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中的伦理价值观探析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ey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它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的社会情况,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我们研究古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史料。史诗的第一部分《伊利亚特》以特洛伊战争中两位英雄人物阿喀琉斯和阿伽门农之间的争端为主线;史诗的第二部分《奥德赛》以战争结束后,英雄奥德修斯返回故乡与妻儿团聚的故事为主线。《荷马史诗》中的伦理价值观值得我们探析,其伦理价值观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史诗中存在众多对神的描写,体现出了崇拜神灵的伦理价值观;第二,史诗中体现出了崇拜英雄的伦理价值观,代表氏族理想的英雄们拥有众多美德和荣誉;第三,史诗中体现出了注重血缘、出身的伦理价值观。这些伦理价值观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荷马史诗》 崇拜神灵 崇拜英雄 血缘关系 伦理价值观
  一、《荷马史诗》文本概述
  (一)《伊利亚特》:一个女人所引发的战争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的妻子海伦,因此掀开了特洛伊战争的序幕。《伊利亚特》主要讲述战争进行到第十年的最后一段时间里所发生的事情。希腊军中的两位英雄阿喀琉斯和阿伽门农因争夺一个女俘而争吵结怨,阿喀琉斯拒绝参战。此时,特洛伊人在宙斯的保护下取得不断的胜利,希腊军队被逼到海边的狭窄地段。为解除希腊军队的危机,帕特罗克洛斯代替好友阿喀琉斯出战,结果不幸阵亡。阿喀琉斯悔恨不已,决定重新参战,最终杀死了特洛伊的赫克托尔王子。《伊利亚特》最终以国王普里阿摩斯赎取儿子赫克托尔的遗体并为其举行葬礼而结束。
  (二)《奥德赛》:一个英雄的回家之路
  战争结束后,希腊军队得胜而归,大多数人都回到家园,然而英雄奥德修斯却在归家途中遇到各种艰难险阻而漂泊十年之久。他在漂泊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事情,如逃离独目巨人境、战胜魔女基尔克、克服海妖塞壬美妙歌声的诱惑、穿过海怪斯库拉和卡吕布狄斯的居住地、摆脱神女卡吕普索的羁绊。最终,奥德修斯回到故土伊塔卡,和儿子特勒马科斯一起,杀死了那些纠缠他妻子、挥霍他家产的求婚者。
  二、《荷马史诗》中伦理价值观的三条线索
  (一)崇拜神灵的伦理价值观
  《荷马史诗》描写了许多神力对现实世界的干涉以及神与人交往的情景,“神性”成为荷马史诗中不少故事情节的推动力。因此,史诗体现出崇拜神灵的伦理价值观。
  1.神灵地位崇高
  从《伊利亚特》的开头我们就能发现“神”在古希腊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女神啊,请歌唱佩琉斯之子阿喀琉斯的致命的愤怒。”“是哪位天神使他们两人争吵起来 是勒托和宙斯的儿子。”古希腊人把神灵尊为自己的祖先,并引以为豪。史诗把众多英雄人物描绘成神的孩子,如英雄阿喀琉斯是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儿子、英雄埃涅阿斯是美神阿弗洛狄忒的儿子。
  2. 神灵无处不在
  史詩中的每一卷都少不了各类神灵的作用,许多重大事件中都有神灵的参与,任何大事的成败都少不了神力在背后的帮助。在《伊利亚特》中,爱神阿弗洛狄忒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希腊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的妻子——美丽无比的女子海伦,于是墨涅拉奥斯的兄长、人民的国王阿伽门农率领联军进军特洛伊,由此发动了特洛伊战争。《奥德赛》中,智慧女神雅典娜化身为奥德修斯的故友门特斯,在得知无赖的王公贵族向奥德修斯美丽的妻子求婚时,给奥德修斯的儿子特勒马科斯出主意赶走求婚者,并且帮助特勒马科斯外出探寻父亲奥德修斯的音信:“现在你认真听我说,按照我的话行事。明天你召集阿开奥斯英雄们会商,向人们发表讲演,求神明为你作证。”“我还有一个周密的建议,希望你听取。你准备一条最好的快船,配桨手二十,亲自出发去寻找漂泊在外的父亲,也许会有人告诉你消息,你或许会听到宙斯发出的传闻,他常向凡人传信息。”神在主导人物命运的时候常常直接介入人物的争斗,改变事件原本的走向,或者决定事件的成败。
  3. 神灵不容亵渎
  史诗中的人虽然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但是他们的命运在这个意义上是完全掌握在神手中的:神的力量远超凡人,凡人不能有反抗神或者对抗神的想法和行动。神灵是不容亵渎的,如果哪个人招致神灵的愤怒,神灵就会降下灾祸惩罚他。正如《奥德赛》中描述的那样:“但他费尽了辛劳,终未能救得同伴,只因为他们亵渎神明,为自己招灾祸:一群愚蠢人,拿高照的赫利奥斯的牛群饱餐,神明剥夺了他们归返的时光。”
  (二)崇拜英雄的伦理价值观
  《荷马史诗》体现出崇拜英雄的伦理价值观,它可以说是一部英雄的史诗,用浓墨重彩的笔调描写英雄的形象,表明英雄在事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主导地位。史诗中的英雄们包括国王和勇士,他们在战场上胆量非凡、英勇斗争、功勋卓越,为自己的家园做出巨大的贡献。他们拥有无上的荣誉、丰厚的财产和丰富的特权,可以继承土地、城堡、牲畜、奴隶等。
  1.英雄具有众多美德
  英雄们十分勇敢,具有进取精神。在荷马笔下,勇敢是英雄们必备的特征,是英雄们的首要美德。“要成为善的,个人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在和平时期,都必须是勇敢、技艺娴熟和成功的人。”
  英雄们友爱,重视友谊。在荷马笔下,友爱将英雄和他人连接在一起,友谊关系有的时候比生命更可贵。明知可能会在战争中失去生命,阿喀琉斯依然选择为朋友报仇。“‘友谊原则’是伊利亚特后半部分阿喀琉斯重新参战的动因,以及此后一系列事件如侮辱和归还赫克托尔尸体背后的基础。”
  2.英雄的荣誉不容侵犯
  作为英雄的国王和勇士,在战场上、在保卫家园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所以他们被人崇拜,并且享有无上的荣誉。英雄的荣誉、财产等不容侵犯,正如《奥德赛》中依塔卡王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艰难返回家园后发生的那样:奥德修斯现身惩罚求婚者之后,人们陷入恐惧,提出要用赔偿的方式宽慰奥德修斯的心灵。奥德修斯回答道:“即使你们把全部财产悉数作赔偿,外加许多其他财富,我也不会让我的这双手停止杀戮,直到求婚人偿清自己的累累罪恶。”奥德修斯和他的同盟者杀掉了向他的妻子佩涅洛佩求婚的众人,正是因为这些求婚者侵犯了他的荣誉,觊觎他的王位,并肆意消耗他的财产。   在古希腊人看来,财产也是一种荣誉,而荣誉又代表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一旦一个人的荣誉被剥夺,那就意味着他在物质上也近乎贫穷甚至赤贫,有时还可能意味着迅速的死亡。”因此,当荣誉受到侵犯时,英雄往往会进行强有力的反击和报复。
  (三)注重血缘、出身的伦理价值观
  《荷马史诗》体现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伦理价值观。从史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人比较注重血统,《荷马史诗》中有众多对血缘关系的描写。
  史诗对于英雄人物的描写有一种惯用的方式,如克罗诺斯之子宙斯、赫拉之子赫菲斯托斯、奥德修斯之子特勒马科斯、阿特柔斯之子阿伽门农、涅斯托尔之子皮西斯特拉托斯、普里阿摩斯之子阿勒珊德罗斯等。这种“某某之子”“某某之女”的描述,将英雄人物的血缘关系表达出来。正是因为忒提斯和阿喀琉斯的母子关系,使得忒提斯请求宙斯关照阿喀琉斯;正是因为库克洛普斯是波塞冬的儿子,所以波塞冬会义无反顾地阻挠奥德修斯。
  荷马笔下的英雄们在对话的过程中常用的方式就是询问出身。在《伊利亚特》中,狄奥墨得斯在战场上询问格劳科斯的出身,格劳科斯回答道:“希波洛科斯生了我,我来自他的血统……这就是我自豪的世系和我出生的血统。”两人本来并不认识,当他们得知两人的祖辈私交甚好后,避免了兵戎相见的局面。
  三、《荷马史诗》伦理价值观评析
  《荷马史诗》是人类童年时期的艺术创作,诸神和英雄是史诗中的主角。人物们认为神灵至高无上,但神灵也有自己的偏爱;英雄拥有众多美德,但英雄也并非是完美无缺的,这肯定了人的价值和个性。血缘、出身在史诗中占有重要地位,追求荣誉、拼搏进取和英勇无畏等精神教化了整个希腊民族。《荷马史诗》在歌颂英雄的同时,也表现出人们作为英雄后代的自豪感,激励后世人们像英勇的祖先那样去进行斗争。
  参考文献:
  [1] 荷马.荷马史诗·伊利亚特[M].罗念生,王焕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 荷马.荷马史诗·奥德賽[M].王焕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 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M].龚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 徐慧敏.德性与正义:荷马史诗中的伦理思想探究[D].吉首大学,2016.
  [5] 刘小峰,陈少明主编.荷马笔下的伦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作 者: 邓婉擎,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赵煜,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编 辑: 赵斌 E-mail:mzxszb@126.com
其他文献
摘 要:元稹与李商隐分别是中唐和晚唐杰出的诗人之一,他们在悼亡诗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悼亡诗在他们二人的诗歌创作中也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运用比较研究法,辅之以文本细读法,以元稹及李商隐的悼亡诗为研究对象,对比二人悼亡诗创作上的不同。二人悼亡诗创作的相异点体现在风格、语言、情感等方面。风格上,前者是直叙、明晰,后者是婉曲、含蓄;语言上,前者平实,后者浓艳;情感上,前者是自责与丧子之痛,后
期刊
摘 要: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自然意象为例,从语言风格、表达形式等方面对中西方诗歌中自然意象的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自然意象在中国新诗中的传承和创新,认为中国新诗与西方诗歌在文学特征上存在一定共性,但同时又蕴藏着中国古代诗歌的自然意象之美,在传承过程中增添了创新的元素,实现了对中西方诗歌自然意象的现代性化用。  关键词:自然意象 中西方诗歌 中国新诗 传承 创新  意象是诗歌
期刊
摘 要: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厄榭府的崩塌》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巧妙地运用话语转述方式对故事中的声音进行操控,将故事的恐怖氛围营造得淋漓尽致。小说中多处使用话语转述,将人物的声音压低,在言语行为叙事转述和间接引语的压抑叙述下,衬托出厄榭府的寂静和叙述者的紧张。小说中直接引语的设置,制造了突然出现的声音,使得故事场景更为惊悚,也拉近了读者与故事的距离。厄榭府与其主人公的声音互相融合,影响并完善了叙事声音
期刊
摘 要:《大海啊,大海》是英国作家艾丽斯·默多克于1978年荣获布克奖的小说。它讲述了一名典型的默多克式的权力家查尔斯·阿罗比执迷于构建一个“理想的家”,但最终失败的故事。本文拟从默多克的道德哲学出发,借助“家”理念的相关社会学和女性主义批评成果,聚焦查尔斯的寻“家”之旅,探寻查尔斯寻“家”不得的根源。本文认为默多克通过记述查尔斯的寻“家”之旅,指出了现代人对“家”的概念的认知误区,并借此引发对“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社会格局的变化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体多元化的现状已经形成。辨析清楚媒体多元化的成因,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这一现状的了解,并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面对媒体多元化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媒体 多元 现状 思考  一、媒体多元化的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格局的变化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体多元化的现状已经形成。媒体多元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予以考察,比如媒体的存在形态有纸媒、新媒体、影视媒
期刊
摘 要:《阿Q正传》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是最早向世界传播的中国现代小说。阿Q是文学典型,是20世纪20年代启蒙思潮、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思潮中的一面镜子。1981年,《阿Q正传》被改编、拍摄成为电影后,《阿Q正传》的讽刺艺术通过影像得到表达,阿Q的形象深刻地留在人们心中。在此过程中,电影《阿Q正传》对原著的意义转换使其仍具时代意义,不失经典的地位。电影《阿Q正传》对原著的讽刺艺术进行继承、创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美国Grice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为理论,以电影《七月与安生》中人物会话为实例,重点分析人物会话对各项合作原则违反所表达的会话含义。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说话者可以通过对会话合作原则的违反成功表达特定的会话含义,由此小说作者通过安排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以及表现主题。  关键词: 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 主题  《七月与安生》是根据庆山(安妮宝贝)原著小说改编而成的电
期刊
摘 要: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系统地提出了“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概念。其后,这一领域的研究与探讨从未停止。本文在介绍福斯特的文学人物形象划分的同时,纠正了普遍存在的对这一理论的误解,并结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两种人物形象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扁平人物 圆形人物 《小说面面观》  一、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阐释  1927年,英国小说理论家福斯特在剑桥大学做了题为“小说面面观”的讲座。其后这次
期刊
摘 要:大自然作为文学创造的源头,无论是中国诗人,还是日本歌人都会从自然之中获得创造灵感,咏自然之景、自然之物,抒个人之感更成了创作诗歌的一个不变基调。《万叶集》中的咏物歌,是在中国咏物诗的影响下形成的,但在《万叶集》中吟咏次数超过梅花,樱花的“萩”,却很少在中国诗歌中被吟咏。本文将通过《万叶集》中有关“萩”的和歌,浅析 “萩”在日本和歌中被赋予的意象,展示一个不同于中国的“萩”花。  关键词:萩
期刊
摘 要:文学人民性思想是普希金文艺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贯穿于普希金文艺创作的整个过程。《鲍里斯·戈都诺夫》是普希金的代表性剧作,也是俄国历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悲剧,对俄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张铁夫先生提出的普希金文学人民性思想为出发点,旨在通过文本研读和理论分析对普希金剧作《鲍里斯·戈都诺夫》所蕴含的人民性思想进行解读。  关键词:普希金 《鲍里斯·戈都诺夫》 人民性  普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