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日荷花别样红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ezheng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参加县教研室举行的小学音乐优质课评选活动,此次评选活动共有八节音乐课。四节《龟兔赛跑》,四节《友谊的回声》,在听课的时候记下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以及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的一些看法。
  
  欣赏课之一——欣赏与表演
  
  《龟兔赛跑》是欣赏课,说实话,我总觉得欣赏课是不太容易上的,但是这四节课应该说上得还可以,四人执教各有各的特点。我发现一个共性的不足就是欣赏课上非音乐的东西太多,很典型的一面就在于第一遍欣赏音乐的时候,教师就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做动作,而且教师还一边大声的指挥着孩子们做动作,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孩子们根本听不清音乐,注意力全在教师的语言和动作上,音乐反而成了多余的东西。试想这样的欣赏,听还不如不听。第二点是为表演而表演,而不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被音乐所感染的那种快乐的表演。可能很多教师觉得让孩子们静静地欣赏音乐,这样的课堂看起来不热闹,孩子们的参与性不强,所以只要是音乐响起,就让孩子们动起来,试想,很多孩子还没听明白音乐的节奏、旋律以及所表达的情感等,怎么会一听到音乐就表演,这些孩子只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或是不知所措,或是手忙脚乱,或是觉得好玩乱做一气,真正的音乐反而成了点缀。也许孩子们只是记住了小乌龟的努力、小兔子的调皮,只是知道了这个故事,而真正的音乐,相信是没有记忆的。
  有时候我也在想,如果让我去上这节课,我会这样上吗?我有这些老师上得好吗?应该怎么样让孩子更多地欣赏音乐、感知音乐,进而因音乐而动、因音乐而舞、因音乐而演,同时又能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获取知识,在游戏中领会到音乐的魅力?相信这是每一个音乐老师努力的目标。
  
  欣赏课之二——欣赏与语言
  
  也许在音乐课上,很多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音乐上,而忽略了音乐课上老师语言的重要性。有一个老师的课给我的启发很大,她的音色明亮动听、说话时抑扬顿挫很有感染力,而且她很聪明地在自己的课上充分展示了她的这一特长:这首欣赏曲中本来有解说,可是她把音乐做成了几个片断,把中间的解说部分去掉了,而是换成了自己亲自来解说,效果出奇得好。孩子们全神贯注地随着老师的解说去聆听音乐,真的好像到了比赛的现场,老师讲得生动,孩子们听得认真,老师的解说为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音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个时候,孩子们的心里只有音乐,情绪也随着音乐的起伏而变化着。看来在欣赏课中并不在于老师说的多少,而是在于怎么说,怎样巧妙地用语言帮助孩子们来更好地理解音乐。课堂语言真的很重要。
  
  唱歌课之一——难点的解决
  
  在学习歌曲《友谊的回声》时,四个教师都能抓住这节课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教学:即回声。但我觉得比较巧妙的还是许春梅老师。她用小故事导入(故事本来就是孩子们喜欢的,课始先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然后用桥洞里两只青蛙的叫声来引出回声,简单而生动。随后又引导孩子们用日常用语来模仿回声“喂,你好!”、“你是谁”,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很自然地用小一些的声音来表现回声,这时候老师更进一步,随琴声来模仿,把本课的难点解决掉了。在这一过程中,音乐的强弱孩子们已经用歌声表现出来了。老师又接上了一句:我很奇怪,为什么音高一样,我们唱出来的效果却不一样呢?聪明的孩子们马上想到了是声音的大小不一样(强弱),有的孩子甚至直接就说出了声音的强弱。试想,这样的引导孩子们还觉得难吗?还觉得音乐是枯燥的吗?
  
  唱歌课之二——范唱与引导
  
  另一个引起我思考的问题是:有的老师声乐非常好,但是孩子们唱得却不好,是什么原因?其实还是一个引导的问题。有三节课,老师一味地让孩子们大声地唱,而且是反复强调,尽管老师的范唱非常美,但是在其语言的一再强调下,孩子们对老师的范唱已经视若无物了,更别再说模仿了。因为老师的演唱本来就和其语言引导是互相矛盾的。其实解决这个问题也非常简单,一是引导孩子们小声地唱,有感情地唱;二是模仿老师的声音演唱。相信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这首歌孩子们就能唱得很美。
  
  唱歌课之三——注意细节
  
  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这首歌曲有几个老师一直是一二段的歌词连续学唱的,实际上一二段虽然只有两小节的旋律有一点小差别,但对学生们来说,难度也是有的,如果不加任何提示的直接唱第二段,必然在这个地方卡壳。学生唱不下去,老师只能停下来再教唱,破坏了歌曲的完整性。我觉得应该先在第一段中把休止符、切分音、强弱记号这几个难点解决掉,把歌曲的旋律唱熟,然后再让孩子们随范唱默唱第二段,相信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这两小节旋律不一样的地方,教师再稍加提示,问题自然轻松解决掉了。■
其他文献
[教学片断]  师:各位同学把桌子和椅子推开,空出中间的地方来,我们来玩握手游戏,每一组先找4个同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要]所谓“读书时间”,就是开辟专门的时间,精心选择材料,由教师给学生朗读、赏析、点评。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怎么读,如何加强德育的效果,收效如何,这些是本文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关键词]德育;读书;读书时间;教师专业化    作为班级管理、班级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之一,德育工作应该经常开展:作为建设强有力的班集体的重要抓手,德育工作又应该做到务实高效。在班级的日常管理
期刊
篇四 他山之石    ■ 法国BAC作文掠影    BAC是法国中学毕业会考的简称,具有高中毕业会考和高校招生考试双重功能,考试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月中旬。学生一旦通过考试,就可以申请一般大学。所以法国BAC就相当于中国的高考,BAC作文则类似于中国的高考作文。不同的是,BAC作文并不出现在“法文”试卷中,而是在“哲学”试卷中,是哲学作文。在法国高中,哲学是必修课,BAC分人文学科、经济与社会学和科
期刊
【摘 要】科学课程理念坚持从生活走向科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课堂生活重建,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生活经验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情境、亲近学生的学习目标、体现学生的创新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科学、建构知识、提高能力。  【关键词】科学;课堂;生活;课堂生活重建    长久以来,我们的教
期刊
常州市武进区位于江苏经济最为发达的苏南地区,现辖14个镇、1个街道、2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124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8.6万,常住人口130万。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127所,其中小学74所,初中3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高级中学4所,完全中学6所,职业高中3所,技工、电大、进修、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在校学生总人数19余万人,其中流动儿童超过5万人。  武进自古以来就是诗书礼仪之乡、钟
期刊
一、创设情景,体现“快乐”的思想    快乐体育教学是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立足尊重学生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
期刊
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动力,兴趣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兴趣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一、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1.以歌激情  唱歌能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满足,并产生兴奋情绪。因此,课前一首英文歌,是组织教学的好方法,它可以使学生精神饱满,思想集中,缓解紧张情绪,减少疲劳,以充沛的精
期刊
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动力源,是学生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人们认识一个事物、接受一门知识,首先来自兴趣。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起来就轻松愉快,思维也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从教学的角度讲,兴趣关系着一堂课的成败,因而,作为教师,就得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兴趣的桥梁。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兴趣是学习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对各个学科的渗透,这是教育教学思想一次伟大的解放。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这里我以《落花生》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如何渗透人文精神的。    一、自选方式,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
期刊
【文本解读】  阳光是每个小朋友都熟悉和喜欢的。课文以阳光为题写出了阳光给自然带来的生机与美丽。其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文章语言句式整齐,语言风格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文中有一句话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单从字面上来理解是有难度的,所以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充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