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言表达与智慧创想共生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ao_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学习的外延是丰富多彩的生活,语文学习的丰富和深刻有赖于课外的阅读和积累。《语文书里的故事》是一篇习作教学,在课前,学生已经带着一颗探求的心走进了语文书中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并利用课外的时间走进了课外读物、网络,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获得了新的知识,真正地从语文书中走出来,向更宽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中漫游。我们要让习作课不断地向课外拓展,同时,也要让课外阅读有效地向课内渗透。只有这样,学生
Host: Nijmegen in the Netherlands is not a big place. But it’s big enough for 50,000 Dutch people to be spending four days walking around the tow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in the east of the country.
关键词: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推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3-0061-04  课前思考: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他们已有的知识应该得到尊重和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习原点,找准教学起点,帮助学生做好知识间的衔接。“长方体的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由二维向三维发展的重要转折阶
摘 要:记叙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叙文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小学阶段,学生对记叙文非常感兴趣,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探索文章内容,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合理规划教学形式,这样学生才能切实投入到阅读学习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感知。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动权;社会生活;契机;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
摘 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加大传统文化内容,经典文言文篇幅由原人教版的4篇增加到14篇,学习文言文的学段也从高段提前到中段。学习文言文学段的提前、篇幅的增加、内容的增强,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做好文化的传承,为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打好底色,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和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进而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
新课改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起来,真正体验学习,感悟生活。  笔者认为,有效的情感互动、智力互动和思维互动是提高思品课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初中思品课堂上的“互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形式单调、内容贫乏、深度不够、广度不够,有待改进。  一 分析学情,关注差异  一般政治教师带的都是6~7个平行班,在不同的班级情形就截然不同。同样教学内容,有的班级,学生们能积极参与,在快乐的欢
摘 要:要想使我们的教师专业成长形成良好态势,必须建立连续的、动态的、完整的、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岗位培养长效机制,必须和教师的自我现实的需求紧密结合,实现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增长与其年龄的增长同步。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岗位培养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5-0017-02    时至今日,几乎所有的上观摩课的都是青年教师,用
摘 要:“课题研究”是规范教学管理、深化教学研究的有力依托。但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却有赖于“课题研究”工作的科学设计与管理。为了有效提升课题研究质量,使课题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我们要积极探索课题研究管理策略,在区域内尝试:横纵结合,多角度实施管理;科室联动,多渠道整合资源。使区域课题研究工作因管理而精彩。  关键词:课题研究;管理策略;研究质量  中图分类号:G40-0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作者幼時跟母亲住在苏格兰,生活贫困。10岁时,由于伯祖父(第5代拜伦男爵)去世,没有子嗣,作者便成为第6代拜伦男爵,继承了纽斯台德寺院、罗岱尔两处房产和两千多亩土地(诗中“丰熟的田畴”指此)。   I would I were a careless child,   Still dwelling in my Highland cave,   Or roaming through the du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1)08—0122—07  在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中,技术持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功用。从恩格斯撰写《自然辩证法》为科学技术争取“生存权利”开始,人类不仅经历了两次历时性科技腾飞,还正在继续健步迈向第四次科技革命。人类虽已身处技术空前便利的智能时代,但亦从未停止思考“技术进化”与人类解放之关系问题,尤其是经典的“技术异化”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