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共建班级环境策略探析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eph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班级环境,为幼儿提供有助于发展的活动场所,帮助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不同的发展,满足幼儿身心成长的需求。在幼儿园,班级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估量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良好的班级环境靠幼儿、家长与教师共同创设。因此,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共同创设适宜幼儿全面发展的班级环境,使幼儿能够实现全面地发展,本文将探讨师幼共建幼儿园班级环境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师;班级环境;家园共育
  一、师幼共建班级环境的价值
  (一)有利于缓解“分离焦虑”感
  幼儿园班级环境,有利于小班幼儿缓解与家长分离后的焦虑感。小班幼儿对家长的依赖性比较高,从心理层面上讲,小班幼儿的行为和心理活动都是无意性的,且自理能力弱。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难免会产生“分离焦虑”,如果班级主题墙是以及“全家福”为主题的班级环境,幼儿教师将幼儿的全家福张贴在主题墙上,幼儿们看到自己家的全家福,会找到在家的安全感,缓解“分离焦虑”。
  (二)有利于幼儿模仿与学习
  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教师与幼儿共同将洗手过程、穿衣过程等张贴在低矮、适宜的位置上,促进了幼儿模仿和学习,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同时,幼儿和教师还可以在游戏区布置一些带扣子、带拉链的衣裤,在游戏的同时还练习了穿衣,培养自立能力。
  二、师幼共建班级环境的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幼儿成长和生活的第一要素。无论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布置班级环境,还是教师自行布置,都要考虑安全因素。游戏材料、生活物品等与幼儿直接接触的材料必须保证安全。如,回形针、曲别针、大头针这类物品,虽然这些文具是布置班级环境的有效工具,但是班级环境布置的成果是要给幼儿经常欣赏的,幼儿之间要保持交流、沟通的,如果存在此类文具,会对幼儿的学习生活构成极大的危险。此外,在材料的选择上,要选择环保材料、可回收材料等,不要使用尖锐材料,避免划伤幼儿。换言之,用存在安全隐患的材料布置班级环境,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二)互动性原则
  师幼共建班级环境,强调的就是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互动性与班级环境创设的效果是成正比的。只有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参与到班级环境创设,才能共同挖掘出师幼共建班级环境的意义与乐趣。在共建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较难操作的部分和简单、通俗易懂的部分。简单的部分,教师交给幼儿做;较难操作的部分,教师指导幼儿共同做,实现互动性,与同伴互动交流,实现最优的班级环境效果。
  三、师幼共建班级环境的策略
  (一)幼儿以“主人翁”身份进行班级环境创设
  师幼共建幼儿园班级环境要秉承“以幼儿为核心,教师为辅助”的理念。要让幼儿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班级环境创设。首先,在班级环境创设的规划上,教师与幼儿一起商量规划布置班级环境,而教师应坚持的是结合教学特点,尽可能地采纳幼儿的想法,只有这样,幼儿在享受班级环境创设的成果时才会有一种归属感,才会对自己所提供的材料有一种满足感,从而有兴趣参与班级环境创设。
  班级环境创设的构想和材料都是由幼儿进行创造的,并把他们的创意布置在班级内,幼儿无形中会有一种成就感,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班级环境。如上个学期教师为了更好地观察幼儿每天的心情变化,便提议布置一次关于幼儿心理健康主题的装饰墙,我们商量好,自己用画笔将笑脸卡和哭脸卡提前画好,然后将每天的心情告诉自己的小伙伴,再将“心情卡”粘在主题墙上。为了实现幼儿的“主人翁”作用,我鼓励幼儿画“心情卡”,他们也乐于参与到“心情卡”的制作中,非常认真。其实,班级环境创设并不难,只要你有想法,用心去做,用爱心灌注幼儿,共同完成,滋养幼儿成长,改善师幼之间的关系,就能实现以幼儿为核心的师幼共建幼儿园班级环境。
  (二)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进行班级环境创设
  三岁的孩子有强烈的依恋情感,四岁的孩子好问、爱说话,五岁的孩子善于观察。这些都是孩子年龄的特点。幼儿在刚刚入园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三岁孩子的依恋情感,父母不在身边,就会出现入园焦虑。因此,我们在创设班级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到年龄特点因素。比如,在创设“小鬼当家”主题墙,将家人的合照张贴的墙上;还可以在游戏区投放幼儿熟悉的布娃娃和毛绒玩具等,给幼儿一种回到家中的感觉;还可以多投放一些小桌子、小床、小垫子等生活用品,给幼儿一种温馨如家的感觉,缓解焦虑感。
  四、结语
  不同的环境造就不一样的人生,古人云:“出淤泥而不染”,但我们生活中看到的确是“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學区房过热,就足以说明环境的重要性,让我们携起手来,结合幼儿特点,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宜发展的班级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玉彩.区域教学快乐无限——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17).
  [2]林晓红.幼儿园班级管理优化的原则与策略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7(7).
  [3]胡娟.巧用幼儿作品美化班级环境[J]当代学前教育,2013(2).
  (责编 翁春梅)
其他文献
摘要:在德育如此重要的今天,家庭教育的价值也逐渐地显现出来。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有着良好的引导作用,其价值不可被代替。现在新技术不断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以来,学生面临的诱惑非常多,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所以要重视家庭作用,让家庭成为学生德育的阵地。  关键词:德育;家庭教育;信息技术;引导作用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大部分中学生的
摘要:在当前阶段,教学的根本是注重学生的发展。因此,为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实现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就需要各科教师依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实践性与趣味性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对该学科具有强烈的探索欲。基于此,教师就可以充分
摘要:《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学前教育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书中除了理论知识以外,还有许多的实践操作。如何做到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理实一体化、实现与幼儿园工作的无缝对接,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逐渐建立起一套适合本院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卫生保健意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幼儿卫生保健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这门
摘要:教师要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开展家园合作,加强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培养与熏陶,促进幼儿良好礼仪的养成。本文主要从建构组织网络、营造和谐环境、合理安排内容等角度阐述家园合作下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合作;生活礼仪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大方得体的举止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良好的礼仪修养也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幼儿是礼仪素养养成的重要阶段,能形成良好的行为
摘要:小学生普遍存在着问题意识淡薄的现象,他们不喜欢提问题,也不愿意提问、追问,只习惯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学生思维的根源,他们的认知活动是与问题意识分不开的。我们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之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怀疑心和竞争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好奇心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问题就相当于整个数学系统的心脏,而小学
木棉花开了,鲜红如血。  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境内,有一座壮丽雄伟的山——老山。这也是一座英雄之山。催人奋进、发人深思的老山精神,震撼、感染、激励着一代中国人。  老山位于中越边界骑线点上,主峰1422米,向北可以通视中国境内25公里的范围,向南可以鸟瞰越南老挝,是中国云南省的咽喉要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1984年4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响了收复老山的战斗,4月30日收复者阴山。中国在1
摘要:田径是小学体育课程中的重要构成,也是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锻炼项目,田径运动内容丰富,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田径都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体育课程实施的重要基础。但是很多小学生对田径都缺乏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小学田径教学的发展,立足于目前小学田径的教学背景,还需要做好田径教学的改革工作,提升小学田径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本文围绕小学田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教学,就是常见的一种教育方式。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在应用信息技术对学生教学后,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有了很大改善,但在一些細节上,仍然存在问题,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结合大数据技术,对学生以及教学方式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是必要的。因此,本文就对大数据背景下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摘要:“教育的大智慧是认识和发现儿童。”换句话说,认识和发现儿童就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不是一句空话,也不只是表面的尊重,其深度在于价值的追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立场,关注儿童生活,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合起来,提升学习实效。本文从基于儿童立场,搭建课堂预设、组织教学活动、设置课堂体验方面展开探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儿童立场;策略  “立场”,是人们认识
【摘 要】在高年级阶段,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处于比较弱的水平。这是学生本身掌握的词汇量有限,对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弱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随着核心素养教育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提出,针对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也越发受到重视。朗读教学强调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鼓励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学的魅力,感受朗读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