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中的教师进修模式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xhan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国际汉语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正如刘珣教授所说:“经过近20年的学科建设,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已被国家学术机构和愈来愈多的学者们所承认。所谓‘专门’就是指它有自己的学科范围,有特定的学科研究对象,要完成别的学科所不能完成的学科任务,是任何别的学科所不能取代的。”[1]
  国际汉语教师的进修工作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和发展的时间并不长,这方面的探索研究和科研成果相对较少。然而,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工作在国际汉语教育事业中却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由于教师在对国际汉语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各方面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际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教学效果的好坏。另一方面,经过进修的国际汉语教师在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就像宣传队和播种机,将他们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方法与同行们分享,并能在当地生根、开花、结果,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带动整个教学区域的全面发展。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工作影响面之广泛,潜力之大,都是不可低估的。但是由于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工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步相对较晚,规模也相对较小,开展得还不够普遍,因而其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状况不仅阻碍了教师进修工作向更深更广的方向的发展,也影响了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基于以上的考虑,笔者将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有关国际汉语教师进修模式的一些做法和设想。
  一、国际汉语教师进修的课程设置
  国际汉语教师进修班的课程设置是教学活动的先行官,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进修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需要反复斟酌,认真考虑,尽量使其达到最理想的程度。
  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工作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办班时间分为四周、六周、八周及按对方要求时间安排等各种类型,周学时为20~24课时,特殊班周学时为30课时。二是内容多,在几个星期的进修时间里,要学习多门专业必修课程和讲座课程,同时还有观摩教学课程等其他语言实践活动。三是要求高,一方面进修学院的要求高,每个学员必须参加并通过主要必修课程的考试,并进行课堂教学试讲,成绩合格,学习结束时,才能根据不同情况获得结业证书、进修证书或学习证书;另一方面学员要求高,参加进修的学员一般为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或准备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学员,不少学员具有较高的学历或高级职称,有些还担负着领导工作。这些因素使得参加进修的学员们期望值很高,都希望用较短的进修学习时间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
  教师进修的这些特点给课程的安排和设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设置课程时,既要保证主要课程结构的基本稳定,又要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要求不断改进和创新。具体操作时,首先要满足大多数学员的需要,也就是说要保证一定数量的基础理论课程和教学法及教学技能课程,这是教师进修课程的主体;与此同时,还要开设一些专题研讨的选修课程及讲座,以提高进修课程的层次和深度,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这样的课程设置,为进修教师提供了一定范围自由选择的可能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进行安排,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要求进修教师的愿望。
  在课程安排上,针对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可以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四大部分:1.汉语教学总论,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汉语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法、汉语测试、多媒体教学方法等内容;2.汉语要素教学,包括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汉字教学等内容;3.汉语技能教学,包括听力教学法、口语教学法、阅读教学法、写作教学法等内容;4.中华文化专题讲座,包括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孔子及儒学的发展京剧艺术、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唐诗鉴赏、宋词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介绍等课程。
  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需要,开设一些专题讲座,比如语法研究、病句分析、粤语与普通话对比、新词语、语言学、汉语史、汉字字源和教学、语言与文化、中西文化对比、跨文化交际、汉语工具书介绍、中国宗教概说、中国的佛教和寺庙、中国哲学思想、儒家思想发微、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影剧欣赏、中国民族音乐、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应用等,以满足参加进修学员的不同需要。
  在课堂教学之外,培训单位还可以配合进修工作,有针对性的组织学员参观长城、天安门、故宫、颐和园等名胜古迹,通过举办活动增加学员们对中国文化的感性认识,以期对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为了适应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工作的不断发展,进修单位在办班形式上还需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采用切合实际、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推动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工作更加扎实深入地开展。
  二、进修单位需要注意的问题
  进修单位在举办国际汉语教师进修活动中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综合而言,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办班的前期准备工作
  开班的前期准备工作直接影响着以后各项工作的进行,如果在开班之前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比如学员的背景资料不够详尽准确、学员的要求不甚明了,课程开始后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对正常的教学活动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又如课程主管部门所确定的授课内容与学员的需求有所出入,就会造成学员们对一些课的设置不太满意,进而会影响到进修效果。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负责设计安排教学的人员应尽可能直接与学员沟通联系,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在课程开始之前尽可能详细准确地了解学员的要求、愿望、学员的实际程度等具体信息,经过统计整理、讨论研究,设计出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
  2.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要坚持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教学设计应相对稳定又灵活多样,尽量满足学员们的需求,特别要注意一些学员特别需求的课程。在课堂教学活动方面,教师进修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因为参加进修的学员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在进修过程中,除了学习新知识以外,还希望能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与教师进行互动,直接交流、讨论问题、解决难点。因此,主讲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安排一定的教学讨论时间,以满足学员的需要,一定要杜绝唱独角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另外,在课堂上应注意恰当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
  3.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工作顺利进行、不断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承担教师进修课程的教师大多是从各个单位聘请的,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教授、副教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担负着一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这就造成了教师队伍流动性大,不够稳定,给教师进修工作的正常进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同时还要着手授课教师的第二梯队,甚至第三梯队的选拔和培养工作。以此解决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应付突发情况,有效避免青黄不接的现象发生。
  三、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工作的设想
  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然而,就当前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工作的状况来看,在一些方面还不能满足国际汉语教育的需要。为了使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不断开拓发展,还需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制订相对固定的办学计划
  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工作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工作范围和所承担的任务更加明确,国际汉语教师进修部门也有了比较稳定的业务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应考虑制订出相对固定的办学计划和年度安排,让准备前来参加国际汉语进修学习的单位和个人,清楚明了地了解国际汉语教师进修的具体安排。这一做法可以使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也便于有关部门科学管理,互相配合,协调工作安排。
  2.国际汉语教师进修课程的专用教材建设
  国际汉语教师进修课程专用教材建设,是使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于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工作起步相对较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加上承担进修课程的教师多为临时聘请的,流动性较大,因此国际汉语教师进修课程的专用教材还不够成熟完善,这一状况直接影响了国际汉语教师进修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给学员们的进修学习带来了许多不便。编写国际汉语教师进修课程专用教材是一件相当复杂的工程,不可草率行事,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好的,但又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应引起有关领导和从事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工作人员的充分重视。此外,远程教育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编写制作也是国际汉语教师进修课程教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亟待开发的课题。
  3.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工作正不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工作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国际汉语教师进修课程门类复杂,教师需要量又相对较大,对授课教师的水平要求很高,加之授课教师大多数是从有关单位聘请的资深教师或教学骨干,他们都有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因此,聘请授课教师和编排课表等问题就显得十分突出,难度相当大,有时甚至会对整个教学安排产生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是有针对性地培养新生力量,从年青教师中选拔和培养教师进修课程的授课教师,建立第二、第三梯队,循序渐进地解决教师进修课程高水平授课教师后继乏人的问题;二是不断更新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进修充电,不断提高授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这些都是建设水平高、素质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的重要工作。
  4.与时俱进,不断充实丰富教师进修的新内容
  形势的发展对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国际汉语教师进修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将国际汉语教师进修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到进修课程之中,以此推动国际汉语教育事业向前发展。比如在进修课程的设置上,要根据发展的需要不断丰富充实。近年来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利用互联网进行的远程教育和多媒体教学技术,正在迅速推广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目前的国际汉语教育发展来看,远程教育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及拓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提高时效性,增加信息量。为保证现代化科技手段应用的顺利开展,教师进修应该开设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课程,讲授有关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制作及应用等内容。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教师进修课程远程教育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编写制作,以便推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国际汉语教师进修教学中的应用和开展,为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5.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要求不断探索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应不断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开办各种类型、多种层次的进修课程。除了教授国际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之外,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进修领域,如举办专题讲座、专题研究讨论,就一些专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等。
  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工作大有可为,潜力巨大,在发展的道路上有许多新的课题有待我们去探索和研究,同时也有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这项工作需要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也需要更多热心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工作的同仁们共同努力和拼搏。希望更多博学多才的同仁加入到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工作的行列中来,齐心协力,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探索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使国际汉语教师进修工作得到更大的发展。
  
  本文得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首都汉语国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项资助。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教师进修学院)
  
  (责任编辑:刘全志)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的期刊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图书馆应采取措施 ,摆脱经费不足的困境 ;要加强期刊馆藏资源建设 ;要规范期刊管理工作 ;要合理配备高素
文章简介了主要大学科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点,针对科技期刊管理工作的需要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科技期刊学科分类构想。 The article briefly int
#
期刊
档案开放既要维护每一位社会利用者的利用权,又要保护档案所有者和隐私关联人的隐私权。文章就如何做好档案开放利用中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从规定档案开放期限、控制档案开放范
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对全国64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在1998年后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By means o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标准》还对学三或四年的初中英语提出了要求:能就课文内容进行问答,并能复述课文大意,能独立阅读生词量不超过3%的题材熟悉的文章,理解语篇大意,获取有关信息。  阅读教学具有多功能,即:使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词汇、语法、句型,并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逐步获
分析了110种国内医学院校学报的现况,发现92.7%为学术类,7.3%为综合类;季刊和双月刊分别占50.0%和43.6%;中位发行量为1000(100~5000)册;都有编委会,中位编委人数为40(10~105);
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0年中国科技论文的统计与分析的年度研究报告及引证报告,分析了我校在全国农业类高校期刊中的地位和在各计量指标上的差距,提出了我校科技期刊今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加,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虽然现在全国已经有近200所大专院校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有些院校还开设了博士和硕士的课程,但由于情况各异,水平参差不齐,尽快培训大批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仍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要讨论对国际汉语教师的培训,首先要了解新教师与教学专家之间的差异,了解教师的成长过程、各个发展阶段,进而明确各发展阶段的培训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