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血清学固定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2009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通过分析梅毒患者机体内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总结其与血清学固定的梅毒患者的相关性。方法:从梅毒患者机体内的各种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的情况来推测血清学固定的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情况。结果:机体内T细胞的异常免疫应答与患者的梅毒血清学固定有一定的关系。结论:通过研究梅毒患者机体内的细胞免疫应答体制与其血清学固定的发生机制的相关性,对指导临床治疗梅毒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学固定 细胞免疫 相关性
  目前,在我国梅毒是位居传染病第四位、性病首位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1]。然而,至今仍未完全清楚梅毒的发病机制,而且出现梅毒血清固定的确切原因也尚未明白。当前主要集中于研究梅毒血清学固定的患者的机体细胞免疫,多数认为梅毒血清固定的患者机体内细胞免疫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破坏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平衡,像这样的免疫抑制作用和机体免疫不平衡有可能是造成了梅毒螺旋体(TP)能够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因而残存于机体内,从而成为引起梅毒患者的血清固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研究梅毒患者的血清学固定与其机体的细胞免疫体制,有可能发现梅毒的发病机制或者主要致病因素。
  1 认识与研究
  多数梅毒患者在正确的相关治疗后,在接受特异性血清试验时会表现出下降4个滴度或者转阴情况。但是仍然有部分患者在接受相关治疗后,在接受特异性血清试验时仍然会表现出不能下降4个滴度甚至是终身持续阳性情况,在医学上常常把此类情况归称为梅毒血清学固定[2]。有研究表示,梅毒患者出现血清学固定的概率在5.2%~55.7%之间。
  2 梅毒血清学固定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
  患者在感染梅毒螺旋体后,梅毒螺旋体会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感染前期,在出现一期硬下疳症状的1~3周内,机体针对梅毒螺旋体的不同表面抗原成分可以产生多种应答抗体,其中主要有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以及抗心磷脂抗体等。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是患者针对梅毒螺旋体的多种膜蛋白或者轴丝抗原等成分产生的。在临床研究中,很多出现高滴度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都出现在一期或者二期的梅毒患者身上,而且这个时候的患者常常在临床上伴有明显的皮损或者病情处于活动期状态,说明了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对患者的机体保护是非常有限并不能完全保护患者免受梅毒螺旋体对机体的损害。
  有研究表明,在梅毒螺旋体侵入患者机体后,机体会随之产生非特异性与特异性两种不同的免疫应答反应,主要是以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性变态反应,常用于保护机体抵抗梅毒螺旋体的感染。另外,还有自然杀伤细胞以及其特有的功能活性、还有天然的免疫识别受体在抗梅毒螺旋体感染免疫中也起到一定的免疫作用,有时候更是与淋巴细胞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机体对抗梅毒螺旋体的免疫防护机体受到感染伤害。所以,这一类细胞的功能低下或者出现免疫调节失衡,可能是导致梅毒患者的血清学固定的因素。
  3 讨论
  很多疾病,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或者感染的发生都与T细胞的协同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或者缺陷有一定的关系[3]。梅毒螺旋体在患者机体内可以活化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L-8,它可以促使机体内的中性粒细胞外形发生改变,中性粒细胞被IL-8促进产生脱颗粒作用,从而激活机体内存在的中性粒细胞并诱导使其产生呼吸爆发作用,释放超氧化物和溶酶体酶;还可以促进中性粒细胞的粘附内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下的基质蛋白;还可以促使嗜碱性粒细胞产生趋化,进一步刺激其释放组胺,从而引起梅毒感染患者出现局部的炎症及相关的系统性症状。
  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有可能是影响其病情的发生、发展以及由阳性转归为阴性或者由阴性转为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处于不同病期的梅毒患者,其机体均存在一定的细胞免疫功能失调或者细胞免疫抑制现象,有时候可以表现为机体局部及外周血的Th/Ts比例下降、Th1/Ts2的失衡或者其他細胞因子的分泌失调等。
  在梅毒患者的发病过程中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常常表现为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产生干扰素,促进巨噬细胞吞噬[4],直接溶解细胞内螺旋体,破坏细胞活性。有研究发现,梅毒血清固定的患者内的细胞毒性T细胞相对浓度显著降低,说明血清学固定患者对梅毒螺旋体的免疫细胞溶解能力有所下降。Th1/Th2的比值下降说明患者机体内的T细胞亚群间失去平衡,有存在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的可能,因此影响梅毒螺旋体的清除,另外,CD8+淋巴细胞可能随着患者病程的发展,产生某些局部作用,引起CD4+细胞介导的免疫拮抗作用,不能完全杀灭患者机体出现皮损的梅毒螺旋体,长期持续刺激着机体发生变态反应应答[5],部分患者因而出现梅毒血清学固定的现象或者进一步对机体的组织损害,发展为晚期的梅毒螺旋体感染。调节性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主要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转化生长因子等联合发挥免疫应答作用。梅毒螺旋体可以刺激调节性T细胞,增强其免疫应答作用,降低机体免疫系统对梅毒螺旋体的清除效力,引动机体出现感染以及病情的慢性迁延。调节性T细胞的增多存在抑制自身免疫病的发生等优点,但有时候却是导致病原体的扩散或者长期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6]。
  因此,通过研究梅毒患者机体内的细胞免疫应答体制与其血清学固定的发生机制的相关性,对指导临床治疗梅毒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晶.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淋巴细胞的检测及意义[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9):546-547.
  [2]周平玉,顾志英,钱伊弘,等.早期梅毒皮损形成机制的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5):254-256.
  [3]包图雅,于娜沙,曾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2、IL-10水平检测及其相关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6):8845-8846.
  [4]奚桂林,于益芝.CD4+CD25+调节性T细胞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4,27(3):141-145.
  [5]展富琴,冯萍,顾爱萍,等.梅毒患者外周血CD4+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3):584-585.
  [6]李军,王林娜,左亚刚,等.梅毒血清抵抗患者临床分析及免疫功能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12):813-816.
其他文献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肓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影响妇女生肓能力,手术切除病灶,是主耍治疗措施但复发率高,近年来药物治疗经常被用于内膜异位症手术后治疗巩固可以延缓手术后复发,但对于改善不孕患者的生肓能力似乎没有明显影响。本人在工作中2010-2016年收治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中,54例进行腹腔镜手术,保守手术的中重度内膜异位患者,应用内分泌治疗对他们进行随访分组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
【摘 要】 目的:探讨慢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阑尾炎患者,总结及分析其手术临床疗效。结果:68例a慢性阑尾炎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治愈,住院1周即出院。无腹腔脓肿或肠瘘等其他并发症发生,其中6例患者例合并有其他腹内疾病。结论:治疗慢性阑尾炎应及时送诊,作好明确检查,采用手术治疗慢性阑尾炎效果显著,无重大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慢
目的:探究胰岛素注射笔针头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方法: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胰岛素注射笔的21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使用注射笔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问卷
目的:分析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更年期脏躁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是从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更年期脏躁型失眠患者中抽取的90例,常规组
目的:探讨白三烯拮抗剂孟鲁斯特纳联合舒利迭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以及对细胞因子IFN-γ、IL-12、IL-13的影响.方法:将收集到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
【摘 要】 目的:分析两种抗神精神病药联合应用所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防治研究。方法:选取近三年在我院经临床病理学检查所确诊的390例精神病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平均每组195人,其中对照组给予氯氮平联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氯氮平联合舒必利治疗。评估两种治疗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结果:根据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26%)明显高于对照组(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摘 要】 目的 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调查和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2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离标本病毒,对病原体种类进行观察,总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结果 ①在200份标本中,有189份为阳性,检出率为94.50%,最主要的病毒类型为流行病毒。②冬春季的病毒检出率明显高于夏秋季,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究来曲唑联合黄体酮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来曲唑治疗,观察组采用来
目的:探究二陈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4例,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
【摘 要】 目的:探讨对心肺脑复苏(CPR)成功率造成影响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接诊心脏骤停需行CPR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复苏成功患者的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复苏地点、CPR时间、瞳孔、自主循环恢复(ROSC)期间、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数目与CPR成功率均有关系(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PR时间、MODS数目均是影响CPR成功率的对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