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kul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数学学科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或很难去感觉得到的东西,这些知识仅靠口头的描述是很难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的。这时,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效果,创设更加直观便捷的课堂教学情景,将所学的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乐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创新。
  
  二、重视提出问题扶持创新行为
  
  不能提出问题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就不会有创造性行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得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对待学生的错误,才能扶持他们的创新行为。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意识之后,应进一步地从不同的方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扶持其创新行为。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
  2、注意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一旦让学生掌握了联想的方法,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平面问题与立体问题的联想、“数式”与“图形”的联想等。
  3、注意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这样,既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紧抓相关知识,通过层层剥析思考,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实质,强化思维训练,形成独立的求知能力。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三、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063302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出以下两个方面经验:    一、以多种渠道激发学生课堂
期刊
【摘要】本文开头提出观点:情与境相反写法有时比正面烘托效果更好,然后将“境”分为社会之境和自然之境 ,从两方面即情与社会之境相反相成、情与自然之境相反相成举例加以证明。   【关键词】情与境相反相成社会之境自然之境   我们读文学作品,常常会遇到一些引人深思的现象。如果我们单看现象,会觉得自相矛盾,但分析实际,就发现其矛盾着的双方密不可分。它们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这种语似不接,而血脉贯通的现象,实
期刊
【摘要】作文难,要写出优美的文章来,确实不容易,作文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更难了。其实只要我们悉心去研究,一定能找到好的途径。我的经验是:多看、多听、多想、多写,来帮助学生写好作文。  【关键词】培养 小学生 作文能力    提起写作文,一些小学生往往唉声叹气,视作文为头痛的事,不会写,不爱写,不想写。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或是有话不知如何表达。那么,怎样解决这些
期刊
教师的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语言的艺术性不仅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还包含教师批语的艺术性。艺术性的批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我在作文教学中的批语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肯定型批语  学生习作有的在遣词造句上较优秀,有的结构较完整,有的有一个较出色的结尾或开头这些长处,可采用肯定型批语。如:“这个词用在这儿很贴切。”“你的结尾意味深长。”
期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意识到要充分体现阅读目标新理念,语文阅读教学必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目标的新理念突出的表现在“对话”上,教师应该为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强调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强
期刊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和人文色彩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我认为以下两点很重要:    一、命题结合实际、贴近生活    作文的命题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阅历、丰富的自然知识,每次习作前,让学生“目有所触,耳有所闻”,引导他们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尤其是善于捕捉生活中常见的典型的剪影、活生生的细
期刊
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人类文明的事物与自然界事物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学重点:发现“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口语交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乐学善思。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语文乐园”里玩,大家觉得怎么样?好!首先我们来“逛迷宫”。  二、“逛迷宫”  1、寻找“燕子”和“剪刀”的相似之处。用打出“燕子”
期刊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二年级的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为了给三年级作文教学打好基础,顺利渡过三年级的作文难关作铺垫,因此,二年级写话教学至关重要。我根据二年级的学生童心的特点,结合二年级的教材和学生实践,把情境教学法贯穿在整个写话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以简笔画再现情境,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成功之母。”
期刊
目前,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再加上教育思想的陈旧、教学的单一、教学手段的落后,使得一些小学的课堂教学不注重艺术性,其主要表现为课堂模式欠佳、教学方法陈旧等等。究其原因,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艺术性不高的现实,认清其危害,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艺术大有裨益。  所谓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趣味性的、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
期刊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2、使学生能根据条件列出简单的方程。3、对学生渗透等价变换思想。  教学分析:重点:方程的概念以及根据条件列出简单的方程。难点:根据条件列出方程。  突破:分析条件中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等式?说出等式的两条性质。2、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