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课程中有效地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OU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的规定识字量约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一半,其中一年级上学期要至少认识400个汉字。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遵循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减轻了劳动强度,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但新课程的读写分离从另一方面又给识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识字教学成了新课程下教师最头疼的问题,教学过程相当乏味单调,耗时多,这似乎成了语文教学的瓶颈。
  如何在新课程中有效地进行识字教学呢?我从实践摸索中得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把握识字要求
  
  传统意义上,对识字教学要求“四会”,即会读、会写、会义、会用,这种单向的努力和多维度的要求,所导致的教学后果就是识字教学越来越呆板,越来越模式化、机械化。烦琐的部件分析、枯燥的反复朗读、重复的机械抄写和魔术般的卡片认读,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其实大可不必进行这种耗时的训练,在“四会”中我们可先让学生学会“两会”,即“会读、会义”,不急于要求“会写”和“会用”,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一批常用字,较早阅读一些浅近的儿童读物,提高识字兴趣,拓展知识面。
  
  二、结合识字语境
  
  很多老师喜欢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分类来让学生识字,或是一组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或是一组形近字或音近字,看似科学的方法,其最大的缺陷是剥离了汉字间表意的关系,孤立了汉字,以人为的环境代替了活生生的语境,因此,识字也就成了师生心目中最枯燥厌烦的事了。
  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因此,依据学生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无意识记忆在识字上的潜力,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反复多次和汉字见面,让课文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三、增添识字情趣
  
  识字教学追求趣味,但并不是纯粹的、盲目的为了趣味而趣味,追求情趣是为了追求更高效地识字。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深深挖掘教材中直观形象的因素,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生动愉快地识字,有效地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其思维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使识字教学事半功倍。其具体操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点。
  1、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识字本身是枯燥的,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2、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如:猜字谜,找朋友……将这些生活中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3、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识字教学。例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认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去识字。
  4、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生字时,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变得鲜活起来。
  四、开放识字区域
  新课程的识字量比较大,识字速度比较快,给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但我相信,只要坚持课堂教学向生活开放,将孩子的生活经验带进课堂,是走出识字困境的好办法。
  (作者单位:725802陕西省白河县冷水镇沙滩小学)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意识到要充分体现阅读目标新理念,语文阅读教学必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目标的新理念突出的表现在“对话”上,教师应该为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强调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强
期刊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和人文色彩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我认为以下两点很重要:    一、命题结合实际、贴近生活    作文的命题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阅历、丰富的自然知识,每次习作前,让学生“目有所触,耳有所闻”,引导他们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尤其是善于捕捉生活中常见的典型的剪影、活生生的细
期刊
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人类文明的事物与自然界事物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学重点:发现“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口语交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乐学善思。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语文乐园”里玩,大家觉得怎么样?好!首先我们来“逛迷宫”。  二、“逛迷宫”  1、寻找“燕子”和“剪刀”的相似之处。用打出“燕子”
期刊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二年级的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为了给三年级作文教学打好基础,顺利渡过三年级的作文难关作铺垫,因此,二年级写话教学至关重要。我根据二年级的学生童心的特点,结合二年级的教材和学生实践,把情境教学法贯穿在整个写话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以简笔画再现情境,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成功之母。”
期刊
目前,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再加上教育思想的陈旧、教学的单一、教学手段的落后,使得一些小学的课堂教学不注重艺术性,其主要表现为课堂模式欠佳、教学方法陈旧等等。究其原因,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艺术性不高的现实,认清其危害,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艺术大有裨益。  所谓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趣味性的、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
期刊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2、使学生能根据条件列出简单的方程。3、对学生渗透等价变换思想。  教学分析:重点:方程的概念以及根据条件列出简单的方程。难点:根据条件列出方程。  突破:分析条件中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等式?说出等式的两条性质。2、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期刊
一、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而这种强烈的要倾吐的欲望则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远离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学生关在教室、家里苦思冥想,闭门造车,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本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
期刊
许多小学生一提写作文就感到头疼,要么觉得没有什么可写,要么心中有话写不出来,再就是写出来的作文用词不恰当,句子不通顺。针对以上问题,我想从文字功底的培养训练和写作素材的积累这两方面谈谈作文教学中基本功的培养。    一、文字功底的培养训练    文章,离不开语言文学,文字是文章的基础功夫。离开了文字功底而谈写文章,那是空谈。语言简练,且语意深刻,有内涵,文章才能充实。所以,作文教学必须首先从学生的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离开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无法真正实现,而课堂讨论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讨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几乎在每堂数学课中都有所采用。实践表明,有效的讨论,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尤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然而,不容回避的是,几乎每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