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xe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同时也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调整创新指引了明确方向。高中英语教学在这一背景下也加快了改革创新步伐,并越来越认识到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突出作用,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巧妙融入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加快英语教学改革步伐的同时,综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高中英语教师要对当下的英语语言教育环境进行认真分析,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碰撞这样的大背景,同时还需要认清文化渗透的重要性,使得学生能够把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联,承担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以实现民族复兴。
  【关键词】高中英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
  【作者简介】杨际宇,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传承与发展,处处彰显着祖先智慧,是国魂的组成部分,更是国家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是公民的义务与责任,也是教育教学当中必须高度重视的内容。伴随英语文化渗透,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群体对西方文化的关注度大幅度提高,甚至认为英美文化才是先进的,而本民族文化则有着滞后性。这一情况严重影响到国家的发展以及优秀人才的培养,必须在教育教学当中得到改进,其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英语教学当中,加大对学生的正面指导,让学生认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了解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分析
  语言与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语言在表达含义的过程当中也承载和体现着一定的文化现实。高中生在英语语言学习当中,通过这一专门的外语语言课程,能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以及文化习惯进行有效的了解,但是学生运用英语语言顺畅沟通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所以,高中英语教师应该树立大教育观念,注意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英语语言的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意识。高中生可以借助英语语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输出,借助英语传播本民族文化,有效增进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加快文化全球化步伐。英语教学的开设本身就担当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特别是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各国间的文化往来日益密切。高中生在英语学习当中,应积极渗透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扩大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以及知名度,让世界认可中国文化并加深文化印象。除此以外,目前,不少高中学校在英语教学当中存在着重语言轻文化的问题,通过在课堂教学当中积极渗透和补充传统文化内容,可以让英语国家文化和本民族的优秀傳统文化在发展过程当中齐头并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观,养成良好的文化习惯。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教学当中应用的价值
  传统文化教育是在大力倡导保护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背景之下大力推进落实的,除了在文化类学科当中广泛推进之外,也开始在各个阶段和不同学科的教育当中运用,以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教学中运用,能够给学生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提高学生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多学生面对高中阶段的全新学习和生活环境,表现出不适应的现象也由此增加了心理负担,给正常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文化的融入与渗透,则能够极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排解消极情绪和心理负担,让学生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学习能力,认清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二是能够明显改善学生的心理压力与负担。高中课程的难度与强度都要明显高于初中阶段,会让学生在实际学习当中出现较大的落差,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成长动力。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优化对学生的精神指导以及心理支持,增强学生的自制力,使得学生可以有效排除干扰,把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融入自身的学习生活中;三是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高中是学生建立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通过在英语教学当中渗透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避免学生出现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想与价值观。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方法
  1.导入环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当中,教师常常会花费较多的时间用来安排课堂上的各项语言学习活动,所以会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语言素材的讲解和英语知识的积累方面,从而忽视了课堂的开头部分,没有运用有效的导入方法获得引人入胜的效果,也由此影响到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综合学习与利用。为了在英语教学当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导入环节就把文化融入其中,给学生进入文本阅读提供新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开端部分就可以受到触动,为学生主动投入英语语言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阅读材料“Biblical idioms in English”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另辟蹊径,带领学生回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成语、典故、谚语等,并由此过渡到英语圣经习语的学习,借助文化对比的方式,提高导入效果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先在课件上呈现一组表示成语的图片,然后让学生猜出成语并说出成语故事及寓意,尝试用英语翻译,比如,杯弓蛇影:mistaking the reflection of a bow for a snake;爱屋及乌:Love me, love my dog;金无足赤,人无完人:God can’t be pure and man can’t be perfect。紧接着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句英语,让学生猜测其含义并了解其来源:Keep me as apple of the eye.这实际上是圣经当中的习语,而通过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在翻译和思考当中探究其来历与内涵,提高英语导入的效果。
  2.语言应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言的价值在于能够应用于特定的场合,用来进行信息的传达以及情感的表达。在传统教育影响之下,高中的英语教学并未完全突破固定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往往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基本语言知识的学习上,很少涉及语言应用和表达方面的内容,导致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受到影响。为了增加学生语言应用的积极性,拓展语言应用和表达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这一环节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学生表达内容的丰富性,让学生有意愿进行英语语言的灵活运用。比如,在英语写作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突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尝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写作,并在写作当中加入大量的传统文化表达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真正把英语语言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成一个整体。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介绍元宵佳节为主题进行写作,鼓励学生对有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收集,以便提升写作效果。如Chinese lunar calendar,eat yuanxiao (sweet filled rice dumplings),appreciate lanterns,guess lantern riddles,lion dance。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下收集资源,丰富作文内容,同时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增进学生对文化内容的了解。   3.拓展环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是英语语言的教育载体,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窗口,所以,把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但是,如果教师片面地认为教材就是英语教学内容的全部则是万万不可取的,这是因为学生在教材当中获取的知识非常有限,如果局限在教材上不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不但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学生的开拓和发展,还会影响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综合认知。教材的有限性要求教师进行教材内容的拓展,给学生补充大量和教材文本有关的传统文化资源,指导学生读后教材。例如,在教学“The father of Western philosophy”时,在教学拓展环节,除了给学生详细介绍西方哲学之父,增加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之外,还要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要求,补充中国百家争鸣汉唐儒道等内容,尤其是介绍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发展当中的积极作用。这样学生会在文化分析和理解当中有意识地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把握文化差异,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眼界。再如,在教学“The White Horse Temple”时,文章介绍了白马寺这个佛教圣地,也对我国的历史进行了一定的说明,为了让学生对其他的佛教圣地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可以补充有关于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等相关信息,增进学生对佛教文化的了解,认清佛教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發展中的积极作用。
  4.课外实践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要依靠英语教学课堂,还需要依靠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英语语言的实践当中,认清传统文化和英语学习之间的关系,逐步增加学生的文化感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能够在文化理解和文化素养提升方面获得更大的突破。首先要积极组织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生在活动当中的主体参与作用,提高学生的主动配合度,让学生善于运用英语语言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用英语语言设计我国优秀传统节日报刊的任务,要求学生在课下积极收集有关的英语素材,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总结归纳自己的信息收集成果。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乡的美食美景等等,使得学生能够借助这样的方式主动了解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次,可以积极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英语竞赛活动,让学生拥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比如,设计传统文化知识英语竞赛,用英语朗读背诵唐诗宋词或者是名人故事,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也让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了解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打好基础。
  英语语言学习至关重要,是学生走向国际化,满足跨文化交际要求的必然途径。不管是学习英语,还是要对英语语言进行灵活恰当的应用,都必须把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了解英美文化和英语语言内在关联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并在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当中,让学生正确认识文化之间的差别,建立主动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消除对本国文化的偏见。高中英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当中,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推动学生英语语言素质和文化素养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名.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基础教育论坛,2019(2):54-55.
  [2]张爱英,王瑜,彭警.高中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课例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9(5):56-61.
  [3]荣萃.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大学英语教学[J].科技视界, 2018(23):359.
  [4]陈小琼.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有效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课例[J].考试周刊,2018(40):11.
其他文献
一、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主要的课程主题是服装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进行购物生活。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令,不同场合购买相应的服装,比如夏季的短袖、裙子、春秋天的毛衣、衬衫、长裤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这一主题。服装类也是一个常用的话题,那么在购买服装的时候日常用语也要学一下。本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服装文字和价格询问句型。How much is? May
滇西北的白马雪山,是一条适合于次中量级徒步探险者的理想线路,它既有一定难度,又遍布优美的自然风光——我们一路穿峡谷、翻雪山、过冰川、涉溪流、经草甸,置身“中国最美的杜鹃林”,还体验了浓郁的藏家人文风情……  对于已经有一定户外探险经验的驴友来说,如果要选择一条既有一定难度,又遍布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人文风情的线路,那么最好去徒步穿越云南的白马雪山。这条线路从214国道白马雪山垭口出发,穿过白马雪
【摘要】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设”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其三个核心问题分别为“关键期是否存在”“关键期为何存在”“关键期存在于何时”。 本文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包括“关键期假设”的理论基础,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设”提出之后支持派和反对派这两种不同的观点,从而得出二语学习的启示。  【关键词】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设;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宋佳音(1995.12-),女,河南焦作人,西藏民族大学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各国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为中原地区的发展提供机遇与挑战,对中原文化对外传播起着重要的意义。中原文化对外传播途径的创新研究,可以增强中原文化对外传播的力度和深度,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进而促进“一带一路”的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原文化;对外传播;意义;途径  【作者简介】代美丽(1
【摘要】大学英语写作训练中进行模仿写作相比直接布置写作任务,更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提升学生对写作的自信心。特别是基于建构主义认识论基础上的模仿写作,能让学生从布局谋篇到措辞炼字各方面获得较大提升。本文拟就模因论视角下下的大学英语模仿写作进行分析,探讨模仿写作中的可行性技巧。  【关键词】大学英语;模仿写作;模因论  【作者简介】李漾,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按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基本
【摘要】在当下的初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潜力,为学生们创设一定的英语情境。但是,当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存在评价形式单一、疏于指导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更高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教学;信息化;教学研究  【Abstract】The
既有类似中国江南的静态秀美,也有青藏高原般的波澜壮阔  一段最难忘的旅程——自驾穿越北美育空无人区,历时9天,行程近6000公里,从南到北,从初秋到深秋,再到大雪纷飞的冬天,一路美景尽收眼底:野生动物、植被、河流、湖泊、雪峰、冰川、温泉、草原、青山、云雾、彩虹……可谓移步换景,既有类似中国江南的静态秀美,也有青藏高原般的波澜壮阔。  育空(Yukon)是加拿大三大行政特区之一,这片广袤的土地位于加
【摘要】英语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初中阶段开展英语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出学生对于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利用分层教学模式开展初中英语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科效率,为学生打造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所获、有所得。本文将围绕分层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分
【Abstract】“Interpretation” is a prominent theme in Elizabeth Bishop’s poem “First Death in Nova Scotia”. It is from a child’s perspective that Bishop observes and interprets the death of her cousin. H
【摘要】克拉申在1979年提出了“克拉申语言监控模式”,该模式具体从五个假说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问题和规律。其不仅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并且对实际的外语课堂教学提供了可行的范式。本文旨在探讨克拉申语言监控理论每个假说对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指导与启示。  【关键词】克拉申;监控理论;高中英語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王欣宇(1997-),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