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规律教学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f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物理的概念以及物理的规律是整体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其根基部分,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式,进而高效的掌握高中物理的概念以及物理的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物理;规律;教学
  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基本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形成和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牢固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对高中物理的教学摸索,我发现要使学生形成物理概念,掌握基本的物理规律,绝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被动地从教科书上或老师那里接受一些概念和规律的条文,而是在学生头脑深处发生一系列极其深刻的、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 物理规律的特点
  一般而言,物理规律有3个显著的特点:
  (一) 物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反映了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内在联系
  既然物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随意去创造规律。也就是说,人们只能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和观察实践去发现规律,而不能凭主观意志去创造规律。人类在物理学研究中,一般应用实验归纳法和理论演绎法两种有效的途径发现物理规律。
  (二) 物理规律反映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
  物理规律实质上是揭示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此,物理规律的掌握就是在物理概念形成基础上的理性认识过程。一般情况下,物理规律既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用数字关系式或图像表述。但无论采用哪种表达方式,其中都涉及有关物理概念,同时决定了在物理运动过程中有关概念的必然联系。
  (三) 物理規律具有一定的条件和近似性
  人们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或在一定的条件下研究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因而,也就是在一定的范围或在一定和条件下接近并发现其中的物理规律。这就决定了物理规律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是由于人们在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对复杂问题的处理总是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对问题做适当简化之后才能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发现物理规律。
  二、 利用感性材料进行教学
  虽然高中物理是理科学科,然而教师在其基本概念的教学中仍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思维,来进行概念的灌输,通过感性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来自一种感觉和切实的认知,而不是一种对某种现象的死记硬背,对于学生的概念理解和应用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动量和动能的教学之中,教师在进行概念的教学之中就可以合理的使用感性教材来进行教学。在进行概念教学之前可以想让学生考虑一下,一个身高体胖的人走过不下心撞你一下,你可能会不小心的摔倒,而一个瘦小的人从你身边走过撞你一下,而摔的可能是他,同时让学生考虑如果是瘦小者跑着撞你一下呢?
  通过这样的感性材料使用,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之中,质量以及速度的概念便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与动量、动能建立起了正关系,在这个时候教师再将动量(mv)以及动能(1/2mv2)的概念向学生进行讲解,就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理解也会更加容易。
  三、 给以学生理性之指导
  在学生物理概念通过感性教学形成之后就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物理规律的理性搭建,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从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的阶段,这是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关键。
  例如:在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之中,通过感性的马拉车材料,学生可以对相对作用力的物理概念进行充分的理解,然而应用该概念进行物理试题的解答时,仍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其常规的原始思想始终认为马对车有拉力,因为马拉着车在走,而车对马没有拉力,其只是在被动的拉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抛开原始的感性教育,通过理性的讲解以及习题训练,让学生耳濡目染以及不断的实践中去掌握物理规律,深入的理解一个概念,形成一个理性思维规律,真正地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
  四、 给以物理概念和规律实践化教学
  在学会掌握一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之后,每个学生在抽象理解上都会出现一些偏差,而如果偏差过大就会导致其出现错误,因此要帮助学生切实地掌握物理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合理地应用变量控制法来进行实验教学。对于某些难以实地进行实验的物理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应的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同时在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实践教学中,还要合理安排概念和规律的教学顺序,在大部分的情况之下都是先介绍物理概念,在掌握概念之后在进行规律的探索,然而还是有少量的概念是需要物理规律推断而出的。例如:利用比值法来定义密度(ρ=m/V)概念时,其就是建立在对两个物理值进行比较,其结果为一个稳定常数的物理实验规律之上的。所以在教学之中,概念和规律之间的教学应当相辅相成,结合进行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概括理解、进而进行数学的推导,最后实现物理概念的形成以及物理规律的掌握。
  在实践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需指导学生对于学到的概念和规律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即让学生在学习之后考虑概念以及规律背后的原因,即在“是什么”的基础上进行“为什么”的思考。并且安排一定的课后习题让学生在实际应用提升对于物理规律认知和掌握,从而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加巩固。
  综上所述,无论是学生面还是教师面,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物理概念以及掌握清晰的物理规律在物理教学体系中都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进行教学之中可以通过利用感性材料进行教学、给以学生理性之指导、给以物理概念和规律实践化教学的途径,从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步骤帮助学生有效地形成一个正确的物理概念以及掌握清晰的物理规律,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颖.基于高中物理“诱思导学”教学模式的物理概念图教学[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6,(04).
  [2]吕宏贵.高中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反思[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6,(05).
  [3]於罗英.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文化的渗透探索[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6,(03).
  作者简介:
  潘明富,贵州省毕节市,贵州省纳雍县第五中学。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教育均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而小学阶段的教育,数学可谓是一门占比极重的学科。因此,相较于小学阶段的其他学科,数学也更受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
由描述功率肖特基二极管电学特性的基本议程出发,结合对典型整流电路效率、器件正向压隆、反向耐压及温度特性等参数的数值分析,给出3C-SiC功率肖基二极管折衷优化设计的理论依据。
摘 要:幼儿教育离不开游戏活动,合理设计游戏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还能够在活动中提升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本文就幼儿园大班健康教育活动进行方案设计,希望给广大教育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健康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名称:  丛林大冒险  活动目标:  1. 练习跑、跨跳、匍匐爬、钻爬、跳跃等的动作。  2. 能遵守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3. 体验营救同伴的乐趣。  活动
供热计量主要为我国政府供热管理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供热企业的热耗数据采集与分析重要途径。随着大数据的迅速发展,给出传统的供热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会,供热
给出了一个适用于分析SiGe基区异质结晶体管电流和频率特性的解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基区掺杂和组分均缓变的SiGe异质结晶体和的电流增益,截止频率,最高振荡频率。模型中考虑了由于
通过工艺模拟和实验,在引入多晶硅栅等效电容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MOS器件亚阈特性的修正模型,并讨论了多晶硅栅离子注入杂质类型对器件亚阈特性的影响。采用常规1μmNMOS工艺制备的晶体管
在我国不断渗透新课程教育体制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其课堂教学的效果已经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小学是学生接受系统性语文教育
报道一组单片HBTVCO电路的设计,制作及其测试结果,电路采用HBT作为有源器件,PN结二极管作为变容管,S波段单片VCO的输出功率为0dBm,调谐范围100MHz,在载波频率2.84GHz处,相位噪声为-80dBc/Hz@100kHz,以C波段单片HBTVCO的输出功率为-10dBm这些结果表示
2007年7月16日至8月20日,为纪念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中共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联合主办的“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环境日益重视。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一定要注意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分析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和设计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实施策略。  关键词:可持续;策略;渗透;有效;必要;理论;观念  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种各样的物质财富已成为人们互相追逐的目标。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