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地理课堂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982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将生活融进地理课堂,既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科学认识,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对地理课程的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地理学习 生活化 学习兴趣
  《地理课程标准》对高中地理课程提出了要求,为了增强高中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和生存的能力,高中地理需要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为了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珍爱地球、善待环境的意识,高中地理课程要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知识源于生活,地理知识更与生活息息相关。高中生学习地理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认识生活环境,学会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用学会的技能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地理问题,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使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下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核心素养强调的重要基本思想,因此,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地理课堂生活化。
  1.培养兴趣:生活指导地理学习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欲望。”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地理的前提条件。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新教材中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就能够拥有大量“为我所用”的资料,让生活贴近地理课堂。教师可将社会热点和生活中的突变事件融入课堂教学,加强地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
  “学贵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启动思维活动的钥匙[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生活中寻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现象入手,设置有兴趣的问题,使学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主动从生活常识中获取知识。
  如高中地理特别是必修一的内容属于比较抽象的部分,学生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很难正确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义,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将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生活现象发现地理的规律和奥秘。例如在复习地球运动的公转意义之昼夜变化这一知识点时,即让学生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记忆基本规律。
  思考:对比早晨同一时刻(如6:00)在不同季节的日出状况有何不同?是否有规律可循?
  学生情绪高涨,前后左右讨论这一问题,在他们眼里这都是平时经常见到的现象,但由老师提出来经讨论后,都感受到生活中的现象普遍蕴含着大量知识。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知识总结出:从冬天到夏天,日出时间逐渐变早;从夏天到冬天,日出时间逐渐变晚。
  同理引导学生分析傍晚日落的时间,总结得出:日落时间从冬天到夏天,逐渐变晚;从夏天到冬天,逐渐变早。从日出到日落,就是一天的昼长。
  综上所述可得:由冬天到夏天,昼逐渐变长,因此逐渐变短;由夏天到冬天,昼逐渐变短,因此逐渐变长。再向同学点明昼最长夜最短为6.22日,昼最短夜最长的是12.22日,昼夜等长是3.21和9.23两天。
  心理学认为:当学习的材料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才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及思维的活跃程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碰触的一些地理现象,设计出地理问题,使学生接触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觉得学习地理确实有用,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2]。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實际生活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使学习材料生活化,更贴近学生的认知,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充满趣味性的生活地理知识中,感受到地理的趣味性,为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奠定基础。教师应更多地将视角投向现实生活,发掘学生身边的现象,把生活融进课堂。
  2.学为所用:地理学习服务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地理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理念: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并解决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体现地理学的价值。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热点新闻最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及时将社会热点和身边发生的事融入地理课堂,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地理课程的时空,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深化学生对“学习地理可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这一理论的理解和感悟。
  如在讲《山地的形成》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两则资料:
  A.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很强、波及范围很大的一次地震,截至同年9月,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2017年08月08日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级地震,截至2017年8月13日20时,地震造成25人死亡,525人受伤,6人失联,176492人受灾,73671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
  B.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4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此次地震称为“东日本大地震”。截至当地时间4月12日19时,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
  问题:为什么在四川和日本会出现震级如此高的地震呢?
  问题一经抛出,立刻引起学生广泛讨论,还有同学问老师“我们南京会不会发生这么大的地震?如果发生了,应该怎么办”。
  这就需要将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明确的科学知识解答生活中出现的难题。   在回答学生的问题之前,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全球板块构造图》,要求学生在这幅图中找出日本和四川的地点。学生联系以前所学知识,发现“四川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接着在这幅图中找出南京所在位置,解释所提问题。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不会觉得地理知识高不可攀,认识到学习地理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生活理念教学,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促使学生更加关心身边事,关心国事,关心社会大事,明确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3.关注身边地理,促进课堂教学
  美國著名未来学家埃德加·富尔曾说:“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3]地理教学新课标明确要求“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再学习能力”[4]。新版地理教材内容的选编注重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充分适应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对终身发展有指导作用的地理内容,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从中体验学地理的成功乐趣,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获猎地理知识的习惯。
  例如:热力环里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回忆炉子上的水烧开后水蒸气的运动方向,并思考原因,由此思考东亚季风的成因。
  “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地理,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与地理有关”[5]。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多留意,多问几个为什么,积极主动地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加深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通过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深刻理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生活实际。所以,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处处留心,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探究其中的奥秘,增强自主学能力。
  4.结语
  “知识来源于生活,让生活服务于知识”,新课程改革对老师的要求更高,要求我们必须让课堂变得更加轻松,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将生活中的现象运用于课堂。生活中不缺少知识,缺少的是发现,因此老师要擦亮双眼,不断地从生活中发现有意义的现象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让生活融进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宗唯.让质疑成为创新的纽带[J].中外教学研究,2005(12).
  [2]卢进忠.让地理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J].考试周刊,2011(92).
  [3]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耿夫相.追求生活化的地理教学[J].地理教学,2012(24).
  [5]汪传金.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进行地理教学[J].新课程(下),2011(09).
其他文献
摘 要: 所罗门的神秘飞行既是超越又是逃避,因为可将其解读为一种父亲的失责和遗弃行为。会飞的非洲人传说中的原型瑞娜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英勇的一跃将谁遗弃和伤害。基于瑞娜的追问,本文探讨了父权制如何“扼杀”了主人公奶娃,而女性力量又如何塑造了奶娃的自我追寻及重生,以期揭示小说对父权制的质疑。  关键词: 所罗门之歌 父权制 女性力量 重生  1.父权制扼杀了奶娃  1.1麦肯使奶娃变得冷漠
摘要: 本文基于土木工程专业对江苏省“3 4”中职—本科衔接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职与本科衔接培养中在文化基础、课程衔接和师资队伍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中职与本科的层次衔接为核心提出了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衔接的培养策略,真正把“3 4”衔接培养变成具有实际意义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应用型本科 衔接培养 “3 4”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一般是指在高中阶段由中
摘 要: 从文化角度切入,以上海海洋大学沪城环路校区为研究对象,对其校园文化景观作深入系统研究。通过分析当前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为今后高校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提出五点建议,即注重建筑风貌,增强地域联系;增强文化底蕴,重视内涵建设;发挥标识导向,提高感染力;秉持动态发展理念,适时更新和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 校园人文景观 环境育人 景观设计 文博育人  大学校园既是
摘 要: 本文针对高校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即教材五花八门、教法传统单一、学生主体淡化;教学理念保守、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淡漠;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评估偏低等。为了满足“文化强国”战略需求,提出三点教学改革的设想,即革新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优化教学理念,强化传承与创新教育;重新定位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扩大课程惠及面。  关键词: “文化强国”战略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 教
摘要:苏轼大半生都在宦海漂泊,几经沉浮。在他一生的词作中,梦词的创作占据了约五分之一。本文通过对《西江月·平山堂》的赏析,小议苏轼的“人生如梦”观。  关键词:西江月 人生如梦 苏轼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尾联写道:“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在中国历史上,称得上是士大夫理想人格的,范蠡算是一个,另一个便是苏东坡。范蠡是春秋时人,苏轼是宋人,二人相差了一千五百多年。牧之生在唐朝,自然
摘 要: 平时教育活动中经常面对这样的情境,有的孩子表现确实不够突出,我们往往喜欢采用一针见血的方式指出他的缺点,然后满怀期望他能努力前行。班主任更要善于发现和挖掘他们的优点,找出“闪光点”,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并促进转化,形成良性循环。  关键词: 教育学生 教育方法 教育效果  故事链接:从前有一个国王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牙齿掉光了。于是就请全国最有名的两个智者给他解梦。第一个智
(玉溪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摘 要: 本文系玉溪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玉溪辖区少数民族高中生英语学习环境及学习效果调查研究(编号2015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在调查了解玉溪辖区民族高中英语教师素养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民族高中 教师素养 学习效果  1.研究背景  国内研究教师素养和英语教学的学者很多,比如杨
(武汉大学 文学院 人文科学实验班,湖北 武汉 430000)  摘 要: 《三国演义》对人物的塑造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性。同属于刘备阵营的诸葛亮和关羽在人物形象的某些方面拥有相似性。刘备集团的两大重要人物的相似性反映出民间审美对文人创作的影响,《三国演义》特殊的历史叙事和民间叙事相结合的手法,以及众多装饰性情节是共同性存在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诸葛亮 关羽 相似性  通过桃园结义,
摘 要: 在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研究中,“地域意象”的生成与传统意象有着较大区别,地域意象由于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同时受到时代发展制约,因此在生成过程中显得较为曲折。对此,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分析,结合相关美学原理,以较为典型的北固山意象为代表,梳理地域意象发展的脉络,并进一步总结出地域意象在古典诗歌中生成机制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 地域意象 生成机制 古典诗歌 北固山 美学原理  “地域意象
摘 要: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传道授业的载体,是教师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开发智力的工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政治课堂 教学语言 语言境界  鲁迅先生曾说:“语言有三美:意美以感人,音美以感官,形美以感目。”那么,政治教师怎样才能不断提高语言素养,更好地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达到最佳的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