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一事一议的议论文,一般是:一、引述材料。材料的引述要有针对性。二、确立观点。由引述的材料自然得出的结论。三、论证观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四、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写作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关键是确立观点、要确立好观点,首先是要审清题意。
审题首先必须读懂提供的材料。读懂材料是写作的重要前提,必须全面把握,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或词语,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切不可只从某一局部入手,抓住片言只语不放,断章取义,执其一端,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
如有这样一道作文,要求阅读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篇文章。其材料是:
古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天上有个叫普罗米修斯的神,他见到人们在黑暗的世界上遭受磨难,就决计违反宙斯的法规,把天火盗给人类,让人们摆脱黑暗,愉快地生活,而他却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每天辗转在神鹰的狂喙之下……但他还是不愿改变自己的志向。
审清这种叙事类的材料最基本方法是弄懂谁、干什么、怎么干、有什么结果这四个问题。实际上这四个问题包含了做一件事的四个主要因素,即人物、事件、经过和结果。研究上述材料可知,人物是普罗米修斯,事件是他盗取天火让人类摆脱黑暗,经过和结果是他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受神鹰狂喙而不改变志向。通常概括叙述性短文主题的方法是抓住中心事件,或对比分析不同人物言行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同一人物言行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不同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同一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等。这个过程就是由具体到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以上述材料为例,从事件可见普罗米修斯的追求,从过程可见他在追求过程中所经受的磨难,从结果可见他的志向和决心不可改变。于是,我们从普罗米修斯这个具体事件中抽象出一个普遍道理,即为了追求正义和真理,尽管遭受磨难,也决不改变志向。这正是普罗米修斯精神,也正是材料给人们的启示。
其次是确立好论点。论点是从材料里提炼出来的,要想确立正确的有深度的论点,就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吃透材料精神,仔细体会材料的寓意。
如某市中考作文题的材料为: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美丽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这则材料整体上看是讲“雕塑”与“个人成长”之间的一个类比关系,关键词是“边边角角”,要注意联想到自己成长过程当中多余的可以去除的一些东西,可以是行为、习惯、语言、穿着等等。如果把重点放在如何“获得完美的自我”则没有抓住材料的中心,偏离了要求。
一则材料可能包含多种意思,可以提炼几个论点,那么,什么样的论点才是最佳的呢?
一则材料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自然,从不同的侧面考察便可得出不同的观点,那些最能反映“事”的本质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观点才是最佳观点。
如有这样一组漫画。第一幅是:母鸡下了一只比较尖的蛋,公鸡说“太尖了”。第二幅是:母鸡下了一只比较圆的蛋,公鸡说:“太圆了”。第三幅是:母鸡对公鸡说:“你下一只看看?”。针对这组漫画,学生提炼出了下列一些观点:一.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二.怎样正确评价一个人。三.反对空发议论,提倡埋头苦干。四.“严格要求精神”赞。这里我们只要分析一下,显然第三种观点最佳。
有了最佳观点,怎样使“议”更深刻一点呢?
第一,选择不同角度论述,运用想象、联想、引申、对比等方法充分地分析。事情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给人的启示也是多方面的,只有进行多侧面的分析,辩证的论述,文章才能令人信服,展开纵的、横的、由此及彼、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的联想、引申等方法可促使道理讲的更深刻,更有意义。
第二,联系现实与自身。写文章是要对社会有用,只有联系现实与自身、道理讲得才能更透彻,才能为更多人所接受。
第三,言人未言,力求新颖。这种独创、新颖的分析论述,必然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的。
写作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关键是确立观点、要确立好观点,首先是要审清题意。
审题首先必须读懂提供的材料。读懂材料是写作的重要前提,必须全面把握,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或词语,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切不可只从某一局部入手,抓住片言只语不放,断章取义,执其一端,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
如有这样一道作文,要求阅读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篇文章。其材料是:
古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天上有个叫普罗米修斯的神,他见到人们在黑暗的世界上遭受磨难,就决计违反宙斯的法规,把天火盗给人类,让人们摆脱黑暗,愉快地生活,而他却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每天辗转在神鹰的狂喙之下……但他还是不愿改变自己的志向。
审清这种叙事类的材料最基本方法是弄懂谁、干什么、怎么干、有什么结果这四个问题。实际上这四个问题包含了做一件事的四个主要因素,即人物、事件、经过和结果。研究上述材料可知,人物是普罗米修斯,事件是他盗取天火让人类摆脱黑暗,经过和结果是他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受神鹰狂喙而不改变志向。通常概括叙述性短文主题的方法是抓住中心事件,或对比分析不同人物言行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同一人物言行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不同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同一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等。这个过程就是由具体到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以上述材料为例,从事件可见普罗米修斯的追求,从过程可见他在追求过程中所经受的磨难,从结果可见他的志向和决心不可改变。于是,我们从普罗米修斯这个具体事件中抽象出一个普遍道理,即为了追求正义和真理,尽管遭受磨难,也决不改变志向。这正是普罗米修斯精神,也正是材料给人们的启示。
其次是确立好论点。论点是从材料里提炼出来的,要想确立正确的有深度的论点,就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吃透材料精神,仔细体会材料的寓意。
如某市中考作文题的材料为: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美丽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这则材料整体上看是讲“雕塑”与“个人成长”之间的一个类比关系,关键词是“边边角角”,要注意联想到自己成长过程当中多余的可以去除的一些东西,可以是行为、习惯、语言、穿着等等。如果把重点放在如何“获得完美的自我”则没有抓住材料的中心,偏离了要求。
一则材料可能包含多种意思,可以提炼几个论点,那么,什么样的论点才是最佳的呢?
一则材料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自然,从不同的侧面考察便可得出不同的观点,那些最能反映“事”的本质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观点才是最佳观点。
如有这样一组漫画。第一幅是:母鸡下了一只比较尖的蛋,公鸡说“太尖了”。第二幅是:母鸡下了一只比较圆的蛋,公鸡说:“太圆了”。第三幅是:母鸡对公鸡说:“你下一只看看?”。针对这组漫画,学生提炼出了下列一些观点:一.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二.怎样正确评价一个人。三.反对空发议论,提倡埋头苦干。四.“严格要求精神”赞。这里我们只要分析一下,显然第三种观点最佳。
有了最佳观点,怎样使“议”更深刻一点呢?
第一,选择不同角度论述,运用想象、联想、引申、对比等方法充分地分析。事情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给人的启示也是多方面的,只有进行多侧面的分析,辩证的论述,文章才能令人信服,展开纵的、横的、由此及彼、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的联想、引申等方法可促使道理讲的更深刻,更有意义。
第二,联系现实与自身。写文章是要对社会有用,只有联系现实与自身、道理讲得才能更透彻,才能为更多人所接受。
第三,言人未言,力求新颖。这种独创、新颖的分析论述,必然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