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中应加强的几项工作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为了确保二轮复习的效率,不断提高考生的数学成绩,我认为在搞好专题复习的前题下,还应加强以下七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限时训练
  高考不仅考知识,同时也考解题速度。如果只有扎实的知识,没有解题速度,高考照样是考不好的。因此,在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中必须加强限时训练,提高单位时间的得分率。
  
  二、加强选择题、填空题的特殊解法训练
  一次考试的成绩高低,与选择题、填空题的得分高低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选择题、填空题得分较低,本次考试的成绩肯定是不理想的。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必须加强选择题、填空题的特殊解法训练,提高选择题、填空题的解题速度。
  
  三、加强考生答卷技巧的指导工作
  每次考试成绩的高低,与答卷技巧的运用正确与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必须加强答卷技巧的指导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考生在考试中由于答卷技巧运用不当而造成的失分。
  
  四、加强每一次综合训练的试卷评讲
  综合训练是对考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察,是对考生复习效果的一次检测,是对考生解题能力的考察。因此,每一次综合训练结束后,都要认真评讲试卷,重点指出答卷中存在的问题,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五、加强考生答卷习惯的培养
  高考实行网上阅卷后,对高生的答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应加强考生答卷习惯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失分,答卷习惯应包括:书写工整、规范;解题格式正确、规范;画图规范;细心认真等。
  
  六、加强做题的前后联系
  在二轮复习中,要练习大量的习题,如果只针对于单独一道题研究,就失去了训练的意义。因此,要引导学生加强做题的前后联系,通过研究一道题的解法,进而达到掌握一类题的解法。
  
  七、加强回归课本的引导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好多题都是以课本上的例题、习题、定理等为背景改编来的。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应引导学生回归课本,使学生熟悉课本上的例题、习题、定理,为高考打好基础。
  以上是自己对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的一点探讨,要搞好二轮数学复习,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去探讨二轮复习的好办法、好途径。
  (作者单位:727400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人类文明的事物与自然界事物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学重点:发现“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口语交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乐学善思。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语文乐园”里玩,大家觉得怎么样?好!首先我们来“逛迷宫”。  二、“逛迷宫”  1、寻找“燕子”和“剪刀”的相似之处。用打出“燕子”
期刊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二年级的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为了给三年级作文教学打好基础,顺利渡过三年级的作文难关作铺垫,因此,二年级写话教学至关重要。我根据二年级的学生童心的特点,结合二年级的教材和学生实践,把情境教学法贯穿在整个写话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以简笔画再现情境,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成功之母。”
期刊
目前,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再加上教育思想的陈旧、教学的单一、教学手段的落后,使得一些小学的课堂教学不注重艺术性,其主要表现为课堂模式欠佳、教学方法陈旧等等。究其原因,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艺术性不高的现实,认清其危害,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艺术大有裨益。  所谓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趣味性的、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
期刊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2、使学生能根据条件列出简单的方程。3、对学生渗透等价变换思想。  教学分析:重点:方程的概念以及根据条件列出简单的方程。难点:根据条件列出方程。  突破:分析条件中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等式?说出等式的两条性质。2、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期刊
一、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而这种强烈的要倾吐的欲望则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远离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学生关在教室、家里苦思冥想,闭门造车,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本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
期刊
许多小学生一提写作文就感到头疼,要么觉得没有什么可写,要么心中有话写不出来,再就是写出来的作文用词不恰当,句子不通顺。针对以上问题,我想从文字功底的培养训练和写作素材的积累这两方面谈谈作文教学中基本功的培养。    一、文字功底的培养训练    文章,离不开语言文学,文字是文章的基础功夫。离开了文字功底而谈写文章,那是空谈。语言简练,且语意深刻,有内涵,文章才能充实。所以,作文教学必须首先从学生的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离开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无法真正实现,而课堂讨论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讨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几乎在每堂数学课中都有所采用。实践表明,有效的讨论,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尤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然而,不容回避的是,几乎每一个
期刊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的规定识字量约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一半,其中一年级上学期要至少认识400个汉字。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遵循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减轻了劳动强度,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但新课程的读写分离从另一方面又给识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识字教学成了新课程下教师最头疼的问题,教学过程相当乏味单调,
期刊
课堂的实效性指的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效果。在课改轰轰烈烈的今天,如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备课的角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将“备教材”、“备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三者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对于“备教材”而言,“备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更为重要。在备课时,教师应认真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和教材、教材与教师这三对关系,充分利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