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16009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探究能力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
  中国古典诗歌具有丰富深刻的意蕴,在教学中最适宜运用启发式进行探究性阅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使之获得感悟和体验,作出鉴赏和评价,教师要适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以达到设疑生趣的目的。
  一、利用古诗的空白艺术创设探究情境
  从表面上看,阅读鉴赏诗词作品,总是鉴赏者跟着诗词作品的形象走,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其实不然,鉴赏者应该依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对诗歌的形象以及作者意到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古诗鉴赏的这一特点,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
  如杜甫的《春望》这首五言律诗,寓情于景,感情蕴藉,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余地。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描绘了诗人饱经颠沛流离之苦、倍受战乱离散之怨而致使头发脱落,越挠越少,几乎连簪子都插不住了。此时,教师可设置探究情境:透过作者的这一形象,探究其内心是什么感情?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得出答案——尾联表达了诗人忧伤绵绵、愁肠欲结的心情,有力地控诉了安史之乱的罪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此处“空白”,师生共同把作者那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描绘出来。
  又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后两句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人,却想象家人于冬至节之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至于说了些什么,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去补充这个“空白”,进而去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二、利用古诗的丰富意蕴创设探究情境
  诗歌鉴赏既然是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而进行的艺术再创造,那就必然取决于再创造者的主观条件,带有再创造者的主观色彩。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隐秀》所说 “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指的就是有“意蕴”,对于诗歌来说,指的就是含蓄之意,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有深层的内涵。读者鉴赏时,可以进行丰富、恰当的联想和再创造。
  含蓄的诗歌,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态,让读者产生“千呼万唤”的欲望,去细细品赏。对于此类诗歌的鉴赏,教师应适时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去细细品赏其深层的内涵。
  再如,几年前曾观摩一节“李煜《虞美人》”公开课,授课教师利用古诗的丰富意蕴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词的开头一句 “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甲认为作者李煜大概是出于一种泄恨心理,曾经作为帝王的他见惯了风花雪月,现在是一个囚徒,看到春花秋月,引起他内心的仇视,所以希望“春花秋月”早日结束。学生乙则认为作者在表示一种哀悼。李煜曾经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见惯了风花雪月,现在面对春花秋月,自然会引起他对过去美好年华的回忆,所以希望“春花秋月”早日结束,眼不见为净。
  又如学习鉴赏张文姬的《沙上鹭》:“沙头一水禽,鼓翼扬清音。只待高风便,非无云汉心。”教师可设置以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这是一首妻子劝勉丈夫的诗。其诗意一说是焦急期冀,一说是高旷昂扬。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
  三、利用古诗意象的多义性创设探究情境
  古典诗词中的一些惯用意象往往有着特定的用法,寓繁于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抒愁写恨诗常用“流水”“春雨”“青草”等意象……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但是,诗歌的意象并不是笼统地代表某种意义,具体到每一首诗,意象在不同作家的作品甚至在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中所代表的意义往往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这就为我们引导学生探究意象的意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古诗教学名师李敏老师的《一弯残月寄深情——探究解读“月”的意象》教学设计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把握“月”意象的主要内涵——“月亮的意蕴是非常丰富的,它除了寄托思乡之情,还可以表达什么感情呢?”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出还可表达如下情感:寄托伤感之情,寄托相思之情,寄托孤独寂寞情怀,寄托宁静祥和的心境……
  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探究,既是一种语文能力,又是一种语文学习方式,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同时,探究学习是起源于问题情境的,正是问题的界定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必须巧妙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基于传统的价值链、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和价值创造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行业生态体系的构造方式和运行模式需要进行再造或优化。而价值网的
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玩,不愿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记单词上,因此,几乎所有的小学生一提起英语单词,就感到很头痛。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单词教学贯穿到娱乐之中,使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每个人的学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一、寓教于学,让学生“动”起来  1、Do the actions  好
本文从如何创造明暗的方法、明暗的描绘作用、明暗的空间特征、明暗的表现作用四个方面并结合具体的绘画作品对绘画中的明暗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阐述。 This article analyze
【摘 要】转化一名后进生对班级、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来说,其影响与贡献都不比培养一名优秀生小,付出的劳动及其复杂程度也不在其下。转化后进生是一项需要耐心,讲究教育艺术的系统工程。后进生需要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转化方法,就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坚决摈弃“一刀切”的教育方法,因人而异,精心设计,或扬长避短、或扬长截短、扬长补短,实行系统的“根雕工程”,让每一个学生经常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学生时
随着我国民航业的飞速发展,近几年来各大航空公司获得了稳定持续的盈利。但是全球经济危机、航油价格上涨、国外航空公司的涌入、高铁的飞速发展等因素对航空公司的持续盈利、
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
长期以来,管理激励设计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个体对象的激励上,认为对个体的有效激励就会带来组织绩效的提升。这种单一的思维模式有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十几年时间,经历了从代表处-分行-支行的逐步发展过程,其独有的管理方式在社会主义的中国环境下也从矛盾、磨合到逐步改变以适应。近年来,外资银行在发展
学位
本文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划分出深覆水区(>3m)不成煤环境,浅湖、滨湖浅覆水区(0~3m),以草本植物为主要质料、厚度薄而有稳定成煤环境;而湖坪地区为问断性覆水,又由于发
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原来物质资本竞争,逐步转移到对人力资本的竞争。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增加远比物质资本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人力资本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