系现实与自身。写文章是要对社会有用,只有联系现实与自身、道理讲得才能更透彻,才能为更多人所接受。
  第三,言人未言,力求新颖。这种独创、新颖的分析论述,必然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的。
其他文献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建构的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此背景下探究式教学得于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探究式学习方式,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带给学生,必将给数学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使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实验教学是完成化学教学的目的和手段,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动手、动脑、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所以化学教学中一定要把实验教学放在首位。  化学是初中学生的启蒙课程。为了使学生
摘要:做数学题是数学学习永恒的主题。《新数学课程标准》更是在“做”字上做文章,让学生在做中感受和体验。数学题处理要有目的性,学会总结。作为教师应有驾驭课本中的思考题,练习,习题等的能力,把握好练习处理作业布置的原则,做到事半功倍。  关键词:新课标 给作业注入活水    解数学题是数学学习永恒的主题。学生通过解数学题完成数学活动,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价值,实现数学学习的评价功能。《新数学课程标准》更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教育活动。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是关系到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 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
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的作为一种公共关系的手段,对于消费者的影响一直是商业伦理和公共关系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研究证实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感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向,提升品牌
摘要:历史活动课是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课设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方式上好每一节活动课。  关键词:历史活动课 课程改革 探究 创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与以前的教
摘要:语文课程改革在发展,校本课程----名著欣赏的开发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探讨名著欣赏开发的原因、内容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力求语文校本课程名著欣赏能持续稳步地发展、力求语文新课程和高考语文的和谐同一。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 名著欣赏 校本课程 高考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
摘要:对于大多数七年级学生来说,英语学习是一个启蒙阶段,教师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呵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英语的能力,夯实七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英语教学 兴趣 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    对于农村中学七年级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几近全新的学科,如何引领学生走进英语知识的殿堂,为学生的言语交际和终身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