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焦重点
江苏常熟市谢桥中心小学幼儿园 董菊芳
在活动一的踩脚印环节中,教师的提问不够聚焦。“会踩出哪些不同的脚印”这个问题是指颜色上的不同还是形状上的差异?即使是成人也很难回答,而教师在总结时说:“用脚的不同部位能踩出不同的脚印。”试想,小班幼儿能控制自己的脚尖、脚跟分别踩出不同的脚印吗?利用脚的不同部位踩脚印来认识脚的组成合适吗?同样,活动二的目标为学习纵跳摸高的技能,巩固跑、双脚并拢向前跳的动作技能,但教师未能运用一些可行的策略重点指导幼儿练习纵跳摸高。根据小班幼儿对比赛缺乏一定的概念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摘果子的游戏,在去果园的途中设置一些障碍,锻炼幼儿走跑跳的能力,从中有重点地练习新的技能,体现小脚丫的能干。
游戏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广东江门市蓓蕾幼儿园 陈素香
原方案设计中教师在重视活动趣味性的同时,对幼儿能否承受游戏所要求的动作难度、运动负荷是否过重等考虑得较少。在游戏环节,教师要求幼儿运用跨跳、双脚并拢向前跳、助跑纵跳三种不同的跳跃技能来进行,并要求“幼儿跑到终点纵跳拍小旗”“看谁先拍到小旗”,以上要求值得推敲。首先,小班幼儿下肢力量较弱,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不强,助跑时身体的力量是向前的,到终点时要把身体向前的力量收控住再转换为向上纵跳的力量,这是一个连贯快速的动作过程,小班幼儿无法完成。其次,小班幼儿的竞赛意识不强,教师提出“看谁先拍到小旗”的要求会增加幼儿游戏时的压迫感,幼儿会因急切想拍到小旗而忽视纵跳动作,从而难以达到巩固动作技能的目的。第三,悬挂的小旗不宜过高,避免幼儿因拍不到小旗而产生挫败感,从而影响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建议小班幼儿开展跳跃游戏可以跨跳、双脚并拢向前跳为主,待幼儿年龄增长,下肢力量增强后再学习纵跳,在掌握纵跳的基础上再学习助跑纵跳。
在游戏情景中享受运动的快乐
上海民星幼稚园 陈 静
原方案设计了两个活动,以对小脚丫的认识为铺垫,自然过渡到运动游戏“小脚真能干”,体现了活动的整合。但原方案未能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体现小班体育活动的情趣性,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体性。
小班幼儿喜欢情境化的游戏,富有情节的游戏内容能促进他们在自然状态下积极愉快地活动,萌发运动兴趣。因此建议在“小脚真能干”的运动游戏环节中,以兔妈妈(教师)带领小兔(孩子们)劳动为主线,创设小花园、小菜园和小果园三个游戏环境,让小兔在小花园中种花,在小菜园中拔萝卜,在小果园中摘果子。这样不仅将跑、双脚并拢向前跳、触摸跳等基本动作练习自然贯穿于游戏过程中,同时也使游戏更具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和运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喜欢跟着教师、看着教师做运动,因此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高亢的运动状态能激发幼儿的运动热情。在该方案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在快乐的音乐声中带领孩子们积极运动。
乐则不疲
江苏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幼儿园 李 娟
原方案确立了四个目标,涵盖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从过程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原方案对幼儿动作的训练比较到位,幼儿学习知识的方式很感性,而“体验参加活动的乐趣”这一目标则体现得不够充分。我认为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调整。
一、让幼儿感受亲近自然的欢乐
在原方案的活动一中,教师设计了让幼儿在颜料板上踩脚印的环节,这本是非常好的创意,可惜的是,“让个别幼儿说一说并踩脚印”似乎意味着只有“个别”幼儿可以享受亲近自然的欢乐,而大多数幼儿则被排除在外。而“踩完后帮助幼儿用湿布擦脚”是否在表明“个别”幼儿的欢乐也为时不长?教师这样的安排可能是为了保持场地的清洁,可我认为它与幼儿的欢乐相比并不重要。其实,我们可以采取其他方法来弥补颜料板的不足,比如让幼儿先踩水再在干地面上踩脚印,在平整的沙地上踩脚印,等等。
二、让幼儿感受探索发现的欢乐
与教师直接告知相比,幼儿自己探索发现可以使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刻,体会到发现的欢乐。原方案中有两处可作调整:一是活动一的“踩脚印”环节,原方案先由幼儿踩脚印,后由教师小结得出“用脚的不同部位能踩出不同的脚印”这一知识点。教师如果在幼儿踩完脚印后让幼儿思考“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的脚印”,相信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不难得出同一结论;二是活动二中“教师示范纵跳摸小旗”环节可以改为幼儿自由尝试纵跳摸高后再讨论、总结“怎样跳可以摸得更高,又不会伤到自己”。这样幼儿从亲身的感性经验中获得的知识技能会更牢固。
三、让幼儿感受挑战的欢乐
如果同样的学习内容要在不同环节反复出现,就需要在形式、要求上有所变化,否则会让幼儿觉得枯燥和单调。比如,原方案中有三处“练习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教师不妨设置一些诸如“动物运动会”的情景,第一次的练习可设计成“动物运动员进场”,第二次的练习可设计成“赛前热身”,第三次的练习可设计成“预赛”,使之变成一个不断发展的故事情景,以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四、让幼儿感受成功的欢乐
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原方案的“纵跳摸旗”环节中,教师必须考虑幼儿的身高、体能、弹跳力、动作协调性等方面的差异,为幼儿设置高度不同的小旗,确保每位幼儿都有成功的机会,进而产生继续参加活动的愿望和信心。
孩子在前 教师在后
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大沥谢边幼儿园 谢淑贤
我觉得原方案设计给予幼儿自主观察、思考、尝试、发现的机会不够。例如,在活动一中,教师直接得出了“脚的不同部位能踩出不同的脚印”的结论。对此,我建议教师可在幼儿印完脚印后组织幼儿观察,然后提问:“你们印的脚印相同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呢?”逐步让幼儿自己发现脚印的差异。又如,在活动二中,教师也是直接示范纵跳的方法,而没有让幼儿自己思考、探索怎样才可以摸到小旗。对此,建议教师可以先问问幼儿有什么办法可以摸到小旗,再请幼儿尝试做做纵跳的动作,最后再示范正确的纵跳方法,这样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会更高。
考虑幼儿的安全
河北保定市高碑店第二幼儿园 赵素杰
原方案有很多亮点,但也有一些安全隐患。如在第一个环节中,小班幼儿随音乐用脚跟、脚尖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很容易摔倒,尤其是用脚跟做动作;在第二个活动中,纵跳摸小旗的动作相对复杂,小班幼儿一不小心,很容易造成运动伤害。建议将第一个热身环节改为小跑步律动,将纵跳摸小旗的情节改为跳过小河再跑向并拍小旗。
突出活动的特点
江苏吴江经济开发区天和小学附属幼儿园 吴斌红
原方案的活动内容很有价值,可以推敲的地方是,“小脚真能干”这一健康活动是赤脚进行的,如果仅设计走跑跳方面的活动,就不能凸现“快乐的小脚丫”这一主题。如果在走跑跳的过程中加入走过沙坑、水池、石子路、海绵小桥等情境,相信活动会有趣得多,幼儿也能在感知不同材质的过程中体验脚的作用,了解保护脚的方法。
降低难度
湖北荆州市沙棉幼儿园 程 蓉
原方案的活动要求过难,如活动一中,教师引导幼儿用脚跟脚尖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这对小班幼儿来说很难做到。
又如,在活动二中,要求幼儿依次顺着小路走一走,碰到小河跳一跳,看到小旗拍一拍。我觉得这种光着脚丫做的游戏可以不提严格的队形要求,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情景中快乐参与,充分游戏。如果幼儿在跑、跳、平衡方面达不到要求,教师可鼓励幼儿换成自己喜欢的方式越过障碍,激发幼儿的探究和运动兴趣。
江苏常熟市谢桥中心小学幼儿园 董菊芳
在活动一的踩脚印环节中,教师的提问不够聚焦。“会踩出哪些不同的脚印”这个问题是指颜色上的不同还是形状上的差异?即使是成人也很难回答,而教师在总结时说:“用脚的不同部位能踩出不同的脚印。”试想,小班幼儿能控制自己的脚尖、脚跟分别踩出不同的脚印吗?利用脚的不同部位踩脚印来认识脚的组成合适吗?同样,活动二的目标为学习纵跳摸高的技能,巩固跑、双脚并拢向前跳的动作技能,但教师未能运用一些可行的策略重点指导幼儿练习纵跳摸高。根据小班幼儿对比赛缺乏一定的概念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摘果子的游戏,在去果园的途中设置一些障碍,锻炼幼儿走跑跳的能力,从中有重点地练习新的技能,体现小脚丫的能干。
游戏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广东江门市蓓蕾幼儿园 陈素香
原方案设计中教师在重视活动趣味性的同时,对幼儿能否承受游戏所要求的动作难度、运动负荷是否过重等考虑得较少。在游戏环节,教师要求幼儿运用跨跳、双脚并拢向前跳、助跑纵跳三种不同的跳跃技能来进行,并要求“幼儿跑到终点纵跳拍小旗”“看谁先拍到小旗”,以上要求值得推敲。首先,小班幼儿下肢力量较弱,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不强,助跑时身体的力量是向前的,到终点时要把身体向前的力量收控住再转换为向上纵跳的力量,这是一个连贯快速的动作过程,小班幼儿无法完成。其次,小班幼儿的竞赛意识不强,教师提出“看谁先拍到小旗”的要求会增加幼儿游戏时的压迫感,幼儿会因急切想拍到小旗而忽视纵跳动作,从而难以达到巩固动作技能的目的。第三,悬挂的小旗不宜过高,避免幼儿因拍不到小旗而产生挫败感,从而影响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建议小班幼儿开展跳跃游戏可以跨跳、双脚并拢向前跳为主,待幼儿年龄增长,下肢力量增强后再学习纵跳,在掌握纵跳的基础上再学习助跑纵跳。
在游戏情景中享受运动的快乐
上海民星幼稚园 陈 静
原方案设计了两个活动,以对小脚丫的认识为铺垫,自然过渡到运动游戏“小脚真能干”,体现了活动的整合。但原方案未能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体现小班体育活动的情趣性,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体性。
小班幼儿喜欢情境化的游戏,富有情节的游戏内容能促进他们在自然状态下积极愉快地活动,萌发运动兴趣。因此建议在“小脚真能干”的运动游戏环节中,以兔妈妈(教师)带领小兔(孩子们)劳动为主线,创设小花园、小菜园和小果园三个游戏环境,让小兔在小花园中种花,在小菜园中拔萝卜,在小果园中摘果子。这样不仅将跑、双脚并拢向前跳、触摸跳等基本动作练习自然贯穿于游戏过程中,同时也使游戏更具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和运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喜欢跟着教师、看着教师做运动,因此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高亢的运动状态能激发幼儿的运动热情。在该方案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在快乐的音乐声中带领孩子们积极运动。
乐则不疲
江苏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幼儿园 李 娟
原方案确立了四个目标,涵盖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从过程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原方案对幼儿动作的训练比较到位,幼儿学习知识的方式很感性,而“体验参加活动的乐趣”这一目标则体现得不够充分。我认为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调整。
一、让幼儿感受亲近自然的欢乐
在原方案的活动一中,教师设计了让幼儿在颜料板上踩脚印的环节,这本是非常好的创意,可惜的是,“让个别幼儿说一说并踩脚印”似乎意味着只有“个别”幼儿可以享受亲近自然的欢乐,而大多数幼儿则被排除在外。而“踩完后帮助幼儿用湿布擦脚”是否在表明“个别”幼儿的欢乐也为时不长?教师这样的安排可能是为了保持场地的清洁,可我认为它与幼儿的欢乐相比并不重要。其实,我们可以采取其他方法来弥补颜料板的不足,比如让幼儿先踩水再在干地面上踩脚印,在平整的沙地上踩脚印,等等。
二、让幼儿感受探索发现的欢乐
与教师直接告知相比,幼儿自己探索发现可以使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刻,体会到发现的欢乐。原方案中有两处可作调整:一是活动一的“踩脚印”环节,原方案先由幼儿踩脚印,后由教师小结得出“用脚的不同部位能踩出不同的脚印”这一知识点。教师如果在幼儿踩完脚印后让幼儿思考“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的脚印”,相信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不难得出同一结论;二是活动二中“教师示范纵跳摸小旗”环节可以改为幼儿自由尝试纵跳摸高后再讨论、总结“怎样跳可以摸得更高,又不会伤到自己”。这样幼儿从亲身的感性经验中获得的知识技能会更牢固。
三、让幼儿感受挑战的欢乐
如果同样的学习内容要在不同环节反复出现,就需要在形式、要求上有所变化,否则会让幼儿觉得枯燥和单调。比如,原方案中有三处“练习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教师不妨设置一些诸如“动物运动会”的情景,第一次的练习可设计成“动物运动员进场”,第二次的练习可设计成“赛前热身”,第三次的练习可设计成“预赛”,使之变成一个不断发展的故事情景,以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四、让幼儿感受成功的欢乐
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原方案的“纵跳摸旗”环节中,教师必须考虑幼儿的身高、体能、弹跳力、动作协调性等方面的差异,为幼儿设置高度不同的小旗,确保每位幼儿都有成功的机会,进而产生继续参加活动的愿望和信心。
孩子在前 教师在后
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大沥谢边幼儿园 谢淑贤
我觉得原方案设计给予幼儿自主观察、思考、尝试、发现的机会不够。例如,在活动一中,教师直接得出了“脚的不同部位能踩出不同的脚印”的结论。对此,我建议教师可在幼儿印完脚印后组织幼儿观察,然后提问:“你们印的脚印相同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呢?”逐步让幼儿自己发现脚印的差异。又如,在活动二中,教师也是直接示范纵跳的方法,而没有让幼儿自己思考、探索怎样才可以摸到小旗。对此,建议教师可以先问问幼儿有什么办法可以摸到小旗,再请幼儿尝试做做纵跳的动作,最后再示范正确的纵跳方法,这样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会更高。
考虑幼儿的安全
河北保定市高碑店第二幼儿园 赵素杰
原方案有很多亮点,但也有一些安全隐患。如在第一个环节中,小班幼儿随音乐用脚跟、脚尖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很容易摔倒,尤其是用脚跟做动作;在第二个活动中,纵跳摸小旗的动作相对复杂,小班幼儿一不小心,很容易造成运动伤害。建议将第一个热身环节改为小跑步律动,将纵跳摸小旗的情节改为跳过小河再跑向并拍小旗。
突出活动的特点
江苏吴江经济开发区天和小学附属幼儿园 吴斌红
原方案的活动内容很有价值,可以推敲的地方是,“小脚真能干”这一健康活动是赤脚进行的,如果仅设计走跑跳方面的活动,就不能凸现“快乐的小脚丫”这一主题。如果在走跑跳的过程中加入走过沙坑、水池、石子路、海绵小桥等情境,相信活动会有趣得多,幼儿也能在感知不同材质的过程中体验脚的作用,了解保护脚的方法。
降低难度
湖北荆州市沙棉幼儿园 程 蓉
原方案的活动要求过难,如活动一中,教师引导幼儿用脚跟脚尖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这对小班幼儿来说很难做到。
又如,在活动二中,要求幼儿依次顺着小路走一走,碰到小河跳一跳,看到小旗拍一拍。我觉得这种光着脚丫做的游戏可以不提严格的队形要求,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情景中快乐参与,充分游戏。如果幼儿在跑、跳、平衡方面达不到要求,教师可鼓励幼儿换成自己喜欢的方式越过障碍,激发幼儿的探究和运动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