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清对乏氧结肠癌细胞浸润转移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96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肠胃清口服液抑制乏氧结肠癌细胞浸润、转移的效果,并对其调控机制进行初步地探讨,为中医扶正祛邪法治疗结直肠癌、防治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1)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肠胃清药物血清。(2)根据Hideko Nagasawa等文中所述,改良设计乏氧培养箱,注入5%CO<,2>和95% N<,2>以达到培养箱中的乏氧环境。(3)通过体外MTT细胞毒性实验,检测肠胃清药物血清对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4)通过建立“创伤”实验模型(Wound Model)和培养小室模型(Chamber Model),在体外测定和评价肠胃清药物血清抗癌细胞浸润转移的能力。(5)通过建立细胞粘附模型(Cell Adhesion Model)定量测定肠胃清药物血清对癌细胞异质粘附能力的影响。(6)建立明胶酶谱模型(Gelatin Zymography Model),分析肠胃清药物血清对细胞外基质降解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9(maqtrix metalloproteinase-2,-9, MMP-2,-9)的影响。(7)进一步采用Western-blot方法分析肠胃清药物血清对核转录因子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细胞核内蛋白量变化的影响。采用RT-PCR方法研究肠胃清药物血清对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mRNA水平的影响。 结果:(1)通过MTT实验结果,选择10%以内的药物血清浓度,作用于人结肠癌LoVo细胞,研究肠胃清抑制乏氧结肠癌细胞体外转移的作用。(2)在“创伤”实验(Wound Healing Assay)中,10%肠胃清药物血清在常氧培养条件下对LoVo细胞移动能力的抑制率达到29.87%,在乏氧培养条件下对LoVo细胞移动能力的抑制率达到68.00%,P<0.001,表明肠胃清药物血清在乏氧培养条件下对LoVo细胞移动能力的抑制作用与在常氧培养条件下相比更为显著。(3)在浸润杯实验(Cell Invasion Assay)中,肠胃清药物血清(0%、1.25%、2.5%、5%、10%)在常氧、乏氧培养条件下均呈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LoVo细胞的浸润能力;10%肠胃清药物血清在常氧培养条件下对LOVo细胞浸润能力的抑制率达到32.21%,在乏氧培养条件下对LoVo细胞浸润能力的抑制率达到36.81%,P>0.05,表明肠胃清药物血清在乏氧培养条件下对LoVo细胞浸润能力的抑制作用与在常氧培养条件下相比有一定差异。(4)在细胞粘附实验(cell Adhesion Assay)中,肠胃清药物血清(0%、1.25%、2.5%、5%、10%)在常氧和乏氧培养条件下均呈浓度依赖性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粘附到人工重组基底膜胶(Matrigel);10%肠胃清药物血清在常氧培养条件下对LoVo细胞粘附能力的抑制率达到31.93%,在乏氧培养条件下对LoVo细胞粘附能力的抑制率达到40.00%,P<0.01,表明肠胃清药物血清在乏氧培养条件下对LoVo细胞粘附能力的抑制作用与在常氧培养条件下相比作用显著。(5)明胶酶谱实验(Gelatinase Zymogram)结果显示,肠胃清药物血清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乏氧结肠癌细胞分泌的转移相关酶MMP-2,-9的活性。(6)通过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在乏氧培养条件下,肠胃清药物血清(0%、2.5%、10%)呈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HIF-1α进入细胞核以及MMP-9、VEGF mRNA的表达。 结论:上述研究表明,肠胃清能够抑制乏氧结肠癌细胞的移动能力、浸润能力、总粘附能力和MMP-2,-9的活性,从而提示,肠胃清具有有效地抑制结肠癌癌细胞体外转移的作用。其机理与肠胃清可以通过抑制乏氧结肠癌细胞内HIF-1α的活化,进而下调MMP-9,VEGFmRNA的表达,发挥其抑制癌转移的作用有关。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特快,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刻不容缓,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疑促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想象力并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社会在向前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
探索性学习也称师生互动式探究性学习。其基本做法是师生互动,以教材为主,走向未知。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相互作用、共同研究教材。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又是一名学习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这种模式侧重知识的运用,要求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探索性学习"为例,探讨和揭示语文教学中"探索性学习"的一般 规律 和方法。
期刊
我矿井下使用的 SGW-40T 型刮板输送机机头舌板由于反转运料,经常被链耙或圆环链刮翻,严重时舌板架体和机头架被拉变形。由于舌板架体和机头拨链器都是组焊件)如图1、 SGW-
2005年6月,安徽卫视再度改版:晚间黄金时段《第一剧场》由两集联播改为3集联播;《雄风剧场》推迟到11:00播出,依然主播刑侦、涉案剧;午夜《悬疑剧场》更名为《看了又看》,重
为了解决汉江钢铁厂杨家坝铁矿采矿生产中遇到的矿岩破碎、稳固性差及回采顺序不合理、巷道垮冒严重、切割槽难以形成、落矿炮孔破坏、眉线保持不住等一系列问题,从1988年开
目的:挖掘整理《黄帝内经》的调神养生观点,提炼其丰富的调神养生原则和方法,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于现实的养生保健实践提供指导,并在一定程度上启示《黄帝内经》的心理健康标准,
【摘要】 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在于阅读,阅读应该贯穿高中语文教学的始终,所以在语文教学一线开展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理论的研究,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并付出教学实践。  【关键词】 语文有效阅读 阅读理论 阅读实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表明,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摘要】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的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 古典诗词教学也将面临着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问题。就目前的教学实际看,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有的教师把它当文言文教,将一首首意境优美的诗词翻译成苍白无味的白话文;二是有的教师满堂分析,从时代背景讲到作者生平,从思想内容讲到语言风格,做到面面俱到。其结果往往是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乏味,更谈不上获得审美愉悦了。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师在
一堂优质的语文课应当是极富艺术性的课。课堂是否具有艺术性,自己说了不算。谁说了才算?评判者只有一个——学生。下面就从学生对我三堂课的印象与感受来探究一下语文课堂教学之艺术。  令我难忘的一堂课  进入如东中学已经将近一个月,在这段时间内,我上了许多堂课,其中令我难忘的还是赵老师的一节语文课。  那天的课堂上,赵老师带领我们学习宋代著名词人苏东坡的一篇赋文《赤壁赋》。课上老师给了我们一个特别的感受。
期刊
【摘要】 创造性思维其实是人的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学习与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 的目的与目标,而激发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意的思维方式,是人在原有知识和原有经验、材料基础之上的一种具有合理性和突破性的思维,从而形成新的概念、新的成果或新的发明。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是小学生积累知识、思维训练、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创造性思维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