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文提出以下方法:营造恰当的课堂氛围,激发强烈的好奇心,融知识于实践中。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才会明显提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课堂趣味化呢?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营造恰当的情感氛围
  有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讲课亦如此。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互动,语文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如果用极富实际情感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我在讲《甜甜的泥土》一文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感人的母子情深的图片,并且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汶川地震中一位伟大的母亲的故事,动情地问:“孩子们,每一位母亲都是无私的,你可曾感悟到妈妈对你的爱?”看到学生们眼中闪烁的泪光,看到他们沉思的样子,我知道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亲切、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了学生学习《甜甜的泥土》的浓厚兴趣,整堂课师生共同徜徉在“回忆爱—感受爱—发现爱—感恩爱”这样浓浓的爱的氛围中。
  二、犹抱琵琶半遮面——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人皆有之。所谓“奇”,就是某一事物所表现的状态异乎寻常,大大超乎人们的想象和原有的经验,这种新的刺激与原有认知之间的极大反差,引起高度的兴奋,产生质疑和释疑的强烈冲动。教学如果能以“奇”取胜,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中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一个好的带有悬念的问题就能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奥秘。从学生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事物入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励学生积极探索。
  新鲜的东西容易引起兴趣,这已是常理。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森认为:对于一种刺激重复多次而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便失掉它开始时引起兴趣的效力。教学就该常教常新,以“新”来吸引学生。适当地掌握教学进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失时机地把学生引向一个又一个新的知识台阶,使学生总是保持吸收新知识的新鲜感。
  教学手段、方法要不断更新,富有变化。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可以变换教法,即使同一课中,也要使设计有节奏、有起伏,动静、张弛、收放、疏密对比转化,读读、讲讲、练练、议议交叉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各得其所,恰到好处,切忌单调枯燥乏味。
  总之,新奇的课堂设计,奇妙的教学语言,奇异的事物和奇怪的现象,新奇的解法,奇特的活动都会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向趣味盎然的学习境界。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实践中快乐求知
  知识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又反过来运用到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知识的价值也就在这里。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忽略了知识的源泉和归宿,以抽象的枯燥的东西填塞给学生,这是很多学生厌学的原因。我们应当还知识以本来的面目,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了解知识与人类实践紧密联系的丰富底蕴,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这样上课:高高在上,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堂课从头唱到尾。面对那些枯燥的理论,很多学生听得晕头转向,昏昏欲睡。其实,课本上的知识虽然是相对枯燥的,而生活中的事例却是相对鲜活的。课堂内容好比一座光秃秃的大山,而课堂外的大千世界却是那么精彩缤纷、繁花似锦。为什么不去外面采撷一些漂亮的花木来装点这座大山呢?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多次成功体验会激发学习兴趣。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会使学生品尝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乐趣。比如让学生练习写作向报纸杂志投稿,或者积极参加征文比赛,一旦作品被发表或者得奖,学生的兴奋心情是难以言喻的。当年学生时代的谢冰心就因为叶圣陶发表了她的一篇习作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我的这届学生是从初一就开始带的,一开始我就要求他们有好的作文拿给我看,师生共同探讨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修改后鼓励他们去投稿。刚开始学生都不以为然,但是有一次在全国作文竞赛中一下子有12名同学得了奖,这对他们是一个不小的鼓励。不但得奖的学生对写作乐此不疲,周围的同学也开始加入了写作投稿的行列,一学年下来得奖颇丰,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作文水平也随之大大提升。多次的成功体验激发了他们写作的热情,也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当然,由于年龄的关系,学生的兴趣有的比较短暂,不稳定,有的能长期存在成为稳定的心理特征。特别应注意到有不少人因为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所以能坚持一个信念,坚韧不拔地朝着一个奋斗目标而努力。他们的学习已经不是为一时的好奇心和需要所驱动,而是服从于他的志向,这时他的兴趣已经升华为志趣。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古往今来,不少有志之士能自觉地学习,经受磨炼,最终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不朽的贡献。茅以升因家乡端午节桥梁坍塌而立志为人民造好桥,终于成为著名的桥梁专家。所以,我们应寓教育于教学之中,在各类社会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从而把眼前的学习同终生奋斗的目标联系起来,同今后为人民、为祖国甚至为人类作贡献的志向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产生稳定而强大的学习动力。
  营造恰当的课堂氛围、激发强烈的好奇心、融知识与实践中,我想每节课若都能做到这三点,并且持之以恒,就不会再出现不喜欢语文的学生。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把正确高尚的思想内容灌输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实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提高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几种方式,旨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激活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重视个体,
英语作为信息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但是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尤其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长期在低谷中徘徊,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我从教几十年的实践中体会到,不注重“弱势群体”的转化不能不是一个制约英语教学进入快车道的因素。那么,如何使“弱势群体”转化呢?我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过探索,效果比较明显。  一、融入良好氛围,激发学习热情  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关键一
经典提取强化式创作特征与分析经典提取强化式是较为传统的书法创新方法。这类方法的普遍运用不仅成就了许多历代书法大家,而且成为整个中国古代书法风格演变的重要方法。这
诗歌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作者认为“读”是个基本的方法。如何把“读”贯穿于诗歌教学的始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作者结合职高语文的教学实践.把“读”细化为“朗读”“默读”“
摘 要: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提到关系学科教学质量的高度认识。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坚持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搞好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精神 培养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新
一、江西钨矿采空区处理方法分类 通常,采空区处理是指用空场法、留矿法等采矿方法开采矿体以后,对采空区进行采后处理。其方法可分三大类,即崩落、充填、封闭(见表)。 Fir
摘 要: 本文探讨有效远离课堂沉默,兴趣学习英语的一些做法,以使课堂真正变成学生主动进取、施展才华、走向成功学习之路的场所。  关键词: 课堂沉默 英语课堂 教法 提问 教师用语    英语课堂是让学生们参与到语言活动中来。但是,面对沉默的学生,没有兴趣的学习态度,是难以达到这个目的的。怎样远离课堂沉默,走向兴趣教学呢?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法多样,激发兴趣  实践证明,学生上课沉默
电视画面能够活生生地动起来,是借鉴了电影技术的结果.电视机要迈过荧光屏每秒钟为观众播放二十五帧画面,分成五十场播出。我国电视广播的帧频为25帧/秒,场频为50场秒,也分别
摘 要: 课堂观察是对传统教育教学中备课组、教研组层面乃至学校层面的听课、评课活动的改进。本研究旨在通过设计《课堂观察表》,开展有计划的课堂观察活动(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找到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偏差,切实改进课堂教学,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更有效。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课堂观察 活动目的 活动实施 活动效果    一、开展课堂观察活动的目的  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的重要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