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ch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国力不断发展和壮大,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崭新时代。伴随新课改在教学中不断推进和实施,小学阅读教育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小学阅读要想在新时期的教学中站稳脚步,就要不断优化班级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在新课改的大背景教学下寻找更好的教学模式,为小学阅读注入新的生机,且較好地丰富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效培养同学们的文化素养,为今后文化发展奠定较好根基。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策略
  小学阅读教学,是文化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比较难掌握的一部分。教师通过在课堂中融入情境教学法,有效提升阅读质量和速度,但是在授课中教师一定要将课文中的情节和内容生动地为学生展现出来,以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情境的感受,要让学生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度。但在实际的阅读堂中,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和弊端,文章将结合实际阅读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策略,为小学阅读教育献出微薄力量。
  一、组织较为丰富的阅读活动,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年龄偏小,有着好动、多变的性格,对于新鲜事物的产生总有一探究竟的想法。所以,小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习性,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阅读模式,提升阅读的乐趣,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初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切合具体的课文开展情境表演,学生通过自导自演的学习方式,激发阅读乐趣。
  以《田忌赛马》为教学案例,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分别扮演田忌、齐威王等课文中的人物,将整篇的课文知识表演出来。学生在扮演中要想更好地融入角色扮演中,就要对人物的特点和个性进行深度钻研,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肯定要将整篇课文阅读一遍或是多遍,只有读懂课文的意思,以及掌握好台词才能进行更好的表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多展开课外阅读,拓宽自身的阅读眼界和知识量。其次教师通过在班级中组织阅读竞赛,刺激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热情,在比赛中大家赛能力、赛知识、赛文章等,让阅读成为班级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比赛结束后大家可以分享自身的阅读心得和感想,及时总结阅读中的不足,吸取其他同学的优点,在阅读中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切磋方法的学习状态。
  二、建设生动的阅读情景,引发学生对阅读的乐趣
  在阅读课堂中通过运用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更容易理解课本中的知识,进而增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教师在班级中开展阅读活动需要注意阅读的内容要结合实际的书本知识,并通过对班级学生的了解和熟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学习基础,学生策划科学合理的阅读模式,创建更具特色的阅读环境。在班级阅读中学生有种身入其境的感觉,故此引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全心全意地进入学习中。例如,教师在班级教育中可以引进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更好的阅读情境,信息技术自身存在很多优势如:直观性强、多元性强、画质感强等。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法,可以直接抨击学生内心对阅读的向往和喜爱,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
  比如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教学案例,教师通过课前充分的准备和搜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点,将内容整理编订成课件,在授课中为学生播放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样子,春天的小兴安岭万物复苏、花草丛生。夏天的小兴安岭树木郁郁葱葱,雪白的云朵围绕山顶等。如此美妙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一刻都舍不得离开,学生在观看中仿佛走进了那美丽的小兴安岭,在观看后学生会按捺不住地想要了解文章作者是怎样将这些画面描述出来的。所以在班级中引进信息技术较好地拓宽了教学的容量,丰富了班级教学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三、通过寓言及童话教学,引发学生对阅读的乐趣
  其实大部分小学生都不喜欢阅读,因为阅读会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没什么新颖的知识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有的同学根本就不阅读。所以在阅读课堂中开展寓言式教学,通过对故事的叙述来创造场景,寓言故事主要是通过形象生动和讽刺夸大的创作手法,来授予简短故事的含义。在本章节学习时,教师应该提前备课,准备好教学材料,并且要和学生一起学习寓言知识,通过对寓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课本中的主人公是怎样处理解决问题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让学生充分获取人生哲理。同时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也会效仿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以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并且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童话式教学,可以很好地开发小学生的智慧教育和德育。
  童话中极为夸张和幻想的比喻手法,很容易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通过展开童话式阅读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课题,并且通过创造情境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观看教材,通过观看教材让学生对所学童话知识有初步的了解。随后再组织学生以表演情境的方式进一步了解课本中的内容,并且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促进课堂的学习氛围,缓解学生学习压力,通过寓言和童话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让学生领悟课文蕴含的哲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大背景教学环境下,小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阅读学习列入教学计划中。在教学中创造更好的阅读情境和阅读模式,及时调动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读、多看、多观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学习中,让小学生在言语的世界中翱翔飞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言文化。
  (责编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的大智慧是认识和发现儿童。”换句话说,认识和发现儿童就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不是一句空话,也不只是表面的尊重,其深度在于价值的追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立场,关注儿童生活,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合起来,提升学习实效。本文从基于儿童立场,搭建课堂预设、组织教学活动、设置课堂体验方面展开探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儿童立场;策略  “立场”,是人们认识
【摘 要】在高年级阶段,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处于比较弱的水平。这是学生本身掌握的词汇量有限,对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弱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随着核心素养教育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提出,针对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也越发受到重视。朗读教学强调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鼓励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学的魅力,感受朗读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班级环境,为幼儿提供有助于发展的活动场所,帮助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不同的发展,满足幼儿身心成长的需求。在幼儿园,班级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估量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良好的班级环境靠幼儿、家长与教师共同创设。因此,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共同创设适宜幼儿全面发展的班级环境,使幼儿能够
【摘 要】当前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优秀的教学评价能够对学生形成一定激励作用,并且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活跃性、教师教学的灵活性以及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面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已经成了新时代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探索方向。小学语文教师要针对现阶段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司题,进行创新性教学措施改革,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且高效的语文学习氛围,有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蓬勃发展,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在农村学校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同时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农村学校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大放异彩,有效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而课堂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巨变。本文探索一个将农村学校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契合点,进而对两者融合的措施进行深入的研究反思,为农村学校语文教学相关领域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学校; 经典诵读; 信息技术; 研究反思  中图
摘要: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我动手和创新能力成为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为重要课题,体育教学纳入教学大纲,如何实现有效的体育教学和团队合作成为关键。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教育,更是为学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保驾护航,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分层合作与独立实验相结合,既关注学生自身发展,又强调团队精神。本文主要研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
【摘 要】在新時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除了采用传统的语言文字之外,还要注重非语言的交流,以此来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扩大课堂教学的知识量,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意义价值和实践运用两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语言交流;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
【摘 要】良好的道德观与法治意识应从小培养,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发展还不健全,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全面,这个时期正是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观念的时候。但是笔者通过观察我国目前小学開展的道德与法治课的现状发现,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正是因为小学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时,不注重隐形教育。本文将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隐形教育策略进行研
【摘 要】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单纯的集体语言教学活动远远不能满足幼儿语言的发展,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使幼儿敢说、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因此,幼儿园教师要针对幼儿语言核心素养培养,创造各种教学形式和环境,特别是通过各种互动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同时探索更为自由和有趣的语言互动策略,让幼儿能够敢于表达和有机会表达,从而热爱用语言表达,提升幼儿的语言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