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类招生专业分流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 :大众科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大类招生专业分流背景下,不同学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需求出现分化。任课教师在以“被选生”人数较多的班级为教学对象授课时,急需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有:开展专业分流后的先导课、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需求、设计趣味教学、细化“自我探索和认知”、提高“环境探索”真实性、重塑学生信心等。课程教学改革以课堂作业、课程观察、期末作业等方式观测和评估成效。
  关键词:专业分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
  一、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高校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近年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具体而言,指的是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从改革目标来看,其旨在保持知识的统一性、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满足社会的新发展需求;从课程设置来看,意在构建“通识课程—大类课程—专业课程”体系。
  但是,改革必有阵痛。在高校大类招生政策实施的背景下,专业分流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定数量的“被选生(指没有被一志愿专业录取的学生)”。教师观察所授课的学生,并从其他同样给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学生教授职业规划课的任课老师处也了解到:由于分流的专业并非最优的“心中所属”,专业认同度不高,这些学生在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时,往往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强,主动性欠佳;被选生占比多与一志愿生占比多的班级相较,职业生涯规划课堂的活跃氛围前者明显弱于后者;有些“被选生”甚至不配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课堂互动活动,无视教师发出的教学指令。以上情况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提出了迫在眉睫的教学改革要求。
  二、学情分析与改革目标
  专业分流后,不同学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需求出现分化,同一教学内容的课程,对应不同分流班级,就要开展不同的学情分析。
  分到一志愿的学生往往专业认同感强,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相当的认知,职业目标专一,课堂上对该职业的信息(如求职准备、求职过程等)都有较浓的兴趣,会主动探知。
  “被选生”一开始有受挫感受(认为自己是分流考试的失败者),再是迷茫(专业不认同,不知道所学专业是否所爱是否所适),最后或选择适应或选择逃避。在这一过程中,与其说“被选生”群体轻慢职业规划课,不如说其实他们更加需要职业规划课的指导。任课教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帮助他们帮助他们自我探索和认知、构建专业认同感,更重要的是重塑信心,以及提升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针对被选生占比较多班级的授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是:(1)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知自我、认知专业(2)帮助学生重塑信心(3)帮助学生提升专业认同感(4)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案设计
  为帮助“被选生”更快地适应专业学习,调动他们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积极主动性,将现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改革,通过新增、删除、替换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等,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更加适应“被选生”群体的学习需求。具体改革内容为以下几点:
  (一)配合专业,开展专业分流后的先导课。这部分并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但是非常重要,是在教授职业规划课前,任课教师要与班主任或系部教师配合,促进专业导论课的开展,了解跟进导论课上同学们的想法。
  (二)随堂作业“小调研”,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在教授第一章“唤醒职业规划意识”中,最后可以布置随堂作业,给同学们发一张白纸,要求他们安安静静地思考,写下对职业发展规划的困惑、对课程的期待,想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指导等等。教师收集小调研作业后,在课后认真阅读同学们写下的问题,在作业纸上做答复,并在第二次上课开始前,择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统一答复。有需求,就有回应,这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建立信任关系的活动。
  (三)趣味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如设计趣味点名与分组,教师在第一次课前准备与班级人数一致的糖果,多个种类,课前让同学们逐一上台,自由选择一个糖果。教师可根据糖果数量,据此确定到场学生人数,这样的点名学生不会排斥,也可根据糖果种类分组,选择了同一糖果的学生为一组,随机性较强。再如,自我探索章节,要求学生通过一副自画像和10个字以内的告白,对自己做一个介绍,学生对10个字的告白比较纠结,因而随后的展示环节也是花样百出。
  (四)增大“自我探索”章节的教学比重。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知自我,自我探索的教学内容一定要讲解透彻,将3课时的教学内容,可扩展为用4课时实施教学,对兴趣探索、性格探索、能力探索、價值观探索深入教学。在讲授前,要让同学们做一个预测或体验,再做解答,这样教学效果更佳。
  (五)随堂生涯人物电话访谈,提高“环境探索”的真实性。教师在课前,事先与该专业已毕业的学生约好,让班里的同学随堂开展生涯人物电话访谈。选取的生涯人物时,要结合第一次课“小调研”的作业内容,统计班级就业意向后,选择的访谈对象更加具有代表性、广泛性,也适应“被选生”职业发展考虑较多的因素。生涯人物电话访谈应逐一进行,每个人物3-5分钟,一个小组在台上用电话扩音访谈时,其他同学都要保持安静、认真听。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安排学生小组准备所有人物的访谈提纲或者只准备自己小组感兴趣的提纲。
  (六)开发学生的其他能力并积极肯定,重塑学生信心。依据教学内容,适当设计一些能启发学生开发学生其他能力的教学活动。如课堂曾以辩题“人工智能能否代替教师职业”开展讨论,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课上对学生的客观、有理有据的分析大加赞赏,肯定了他们对职业环境的认识,也鼓励该班级学生本科毕业后深造学习。
  四、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观测
  通过配合专业开展专业分流后的专业先导课、随堂作业“小调研”了解学生需求、趣味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随堂生涯人物电话访谈了解“职业环境”、开发学生的其他能力重塑学生信心等一系列举措,使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后“被选生”较多的教学班级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得到了有效提高。具体从以下方面观测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
  (一)课程作业。随堂“小调研”作业中,学生回答的认真程度,可看出学生对课程的期待和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程观察(过程性评价)。在趣味分组与团建、自我告白、随堂生涯人物电话访谈、“人工智能能否代替教师职业”辩论赛等等课堂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记录表现较好的学生,平时成绩给予适当加分。在最后一节课时,观察班级里学生职业决策平衡单的选择,可了解所授课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提高程度。
  (三)期末考试(结果性评价)。课程最终提交职业生涯规划书,教师也可根据职业规划书的完整性与适切性,评估授课学生的对课程学习的态度认真与否,学习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黄晓波.高校“大类招生培养”改革反思[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43-48.
  [2]武丹.后现代教育理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就业与保障,2020(02):158-159.
  [3]吕梦醒,戴坤.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08):55-59.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青年教师教学改革项目《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后提高“被选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学习积极性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作为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道德与法治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这样一个很不好的现象——“重说教、轻实践”,因而造成学生“知、行”脱节、“说”、做”不一。其实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紧密结合的学科。任何一个思政课教师,都应该从“说教式教学”的泥淖中解脱出来,从开放性导课、开放性教学内容,开放性教学过程三方面入手,通过学生的自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当前我国高校国民经济学科的教学模式作出了思考,笔者首先简要介绍了国民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教学意义,并对现阶段高校国民经济学的教学模式作出了反思,深入挖掘了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随后,笔者结合理论综述和实践性的应用知识,提出了国民经济学在教学模式上的革新思路,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国民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思考  作为一门经过了本土化改造的经济学学科,国民经济学正处于飞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教育的改革,初中语文课堂管理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也更加强调管理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致使初中语文教师务必将教学活动手段逐步推向正规化、科学化,进而提升初中生语文学习效率[1]。本文结合我多年语文教学经验,浅谈在如何让语文教学活动更加的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管理;科学性;艺术性  引言:  初中语文教学属于一种十分复杂的系统管理,其管理要求是在课堂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成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它以其独特的优势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重大改变。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的优势给传统教学注入了生机,使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高中物理课程在整个高中教育阶段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国家教育部门对其也越来越重视。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方式显然不是很适应。针对此,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引导学生合作与探究,促使他们的知识实现有效内化,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探究与内化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
期刊
摘 要:在素质教育发展下,初中德育教育教学质量逐渐成为初中教学工作者不懈探索的重要教学课题。精细化管理是中学班级管理中一种以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为目标的管理模式。如何在精细管理模式的指导下,进行提升初中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深化改革是现阶段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本文在分析初中德育工作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在初中德育工作有效性提高方面的重要作用,然后结合
期刊
摘 要: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是引发学生自主进入科学探究的不竭源泉。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材料为导向,创设生活化的探究实验,有助于从侧面拓展学生的科学学习视角,提高学生热心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态度。有助于以点带面,强化学生理解和接纳所学的科学理论,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有助于促进小学科学课程深度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科学;教学模式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
期刊
摘 要:问题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只有存在问题,才能够解决问题,学生在这其中才能够掌握其相应的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设计问题链,就能够推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更好的活跃学生思维。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入手,来科学合理的设计相应问题,进而来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让其更好的达到相应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推动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问题链;
期刊
摘 要: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大学生是祖国的主力军。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育。本文将从大学问艰苦奋斗精神培育依据、原则、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培育  一、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奋斗的人生幸福。人在劳动中发挥最大能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典型表现。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提高人与自然共存能力,将劳动与智力、美德等结
期刊
摘 要:情境教学作为新时期教育改革中所形成的一种全新型教学方法,能够在满足现代化教育需求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并将学生带入数学情境,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其次,数学新课标针对情境教学提出,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完善的数学逻辑,通过问题导入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形成模型构建、解题并应用的思路,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本文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情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