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三性”与英语教学的结合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deqia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一种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理想教育模式。经过全国教育工作者二十几年的努力奋斗和艰苦探索,素质教育在理论上的探讨已获得了不少共识,在实践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本文就素质教育的几个基本特点,谈谈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谨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对全体人民,就学校课堂教学而言,是指面对全体学生。因此,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就应该体现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课堂中获得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能力。我认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要努力创造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做好参加“交际”的心理准备。所以,一节课的头几分钟,教师最好能够适当地进行全班提问,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交际”的主体,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听懂,师生的话题则应该尽可能简单且贴近生活,而且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这对于他们掌握基本的日常用语尤其重要。如果不能掌握基本的日常用语,交际就无从谈起。在进行实际操练即意义操练中,由于时间关系,师生之间的操练即相互问答,教师要给上、中、下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进行交际,不能只顾尖子生而忽视中、下水平的学生。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我们的英语教学依然是少数人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是指在教育中向学生提供 “基本素养”,让学生拥有“一般学识”即(general learning)。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适用英语的能力。以这种教学目的为依据修订的现行初级中学英语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质教育的教学素材,课文内容大多都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在教学时努力使学生在机械操练和意义操练中熟练掌握一些基础的日常用语,力争达到运用自如。如果学生掌握不了最基础的日常用语,就无法跟商家打交道,更不用说进入哪个职业领域工作了。所以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基础性。
  三、“全面性”是素质教育的另一个基本特点
  这里的“全面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和提高所有学生的素质,这一点在前面论述的“主体性”中已提出看法,这里不再重复;二是使学生的所有素质都获得培养和提高。即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首先,社会文化素质方面在英语教学中体现为:第一,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和教材上出现的英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尽量用最浅明的语言讲授最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第二,具有用英语进行听、读、写的初步交际能力。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素质呢?首先,要激发学生学英语和用英语、说英语的欲望,在这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及自己与外国人交往的有趣故事,让学生自己去想象能用英语与外国人交谈的非凡场景和骄傲感。就这点而言,我的感触很深,我的第一节课并没有讲课,而是跟学生“聊天”。当我问他们喜不喜欢学英语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不喜欢,理由是太难了,即使有少数学生做肯定回答,但也是隐约带着一丝无奈的滋味。可是,当我跟他们讲起我在大学时与外国教师的学习乐趣后,再问他们同样的问题,他们的回答不再那样勉强了,还伴着一颗纯真的好奇心。可见,如果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就犹如抓住了“牛绳”,他会慢慢地跟着你的思路走。其次,要培养学生交际的信心和胆量。面对尖子生,我们提出的要求可以高些,但就学困生而言,教师应根据其水平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且尽可能多说“Very good!”因为对一个学困生而言,教师首先不能责怪,更不能鄙视,而应恢复他的自信心。就像《好老师宣言》中说的“当我用赞扬和鼓励使你的自信心差不多饱和的同时,就是我用大量知识填满你大脑容量的时候……”所以,英语教师应尽量鼓励英语初学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全面培养学生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化素质。
  虽然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广大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的高低,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耳听不懂,口不能言,两极分化严重,语言运用能力极差,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教学评估制度的不断完善,在国家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经过全国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特别是英语教师的努力,英语教学必能很好地与素质教育相融合,朝着健康的科学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黄 晓)
其他文献
初中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快速变化,已有了自己对社会和生活的初步意识,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对其进行情感教育,要以积极的心态、感人的话语、生活的典例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投入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只有在教学中落实了情感教育,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重要,也才能构建我们的和谐课堂。  一、有趣的情境设置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情境的设置,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学科很有意思,能使学生
新课标在甘肃已经实施几年了,其中语言的表达运用依然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就是《考试大纲》中要求的语言表达运用方面的一项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本考点
这是一个数据化时代。有些数字只为使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有些数字则提醒我们所经历的发展和变迁。又是一个“三八”妇女节,这样一组数字让我们对广东海事的女职工更多几分了解,也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然而,笔者在多年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感觉到绝大多数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与总目标的要求相距甚远。因此,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应首先从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入手,特别是从“理解式背诵”方面入手。  一、背诵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我们知道,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
现在,中小学教师正经历着一场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推行使他们获得一个过去任何时候也无法相比的施展和发挥空间,毫无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给予他们生存必要的养分?这是难题。但我始终信奉“亲其师方可信其言,信其言方可悟其道”,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期待自己的课,这就要使自己成为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生命价值、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生活和课堂充满活力、充满阳光,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个人素养?那就是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形象、丰富的情感、豁达的胸怀、广博的知识以及睿智和幽默。  一、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形象  
当校长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当好一位校长。如何当好校长呢?这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不同的人,当着不同的校长,看法也不尽相同。在思索中摸索,在摸索中思索,我对如何当一位好校长产生了自己的想法。  一、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情怀,就没有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校长。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动物的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圣人。我觉得,作为校长,不仅要爱学生,也要爱教师
自从国家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以及将新教材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后,初中英语的基础教学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水平并不相同,由此造成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差异教学属于比较新颖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主要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出发点,并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帮助,从而确保各个学生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对初中英语教学和差异教学法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在
作文教学是个盲区。我总结出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写作不感兴趣,“谈文色变”  每次布置作文,学生都会发出声声哀叹:“又写作文了!”“我不会写!”看着学生一张张哀怨的脸,我反思:他们这是怎么了?是惰性在作怪,还是在写作中缺乏成就感?或许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  2.下笔时不知写什么内容  每次布置学生写作,总会发现有的学
曾有个母亲带着她9岁的儿子去见爱因斯坦,向他讨教如何让她的儿子在数学方面更上一层楼。爱因斯坦说:“给他讲故事吧。”这位母亲不明白,依然缠着爱因斯坦讨教。爱因斯坦说:“如果你想让孩子聪明,就给他讲故事;如果你想让他拥有智慧,就给他讲更多的故事。”  十六七岁的高中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几乎都不喜欢老师讲大道理,而故事却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目的。在课堂上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