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强占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ah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八年级的新课程培训中,一位年近50岁、在武汉市颇有影响的陈老师,为我们示范了一节文言文《<李将军列传>选段》。一上课她就娓娓道来,师生互动十分和谐,体现了其深厚的文言文教学功底。要不是遇到一个特殊问题,这堂课在我看来近乎完美。
  那是带领学生疏通文意后进行角色体验时,为了深化学生的认识,陈老师问大家:“是什么原因使李将军在受伤的情况下能一跃跳上胡儿的骏马逃离?”学生纷纷举手作答。
  “因为李将军力大无比。”
  “因为李将军很灵活。他让胡人一点儿准备都没有。”
  “因为李将军善于抓住时机。”
  “因为胡人低估了李将军的实力,胡人在抓住受了伤的李将军后,认为万无一失,就放松了警惕性。”
  ……
  陈老师对这些可能性的答案都作了肯定的评价。就在大家都热热闹闹地说出答案之时,突然一个学生不紧不慢地冒出了一句:“老师,我认为是李将军的运气好。”可能是因为这一个答案出乎老师的预料,陈老师想也没想就果断否定了,“怎么是‘运气好’呢?明明是靠的实力嘛!”听老师这么说,其他同学都笑了起来。那位同学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自己的头,也自我解嘲地笑了。
  尴尬过去了,回答在继续。学生的思路犹如拧开的水龙头,各种鲜活的思想不断涌现。但我以为,其中“运气”一说是最为精彩的回答,它犹如人们平日里常讲的笑话,以笑的形式出现,却又能留下许多令人回味的思考。“运气”一说,乍听起来让人觉得好像在贬低李将军,其实不然。《辞海》中对“运气”一词的解释是:“命运,机遇”。“机遇”一词蕴涵着许多不可琢磨的成分,如“机遇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靠人去创造的”,“机遇总青睐那些努力的人”。如此种种,不正是偶然之于必然吗?李将军若没有实力,即使胡人再轻视他,他也是逃离不了的。胡人的放松与李将军的非凡爆发力是不是“运气”之中人们无法估量的不可琢磨的成分?这位学生在感知到这两点后,用赋有个性的一词“运气”将之概括,言轻则意重啊。
  “运气”一说的产生,应该理解为学生在陈老师激发之下自然生发出的思想火花。这一点可能连陈老师也没有发现,因为自然生发之物是隐现的,是源自学生内心情感和知识结构的变化的,学生说出的这一答案正是这种变化的外显。这就是课堂上最为宝贵的生成性资源。遗憾的是,陈老师忽略了它。假如陈老师意识到了这一点,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一次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呢?当学生提出“运气”一说时,老师是否可以将这个“球”抛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辨知呢?当然可以。如果是这样,很多学生自然就会产生如陈老师先前一样的想法,进而与其争辩。这一场争辩不正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吗?学生在思维极其活跃的状态下进行讨论,兴趣自然浓厚,当然就更容易生发出更有价值的观点。如果最后老师总结出“运气不是等来的,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靠自己去创造的;没有实力,即使运气来临,你也是抓不住的”这样的结论,学生是不是就主动感知和接受了一场价值观的教育?一点星火,不就在老师的拾掇之下燃烧起来,照亮了整个课堂,也照亮了学生的生命?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有思维、有个性的人。他们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若机械地按事先预设好的教案来执行,忽视学生学习的动态和生成性,势必会抑制学生的发展,也会使学生丧失兴趣。这一轮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课堂动态生成”,它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是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价值的。它要求我们老师站在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
  当学生脱口而出一些令老师意想不到的话语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分析原委,准确判断,然后选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从这一意义上推开去,教师的倾听比阐述更重要。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都是有价值的。合适的教学策略必定是结合了文本、学生自身思想现状及社会价值取向的。对学生在课堂上自然生发的思想和观点,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和延伸,这就必定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提高自身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动态生成”的观点,不仅是对学生生命的关注和尊重,更是对我们老师的关注与鞭策!
  课堂上学生答问是一种教学反馈。这种反馈反映了学生思维的变化轨迹,也是对老师进行下一步教学的暗示。若学生的回答义项趋于老师,则暗示老师的讲授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若回答义项与老师的意向相悖,则暗示老师的讲授应作调整;若回答义项大于老师的意向,则暗示学生的认知空间还有许多许多。老师在处理前两类情况时是容易的,但往往会忽视第三类情况。事实上恰好相反,第三类学生的思维具有最大的拓展空间,面对这种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我们老师,怎么能用一句简单的话给强行占领呢!
其他文献
一、创设情景,体现“快乐”的思想    快乐体育教学是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立足尊重学生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
期刊
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动力,兴趣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兴趣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一、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1.以歌激情  唱歌能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满足,并产生兴奋情绪。因此,课前一首英文歌,是组织教学的好方法,它可以使学生精神饱满,思想集中,缓解紧张情绪,减少疲劳,以充沛的精
期刊
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动力源,是学生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人们认识一个事物、接受一门知识,首先来自兴趣。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起来就轻松愉快,思维也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从教学的角度讲,兴趣关系着一堂课的成败,因而,作为教师,就得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兴趣的桥梁。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兴趣是学习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对各个学科的渗透,这是教育教学思想一次伟大的解放。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这里我以《落花生》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如何渗透人文精神的。    一、自选方式,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
期刊
【文本解读】  阳光是每个小朋友都熟悉和喜欢的。课文以阳光为题写出了阳光给自然带来的生机与美丽。其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文章语言句式整齐,语言风格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文中有一句话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单从字面上来理解是有难度的,所以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充分
期刊
最近参加县教研室举行的小学音乐优质课评选活动,此次评选活动共有八节音乐课。四节《龟兔赛跑》,四节《友谊的回声》,在听课的时候记下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以及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的一些看法。    欣赏课之一——欣赏与表演    《龟兔赛跑》是欣赏课,说实话,我总觉得欣赏课是不太容易上的,但是这四节课应该说上得还可以,四人执教各有各的特点。我发现一个共性的不足就是欣赏课上非音乐的东西太多,很典型的一面就在于
期刊
数学活动课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弥补数学实践能力的不足,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兴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地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
期刊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初中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加速初中数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普遍应用,现对“Z+Z”智能教育平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利用好“Z+Z”智能教育平台的优势,促进数学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思维    1.“Z+Z”智能教育平台变“学数学”为“做数学”。现代数学教育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
期刊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常遇到一些特别不听话、叛逆的学生,他们有时对学校的正面宣传教育嗤之以鼻,对群体的榜样持怀疑或否定态度,对不良倾向与行为给予认同乃至参与,抵制班规校纪等等。所有这些由逆反心理产生的行为常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可能激化矛盾。为此,本人研读了有关心理学著作,并在实践中持续观察,掌握了高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防治的一些方法。    一、高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生理心
期刊
■ 教材简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数的整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复习四年级学过的“整除”和五年级学过的“约数和倍数”的基础上,对“数的整除”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中进一步明确和理解有关概念,弄清一些极易混淆的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为学生学习约分、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 设计理念  改变过去教师设问、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