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初探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pf4433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在我国教育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不平衡,学生个体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差异,现在学生的学习心理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调查了部分学生,了解到学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除了感到数学难学外,还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来自外面世界的诱惑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中学生对一切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想了解它,可是由于年龄因素,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无法不受不利因素干扰,游戏、网吧等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要比书本上知识的吸引力更大。我所教的一个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连生活费也搭上去了,学校里从同学的帮助到家长的恳求,都不能使他悬崖勒马,到了高三,任课老师天天轮流做他的思想工作,从心理角度入手,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校长时常对他晓知以情,动之以理,最终使他走出网吧,进入高校深造。
  
  二、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
  来自家庭、学校的无形压力往往使现在的中学生喘不过气来,父母的关爱和老师的教诲,在对其形成动力的同时,也形成无形的压力。学生在和我交流时强调:谁不想成为人才,谁不想成为父母的骄傲,谁不想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有时看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与别人的差距,就会缺乏信心,而且总觉得数学学习没有头绪,付出的劳动和成绩的提高没有正比关系,甚至于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怕被同学笑话和老师的轻视。
  
  三、缺乏恒心
  有的同学在现在学习、生活中时常会被一些事感动着,也很容易下决心,尽管知道数学学习应当勤奋,但无法持之以恒,容易原谅自己,不喜欢听老师空动的说教,如勤奋学习等。喜欢听一些催人奋进的、真实的故事,但也只有三分钟热度,在他们心中和老师是有代沟的,尽管他们也尊重老师,但对老师还是有畏惧感,在他们心里无法和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关系。
  
  四、青春期的困惑
  青春期的萌动、对异性的好奇使学生好表现,从而学习更有动力,这本是好事,可是如果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则会严重影响学习。同学之间的矛盾以及偶而出现的嫉妒心理,都是影响学习的不利因素,再加上对各门学科在时间上不能合理安排,以及学习态度和方法的不同,这些都导致了学生个体差异。
  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我觉得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1、教学模式的转变
  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回到实践中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这一完整的过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这样,不仅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利于数学兴趣的培养。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以自己学得好坏来确定的,有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对其采用的是逃避的方式,教师的耐心、细心,和教学方法的转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做到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2、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爱学生,不能做“教育警察”,而且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愿意将心中的困惑告诉你,同时,要和他一起面对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能轻视学生,要尊重他们,和他们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多赏识你的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做到由原来的被迫学转变为主动学。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循循善诱,对正常的男女同学交往不能横加干涉,当众批评,要正确引导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同学友谊,要成才先成人,激励机制要落到实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每天表扬进步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并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4、贯穿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
  作为数学教师,应贯穿德育教育于教学中。现在的学生有的不是缺智商,而是缺动力,他不知学习目的是什么;有的学生家境贫寒,父母勒紧裤腰带也不让他受苦,但他们根本没有同情心,不思学习,贪图享受。我觉得这样的学生应给予其如何成人的教育,抵制他们在生活上的攀比之风,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总之,教师如果能做到爱生如子,在高中数学初始阶段的教学中,设置适宜的难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会增强,一定会成为有用的人,一个真正的人才。
  (作者单位:067300河北省兴隆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二年级的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为了给三年级作文教学打好基础,顺利渡过三年级的作文难关作铺垫,因此,二年级写话教学至关重要。我根据二年级的学生童心的特点,结合二年级的教材和学生实践,把情境教学法贯穿在整个写话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以简笔画再现情境,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成功之母。”
期刊
目前,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再加上教育思想的陈旧、教学的单一、教学手段的落后,使得一些小学的课堂教学不注重艺术性,其主要表现为课堂模式欠佳、教学方法陈旧等等。究其原因,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艺术性不高的现实,认清其危害,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艺术大有裨益。  所谓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趣味性的、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
期刊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2、使学生能根据条件列出简单的方程。3、对学生渗透等价变换思想。  教学分析:重点:方程的概念以及根据条件列出简单的方程。难点:根据条件列出方程。  突破:分析条件中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等式?说出等式的两条性质。2、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期刊
一、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而这种强烈的要倾吐的欲望则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远离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学生关在教室、家里苦思冥想,闭门造车,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本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
期刊
许多小学生一提写作文就感到头疼,要么觉得没有什么可写,要么心中有话写不出来,再就是写出来的作文用词不恰当,句子不通顺。针对以上问题,我想从文字功底的培养训练和写作素材的积累这两方面谈谈作文教学中基本功的培养。    一、文字功底的培养训练    文章,离不开语言文学,文字是文章的基础功夫。离开了文字功底而谈写文章,那是空谈。语言简练,且语意深刻,有内涵,文章才能充实。所以,作文教学必须首先从学生的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离开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无法真正实现,而课堂讨论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讨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几乎在每堂数学课中都有所采用。实践表明,有效的讨论,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尤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然而,不容回避的是,几乎每一个
期刊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的规定识字量约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一半,其中一年级上学期要至少认识400个汉字。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遵循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减轻了劳动强度,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但新课程的读写分离从另一方面又给识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识字教学成了新课程下教师最头疼的问题,教学过程相当乏味单调,
期刊
课堂的实效性指的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效果。在课改轰轰烈烈的今天,如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备课的角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将“备教材”、“备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三者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对于“备教材”而言,“备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更为重要。在备课时,教师应认真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和教材、教材与教师这三对关系,充分利用
期刊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为了确保二轮复习的效率,不断提高考生的数学成绩,我认为在搞好专题复习的前题下,还应加强以下七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限时训练  高考不仅考知识,同时也考解题速度。如果只有扎实的知识,没有解题速度,高考照样是考不好的。因此,在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中必须加强限时训练,提高单位时间的得分率。    二、加强选择题、填空题的特殊解法训练  一次考试的成绩高低,与选择题、填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