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概念本质 实现深度学习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ra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概念教学主要应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就速度这一概念教学来说,这三个问题即速度是怎么产生的,速度是什么,速度应用在哪些地方.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速度教学中,我们以三只小动物的行走路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速度的产生;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验速度是什么;借助生活中的参照,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应用.学生在探寻概念本质的学习活动中,可实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概念本质;深度学习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知道“速度”的表示法,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2)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速度=路程÷时间”,并能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建立初步模型化数学思想方法.(4)在交流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构建并运用“速度=路程÷时间”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体会速度的产生
  1.体会只比较时间,无法得出结果
  师:今天,松鼠、小猴和小兔约着一起到公园玩,特别开心.松鼠从家到公园用了4分钟,小猴从家到公园用了4分钟,小兔从家到公园用了3分钟.(一边出示信息,一边读信息)
  根据这三条信息,你认为谁走得快?谁走得慢? 生:小兔走得最快.
  师:赞成小兔走得最快的请举手.(班里绝大多数学生举了手)请你说说理由,为什么你认为小兔走得最快?
  生:因为小兔从家到公园只用了3分钟,小猴和松鼠从家到公园都用了4分钟,小兔花的时间比较少,走得比较快.(板书:时间)
  师:你的意思是时间短就一定走得快,对吗?
  谁有不同意见,你是怎么想的?生:我觉得是不一定的.因为从家到公园的距离还不能确定.
  师:他刚才说的话,谁听明白了?
  生:他的意思是小动物们从家到公园的路程还不知道,不能比较出快慢.
  师:什么是路程?(板书:路程)
  生:从家到公园的距离.
  师:对,从家到公园的距离是路程.其实,人走过的或者是交通工具行驶过的距离都是路程.
  小结 看来比快慢如果只比时间还不够,我们还得知道路程.
  2.体会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
  出示信息:松鼠家到公园的距离是280米,小猴家到公园的距离是240米,小兔家到公园的距离是240米.
  师:他们的目的地是公园,给出了三个数据,现在你知道三只小动物从家到公园的路程有多远?
  学生汇报.
  师:我们先把这些信息整理在表格里.
  既然知道了他们从家到公园的时间,也知道了他们三个从家到公园的路程,不通过计算,你能判断谁走得快谁走得慢了吗?
  师:大家差不多都有想法了,现在我们以4人为一小组,在小组内讨论讨论.讨论的时候要说清楚你们是怎么比的,谁和谁比,怎样比.
  (小组讨论).
  师:怎么样?讨论出结果没?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先说说结果吧,你们认为谁是最快的?生:小兔.(板书:小兔)
  师:现在认为小兔最快的请举手.(近半数学生举手)没举手的同学,你们认为谁走得最快呢?
  生:松鼠.(板书:松鼠)
  师:谁是最慢的?
  生:小猴.(板书:小猴)
  师:支持的请举手.(绝大多数学生举手)
  现在我们来讲讲理由,说清楚谁和谁比,怎样比.
  生:松鼠和小猴相比,他们都用了4分钟,然后280米比240米长,所以松鼠更快.
  师:你的意思是他們俩都用了4分钟,这时候时间是一样的,时间一样的时候,就比他们的路程,谁的路程长,谁就比较快,所以松鼠和小猴比,松鼠更快.接着又是谁和谁比?
  生:小猴和小兔走的路程是一样的,都是240米,小兔用了3分钟,小猴用了4分钟,所以小兔比较快.
  师:他说的,谁听明白了?
  生:小猴和小兔走的路程都是240米,小兔花的时间比较少,所以小兔走得比较快.
  师:那现在看出来了,松鼠比小猴快,小兔比小猴快,那可以说明谁最慢呢?
  生:小猴.
  评析 速度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要有速度?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一个疑问.为解决学生的困惑,着眼于学生的认知起点,执教者通过两个问题情境:出示时间,比一比,谁走得快?出示时间和路程,比一比,谁走得快?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深入感知速度的产生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建立速度模型
  1.初步领会速度的概念
  出示信息:280÷4=70(米),
  240÷3=80(米).
  师:这里算出来的70米和80米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70米表示松鼠每分钟走70米, 80米表示小兔每分钟走80米.
  师:现在能比较他们的速度了吗,为什么?
  生:现在比的是每分钟走的路程.按照之前说的,时间一样,就可以比了.
  师:的确,我们就把他们的时间都变成了1分钟,时间一样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比路程了.他们是怎么算出来的?280表示什么?4是什么?算出来的表示什么?240表示什么?3是什么?算出来的表示什么?
  你能用这种方法算一算小猴每分钟走的路程吗?
  生:240÷4=60(米).
  师:这个60米表示什么?   生:表示小猴每分钟走60米.
  师:算出了他们每分钟走的路程,现在我们就能比较出小兔是最快的,小猴是最慢的.
  师:这个每分钟走多少米在数学上有个属于自己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生:速度.
  师:对,就是速度.(板书:速度)比如,每分钟走70米就是松鼠走路的速度,每分钟走80米就是小兔走路的速度.
  你能照样子说一说小猴的速度吗?生:每分钟走60米就是小猴走路的速度.
  2.认识速度单位,并会表示速度单位
  师:比快慢,实际上就是在比较他们的速度.
  出示信息:神舟七号飞船5秒飞行40千米;小兰骑自行车2小时骑16千米.
  他们的速度你会求吗?在这个题目里,你能找到他们的时间和路程吗?在学习单上算一算.
  生: 40÷5=8(千米),16÷2=8(千米).
  师:那也就是神舟七号飞船和小兰骑自行车的速度都是8千米,他们一样快?生:速度不一样,神舟七号飞船是1秒飞8千米,小兰是1小时骑8千米.
  师:为了便于比较,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学生修改.)加了一个斜杠,加了个时间单位,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
  生:这样可以直接看出速度是相对于每秒还是每小时,很方便.
  师:前面表示路程单位,后面加了个时间单位,中间加斜杠,就变成了速度单位.在数学中,我们就用“千米/秒”“千米/小时”“千米/时”这样的单位表示速度.
  在你们的学习单上改一改吧.这要怎么读呢?
  (神舟七号的速度读作8千米每秒.)小兰骑自行车的速度是8千米每时.
  这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把松鼠和小兔的速度也用速度单位改一下.你知道他们都表示什么意思吗?(生回答)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速度吗?
  生:每分钟走的路程;
  每秒走的路程;每小时走过的路程.
  师:像以上这些“每小时走的路程”“每分钟走的路程”“每秒的路程”都是速度.
  评析 学习速度的概念时,教师先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每分钟走多少米”建立速度与文字表述之间的关系,借助这一文字表述,让学生对速度有初步的感知.接着通过公式等理解速度,即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最后,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出速度单位,促使学生对速度进行深度理解.
  三、运用新知,理解速度的意义
  1.生活中的速度
  师:同学们,当根据路程和时间不能直接比较快慢时,我们认识了速度.其实现实生活中,速度无处不在.你还在哪儿见过速度?
  生:跑步的速度,汽车的速度……(出示信息:100米/分、60千米/时)
  师:老师这儿也准备了几个速度,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速度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汇报.)
  师:10千米/时和350千米/时谁更快?
  生:350千米/时更快,因为它表示1小时行驶350千米.
  师:其实这些速度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出行方式的速度.(出示图片:步行、自行车、汽车、高铁)
  请你连一连,也可以同桌交流.
  你们觉得该怎么连?先连什么?
  生:人步行100米/分,因为这个速度最慢.
  高铁的速度最快,是350千米/时.汽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剩下10千米/时是自行车的速度.
  师: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出行方式的速度.
  2.感受速度的辩证统一
  师:出行方式的日新月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比如武义到北京有1500千米.如果让你从武义到北京,你会选择哪种出行方式?说一说你的理由.
  生:我会选高铁.因为高铁很快.
  师:李叔叔在6小时内从武义到达北京,你觉得他会选什么交通工具?生:高铁,因为高铁快.
  师:李爷爷夫妇结婚纪念日准备花一个月的时间出去旅行,可以选什么交通工具呢?
  生:时间这么长,可以慢慢来,选择汽车,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
  师:既然汽车、高铁速度这么快,这么方便,那走路、骑自行车还有必要吗?
  生:有的,比如很近的地方就可以走路或者骑自行车.
  师: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有时候我们赶时间,就会选择速度快的交通工具,有时候我们想慢慢地欣赏沿途的风景,就可以选择速度慢的交通工具.
  评析 这一环节是學生对速度理解的应用环节,教师先借助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交通工具的速度让学生理解速度,接着通过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理解速度快与慢的辩证统一,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问题情境导入,比一比,谁走得快?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充分感知速度产生的必要性.二是让学生深入理解速度概念.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速度就是每分钟走了多少米.通过公式理解速度就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三是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理解速度的数量化,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建立速度的参照,并通过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理解速度快与慢的辩证统一.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这样三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在多元中理解,在生活中应用,从而真正做到探索速度概念的本质,达到让学生深度学习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要立足于素质教育改革及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形势,突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指引初中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及思考,以促进数学知识点的内化,有效地发展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联系数学思想、数学活动,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为初中生深化数学知识学习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本文在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研究的过程中,联系数学核心素养开展数学课堂教
【摘要】小学阶段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归根结底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求品立德中增长智慧,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巴学园教育;培养措施;多彩课题  一、培养内容  本着为学生成长负责的责任意识,我校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工作之首.于是,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确定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内
【摘要】高中数学多样化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是推动高中数学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有效举措.多样化课堂教学策略一方面能够有效改善当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升与发展.本文从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背景入手,简要提出了高中数学多样化课堂构建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力求改善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突破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困境.  【关键词】高中数学;多元策略;多样课堂;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现代教育理念下,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已然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为追求所谓的“高效”,简化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活动,还有部分教师为“省事”,用师生对话和做题替
【摘要】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引导、培育是学生认知思维优化中的关键因素.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引导培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认知素质,并锻炼其一定的思维逻辑能力.此次研讨探究基于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引导培育现状,开展深入研讨剖析,进一步概述引导、培育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关键性,由此提出现今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引导培育阶段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系统的引导、培育小学生数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农村学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差,教学效果不明显.探索新型高效和谐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必须直面的迫切问题.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打造高效和谐的、动态的、生长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值得关注的.本文探讨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设计进而引导并激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率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教学工具“交互式白板”逐渐出现在大大小小的课堂中,然而学者对交互式白板应用的研究很少涉及其劣势和问题,因此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背景,以希沃白板为例,在了解了小学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和数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其在课堂上使用的利与弊.一方面,希沃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形象化、互动多样有趣、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系统、功能强大、资源丰富等优势;另一方面,它也有成本高、要求高、容易过度
【摘要】模型素养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如果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借助几何直观,把问题转化为直观的模型,那么学生就能将遇到的数学问题在思想上进行整体的把握、理解,学会通过模型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借助几何直观促进知识建模的策略研究,继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几何直观;建模;课例  一、问题的提出  
【摘要】 现如今,信息技术不仅遍布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更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为教学提供了巨大的助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还能给学生以更加直观的印象,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可以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许多探究性的内容.如何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数学探究性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是摆在数学界面前的一大问题.本文借助案例,试图研究这一问题.  【关键词】数学探究;情境教学;合作交流  【基金项目】本文系厦门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探究活动教学研究》  新课程标准中增加了许多探究性的内容,加强了过程性目标的要求.许多数学问题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