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文教学之方行德育之事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l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目前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冲击。新时代的德育工作应该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语文教学在道德教育方面的优势。本文将分析当前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优势,最后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总结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德育渗透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始终被要求将两大任务贯穿其中:一为教书,二为育人。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共十八大报告则首次将“立德树人”确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陶行知先生也曾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这些都表明,德育工作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好德育工作,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育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一、德育现状
  当前,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早已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在德育工作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当前的德育工作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1.面临网络的挑战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和网络密不可分,但网络在带给人们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问题。当下的小孩子从出生起就在生活中时时刻刻接触网络,也不可避免地接触到网络上充满暴力、色情或其他不良内容的网页,这给孩子们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此外,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的初中生极有可能会对网络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对社会交往产生心理障碍,引发心理疾病。对于这样的孩子,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利用网络而不被网络控制,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思想,健全他们的人格,是德育工作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2.面临不良风气的冲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却远远落后于物质文明建设,导致了当下社会环境日趋复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封建迷信、贪污腐败死灰复燃,人们缺乏诚信、冷漠麻木的事例时有发生,这样的社会环境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是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难题。
  3.面临德育工作自身的危机
  时代在发展,德育工作理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德育工作往往是固守传统的多,缺乏创新意识和先进理念。内容往往是老掉牙的,让学生厌烦。方法往往是以传统的专门性德育为主要途径,形式单一僵化,忽视了专门性德育之外具有深远潜力的学科德育,特别是没有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
  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具有教育功能,而他的德育思想和实践也表明,生活的教育功能包含德育。而语文本身和生活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语文的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又用到生活中去。因此,将教书和育人完美结合于教学过程,这对语文学科来说,有很大的可行性。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以下优势:
  1.先天优势。欧阳修云:“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苏轼亦云:“吾所为文,必与道俱。”可见,古代文学大家们早已洞悉,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应该是一篇“文道结合”的美文。语文教材收编的课文大都是文道合一的名篇佳作,蕴含了丰富的德育素材,给我们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恰到好处的载体。
  2.学生优势。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但又不具备成熟全面的自我认识,具有敏感、自尊心强、逆反心理强等心理特点。传统的道德说教让他们觉得反感讨厌,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这种隐形的含蓄的教育方法让他们在笑声中愉快的接受感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时间优势。初中生直面升学压力,学业繁重,时间紧张,这决定了教育者不可能占用学生大量时间去实施专门性的德育工作。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既能让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又能有较多的时间去弥补专门性德育工作以外的空白,保证德育质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对于语文和德育来说,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德育渗透的实行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去进行德育渗透呢?
  1.抓住主旨。每一篇文章的主旨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最想要表达的东西,引领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适时的加以引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有所启发,进而领悟生活中的哲理,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案例1】在学习《紫藤萝瀑布》时,联系作者写作此文时的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何会有如此感叹的原因,进而深层次的去感悟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使学生提高对生活的认知水平。接着,我们可以再进一步适时的加以引申,请学生来谈谈自己在实际生活中曾经对生活有过什么感悟。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德育的目的。
  【案例2】在学习《多一些宽容》时,适时教育学生只有做到宽容,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同学们想要在同学之间有很多朋友,就要多一些宽容,不能因为别人在传本子的时候不小心把你的本子传到了地上,你就和同学大吵一架。通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友爱团结的精神,宽容大度的品德,也在无形中解决了班级中有可能出现的矛盾。
  2.提炼形象。有一些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本身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崇高品质或高尚情操。学习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下,培养学生对人物美德、人物品质和人物情操的认同感,引导学生学习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美德、品质和情操。
  【案例3】在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小弗朗士由以往的不认真学习到最后的认真听课,转变的原因在于受到了老师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想一想,年岁不大的小弗朗士都最终有了爱国主义的思想,而我们在平时的小事中有做到热爱自己的祖国吗?在反思中,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在生活中做到哪些事就是爱国的表现,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爱国思想的德育目标。   3.品位语言。每一篇美文都包含着准确、细腻、传神、优美的语言,对语言的理解、揣摩和感悟能够让学生在细小处去感知文意,进而把自己的阅读体会放到实际生活中去,获得学生自己的领悟。
  【案例4】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文章在描绘父亲形象时,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如果引导学生去仔细体味描写父亲的语句,便能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殷殷父爱。此时再引导学生联系到自己的父亲母亲,带着自己的感情去体会,自然而然的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父母的爱无处不在,进而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
  【案例5】在学习《敬业和乐业》时,用课文中的话教育他们“天下第一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凡学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引导学生联系自身,认识到自己的“业”就是学业,再举一反三,让学生明白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他们的敬业心、乐业心。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而这正是德育工作和语文教学的相交之处,我们不应把语文教学和德育工作进行人为的割裂,而应该发挥语文教学在德育工作上的优势,使德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小康.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2] 任晓萌.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D]. 河北师范大学,2014.
  [3] 陈芳.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 苏州大学,2014.
  [4] 陈海娴.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 上海师范大学,2011.
  [5] 陈继锋. 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与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06.
  [6] 孙进秋.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 东北师范大学,2008.
  [7] 颜筠.“化知为德”: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 湖北大学,2012.
  [8] 石秀敏.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J]. 中小学电教(下),2011(01):64.
  [9] 倪旭军. 初中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浅析[J]. 课外语文,2015(12):192.
  [10] 杨鹏翔.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 科技视界,2014(34):290.
  [11] 苏健美. 中学语文教育中德育的渗透[J]. 文学教育(下),2014(11):78.
  [12] 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学校 编. 陶行知文集[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滨江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必须看到这一点,从而更好地开展历史教学。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对历史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西华文化的冲击,这一点在青少年的身上得到了体现。高中历史教学对于高中文科生而
【内容摘要】在初中阶段,大多数教师对于班级管理的相关问题并未引起重视,这一做法与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与理念出入较大。班级良好氛围的营造时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同时也是新课改目标得以达成的重要保障。初中班级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处在叛逆期的学生也使得管理难度大为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初中班级的具体管理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 班级管理 教学  引言  新课改是当前教育体系改革的总
【内容摘要】以“心脏”为例,以班级文化为引子,以主题活动为助力,以情感目标为源头,把“煽情”糅合到生物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学 煽情 情感  印象中,人体器官等概念的教学常常是活动设计单一,学生缺乏兴趣,课堂气氛沉闷。怎样改变课堂死气沉沉的现象呢?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如果教师教学语言枯燥,缺乏情绪感召力,就不能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不能使其精神亢奋、思维活跃,更难以收到
【内容摘要】根据地理新课标改革要求,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新的教学目的,将当地地理知识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形成良性影响。通过将乡土地理的知识融入课堂,不仅会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亲切,同时也能提高和改善教学成果。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高中地理 当地地理
【内容摘要】一堂优课离不开课前的精心设计,设计如何来设计课堂内容突破重点和难点,设计相关的试题来巩固重点和难点。笔者以复分解反应的应用的教学的设计为例,浅谈如何优化课堂设计。  【关键词】巧用 课堂 设计 总结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的效率,一直是我们长期探索的问题,一堂课的高效与否关键在于课堂的设计,笔者结合“复分解反应的应用”的公开课教学实践,感慨点滴。  一、巧用“顺口溜”,化“繁”为“简”  
生态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追求。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生态课堂,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有序、有情、有效、有趣”是生态课堂的目标。  生物实验课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情境,学生不乏兴趣,但是让教师头痛的就是难以“有序”,以致无法保证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只有十三四岁,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比较薄弱,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更是十分淡薄。因此,文言文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死角”,教学效率难以提高。为此,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策略,与大家共享。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有效性  文言文是我国流传几百年、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是学习传统文化,了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历来是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在新课标的实施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总结经验。本文倡导学生注重积累,灵活运用写作方法,抒发真情实感,接近生活,感悟生命,写出自己的作品。  【关键词】作文教学 积累 辅导 评价  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拦路虎”,也让学生望而怯步,浅尝辄止。为此,笔者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
【内容摘要】在习题教学中,错误资源是很有价值的一部分教学素材。透过对于错误资源的有效分析,这能够很好的让教师发现学生们在知识掌握上存在的漏洞,也能够体现出学生在认知上存在的偏差,这些都会为后续的教学过程带来很有价值的参考。在高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深化对于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与知识掌握程度都会很有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 习题课 错误资源 利用  对于高中物理复习
【内容摘要】通过对学讲方式的学习和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总结出来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三三六一”。本文结合实际教学讲述怎样利用“三三六一”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关键词】学讲方式 初中地理 南亚  去年,徐州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实施〈“学进去 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的意见》,并配发了《“学进去 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在我校领导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总结出一套适合学讲的课堂教学模式“三三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