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浅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ll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要想充分发挥集中识字的优势,为四、五、六年级读写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抓好集中识字为基础的三年级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加强 阅读 教学
   一、注重基本功训练,打好阅读基础
   1.加强词语训练
   集中识字后的三年级学生,有较好的字词基础,课文里遇到的,多数是熟悉的词语,但这些词语,在具体 语文环境中该怎样深入地理解,应是三年级进行词语训练的重点。 如《罗盛教》一课中,作者用"摸、托、顶"三个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罗盛教三次抢救孩子的经过。 当罗盛教听到喊声,迅速地赶到出事地点,"猛地跳了下去,在水中摸了好一阵","摸"一词用得确切,表 示在水中寻找的动作,第一次没摸到孩子,意识到时间就是生命,他很快地钻入水中,这次罗盛教把"孩子托 上来"了,"托"字用得十分贴切,说明罗盛教摸到孩子后,一心想的是把孩子先救上来,因此,他用双手高 高"托"起孩子,充分表现了他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第三次又钻入水中,"过了好一会儿","才看见孩子 慢慢地露出水面",孩子是被"顶"出来的,"顶"字用得更加确切,这时他已经没有力气用双手托,是用全 身最后一点力气把孩子救上来的,而自己献出了年青的生命。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在字面上易理解 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环境,读懂这些词在文章中表达的深刻含义。
   2.加强句子训练
   三年级阅读教学,要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结构复杂、难理解的句子进行训练,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在《南京长江大桥》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正桥连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 江上面"较难理解。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知道这句话是比喻句,讲清作者把"正桥连着二十二孔引桥"比作" 钢铁巨龙"。然后,指导学生抓住"钢铁巨龙"和"卧"两个关键词语去理解,在此基础上再理解全句。这样 学生不但理解了句意(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引桥的坚固、巨大,又突出了引桥雄伟壮丽,而且还知道了理解这 类句子的方法,即先弄清把谁比作什么(也就是本体和喻体),理解了关键词语,再理解全句。 指导学生读懂总起句和过渡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如教学《会飞的水》一课时,我抓住"水究竟是怎么飞起来的呢?"这个过渡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提出 这个疑问,目的在于激起读者接着往下阅读的兴趣,引出下文,点出看的喷灌区不止一个,水飞起来的办法不 止一种。
   3.加强段的训练
   段的训练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主要抓自然段的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划分段落。例如《一个粗 瓷大碗》一课,在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初步了解每一自然段主要写的什么,接着引导学生把课文 分成两部分,同时说明为什么这样分,并找出第二部分是重点段,然后从重点段入手进行分层训练。学生在教 师的引导下,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把第二部分分成三层。当学生分层遇到困难时,就再让学生反 复读课文,看一看两个自然段之间联系得是否紧密,如果紧密就放在同一层里,如联系不紧密就把它分开。这 样帮助学生解决了分层遇到的问题。分完层后,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第二部分内容,归纳出每一层的意思。第 一层写送碗;第二层写用碗;第三层写"丢碗"。再重读第二层并找出重点句"赵一曼趁人不防的时候,快步 走进炊事棚,把饭倒在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引导学生体会赵一曼作为抗联政委,心里想 的不是自己,而是战士们,同战士们同甘共苦,表现她关心同志的高贵品质,这种精神是感人的,所以文章开 头写这个碗能使文章前后呼应,这样逐步反复训练,学生学会了划分段落和划分层次的方法。
   集中识字后的三年级阅读教学,要从词、句、段入手,加强基本功训练,能为读懂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教方法 。
  预习是培養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 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 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大海的歌》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 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 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 如教学《听》一课时,给学生的预习提纲是:①熟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写的是谁?什么事?②利用字典学 习13个生字词;③结合课文理解"槿紫、凝神、溢到、生怕"等词语;④划分段落。
   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 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精读课,教学法。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 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 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学《记一次乒乓球赛》一课时,单元训练项目是"掌握文章段落",在学生初步掌握自然段的基 础上,交给学生掌握意义段的方法。我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知道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学生按着" 报名-预赛-决赛"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语句说出了段落大意,并学习这种分段方法。 本文后面有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回忆精读课时用的分段方法,然后,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方 法。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深入思考,让学生自己独立练习给课文分段、分层。
   在《读读说说画画》上,为了巩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配有三篇课外自读课文,运用课堂学习的方法,经 过自己独立阅读,反复练习,分段,归纳段意,逐渐提高了学生分段,归纳段意的能力。 三年级的阅读量较大,如第五册教材,共48篇课文(其中精读课36篇,略读课12篇)16个练习( 48篇课外自读)。教学时,如果平均用力,单篇教学既完不成教学任务,又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用主要 精力上好精读课,运用精读带略读,课内带课外,一篇带多篇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总之,集中识字后三年级阅读教学,要加强词句段的训练,打好阅读基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通过反复 朗读,加强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
  韩莲花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水源镇西沟小学 甘肃 金昌 737205)
   在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介入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百花齐放的绚丽多彩中,最为欣喜的莫过于课堂的受益者学生及实施者教师。但欣喜之余,我们更应该深思,因为多媒体在带给语文课堂双赢局面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弊端。
   一、多媒体带给语文课堂的双赢局面
  1、多媒体带给学生色彩斑斓的视觉享受和生动逼真的听觉领悟。
   以往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课文的语言描述与教师枯燥的讲解中。如何让课文贴近生活,再现生活,光靠教师即使很精彩的讲解也显得苍白无力。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圆明园早已在清政府的无能及侵略者的暴行中化为乌有。无论课文中的语言如何华丽多姿,却再也不能呈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了。如何能实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呢?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色彩斑谰的动态视频。当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诗情画意的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和平湖秋月的美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再也坐不住了。"老师,圆明园在哪儿?" ,"老师,长大以后,我也要去圆明园看一看"。当学生也流连其间时,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溢于言表。当学生意识到这样的人间仙境在侵略者的暴行中消失时,眼里燃烧的便是对侵略者的深恶痛绝。借助多媒体,难点就此突破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了。
  多媒体所能提供的音响效果是教师处理课文的一个很好的物质技术辅助。如在《草原》教学中,让学生先闭上眼睛听一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音乐声中孩子们领略到了作者的情感。整个过程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课文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这种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享受着审美的乐趣。多媒体教学介入后的课堂,犹如一棵枝繁叶茂五彩树。在这棵五彩树上,我們总能为学生捧来一抹新绿,擦亮学生疲惫的眼睛,舞动几片红叶,带孩子们放飞灿烂的梦想。
  2、多媒体聪慧了教师的头脑,实现了资源共享。
  以往教师备一堂课,哪怕只是为了解释好一个词语、一句话,往往都要翻阅几本书,却也未必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教师的备课非常费时,并且很多时候都是事倍功半。记得我在上《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时,为了把地球图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地球,我翻阅了许多教学参考书,还是一无所获。有了计算机,我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就搜索到了从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外观图片。学生惊喜的神情显而易见。多媒体带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神速和高效率,它让我们的备课工作事半功倍。
  网络是个非常好的学习舞台,在工作之余我们可以欣赏到名师们精彩的教学实录;可以借鉴别人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把自己的难题提出来和同行们共同探讨。我们可以在学习之中资源共享,取别人之长来补己之短,岂不悦乎?
  二、多媒体教学呈现的弊端
   1、上课时气氛活跃,但学生不易把握重点。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要真正上好一堂课,教师必然要花去大量的备课时间。在一堂《圆明园的毁灭》的公开课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让课文更好地再现生活,让学生在感受圆明园的精美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这位老师用心良苦,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搜索到许多圆明园毁灭前的各个景点的图片,制作成非常精美的幻灯片。因为圆明园的景点实在太多,这些图片又实在是太精美了,删了哪个都觉得可惜。这位老师便不厌其烦地把每一张图片都放映给学生看,学生看了第一张图片便发出"啊,太漂亮了!"这样的赞叹声时,教师又急忙放映出第二张图片,学生瞪大了眼睛"哇,太美了!",教师便又急匆匆地放映出第三张图片,整堂课下来,学生只在这些图片的"狂轰烂炸"中走马观花。再问问他们有何感想,学生先是高兴地说了句:"太高兴了,像看电影一样!"除此之处便哑口无言。罪魁祸首便是这些不计其数的精美图片,因为它们轰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炸掉了学生思索体会的时间。这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顾此失彼,只想着把课件做漂亮一些,把课堂气氛搞得热热闹闹的,却放松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喧宾夺主、舍本逐末,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2、投资大,而且不符合农村教学现状。
  多媒体教学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许多的方便,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所以它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但是投资大,有能力购置多媒体的学校还很少。在农村小学一般只有城镇的中心校才能添置多媒体,其他学校的教师一般只有在公开课的时候,才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就很难让多媒体辅助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在课件制作过程中,首先面临的就是时间问题,大部分教师因为没有充分的备课时间,因此只好上网下载一些现成课件,再进行处理,这就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显得十分被动,并脱离本班学生的实际。因此相当大部分教师虽然深知多媒体教学的好处多多,却只能望尘莫及。
  三、正确对待与利用多媒体教学
   1、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中心。在备课中永远将学生的需要摆在第一位,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因材施教,以学生具体的需要为依据,不要为了展示多媒体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继续着古老的"满眼看,满堂灌"。也不要因为网上的课件制作得相当精美就一定也要拿来用,戴着别人的枷锁走,课堂势必举步为艰。
   2、以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为基本点。先进的教学手段同样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基础,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不至于哗众取宠,盲目跟从。
   3、以课堂需要程度为根本。运用媒体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由教学实际的需要程度来决定多媒体使用的必要性和播放的时间长短。不要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本末倒置。
   教育工作是一个呈螺旋式上升的阶梯,没有回头路,要结合课堂实际,在实践中加强反思,努力接受新观念。不去计较一路的艰辛,笑看回头路,你会发现,前路风采无限!
  参考文献
  [1] 《小学教学参考》2009.10
  [2] 语文(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3] 《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 李克东 黄晓地 谢幼如等编著 1996年7月
  [4] 《论文写作导引》 李炎清 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汉江钢铁厂杨家坝铁矿采矿生产中遇到的矿岩破碎、稳固性差及回采顺序不合理、巷道垮冒严重、切割槽难以形成、落矿炮孔破坏、眉线保持不住等一系列问题,从1988年开
目的:挖掘整理《黄帝内经》的调神养生观点,提炼其丰富的调神养生原则和方法,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于现实的养生保健实践提供指导,并在一定程度上启示《黄帝内经》的心理健康标准,
【摘要】 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在于阅读,阅读应该贯穿高中语文教学的始终,所以在语文教学一线开展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理论的研究,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并付出教学实践。  【关键词】 语文有效阅读 阅读理论 阅读实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表明,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摘要】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的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 古典诗词教学也将面临着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问题。就目前的教学实际看,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有的教师把它当文言文教,将一首首意境优美的诗词翻译成苍白无味的白话文;二是有的教师满堂分析,从时代背景讲到作者生平,从思想内容讲到语言风格,做到面面俱到。其结果往往是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乏味,更谈不上获得审美愉悦了。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师在
一堂优质的语文课应当是极富艺术性的课。课堂是否具有艺术性,自己说了不算。谁说了才算?评判者只有一个——学生。下面就从学生对我三堂课的印象与感受来探究一下语文课堂教学之艺术。  令我难忘的一堂课  进入如东中学已经将近一个月,在这段时间内,我上了许多堂课,其中令我难忘的还是赵老师的一节语文课。  那天的课堂上,赵老师带领我们学习宋代著名词人苏东坡的一篇赋文《赤壁赋》。课上老师给了我们一个特别的感受。
期刊
【摘要】 创造性思维其实是人的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学习与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 的目的与目标,而激发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意的思维方式,是人在原有知识和原有经验、材料基础之上的一种具有合理性和突破性的思维,从而形成新的概念、新的成果或新的发明。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是小学生积累知识、思维训练、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创造性思维 方法  
目的:研究肠胃清口服液抑制乏氧结肠癌细胞浸润、转移的效果,并对其调控机制进行初步地探讨,为中医扶正祛邪法治疗结直肠癌、防治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1)用
【摘要】 《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语文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本文就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作粗浅的探讨。  【关键字】 新课标 语文教学 培养 自主学习 学习策略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
本文采用蒸馏分离法制备冶金产品溶液后,按实验方法测定Ru(Ⅲ)含量,并作标准加入回收实验,同时与标准值比较.结果表明:钌精矿和砂铂矿样品的钌(Ⅲ)含量(RSD)分别为0.1157(0.9
创新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单元、不同课文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教法进行教学,就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创新精神的感染,逐步增强创造意识。我国的教学方法,七、八十年代是"满堂灌",九十年代又出现了"满堂问",发展到现在,教学法五花八门:讨论学习法、发现法、目标教学、愉快教学法……每一种新的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