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Z+Z”智能教育平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ic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初中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加速初中数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普遍应用,现对“Z+Z”智能教育平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利用好“Z+Z”智能教育平台的优势,促进数学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思维
  
  1.“Z+Z”智能教育平台变“学数学”为“做数学”。现代数学教育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Z+Z”智能教育平台为数学教学开创了一个“数学实验室”,为学生“做”数学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与手段,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例如:学习用一个平面从不同方位截正方体产生的截面的形状,传统教学往往借助切萝卜或橡皮泥等实物情景活动来比划讲解,结果大部分同学还是一知半解。如果说对截面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矩形的情形,学生还能理解的话,那么对截面是五边形或六边形的情形学生就很难想象了。现在利用“Z+Z”智能教育平台,一切都迎刃而解,通过演示,学生能真切感受截割的过程。
  2.动态图像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在“Z+Z”智能教育平台里,对各种正多面体直接用鼠标一点便可以画出来,你还可以进行操作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或高的延长线、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Z+Z”智能教育平台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里,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这个实验,除了教师演示之外,学生也可自己动手,亲手经历,大大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3.运用“Z+Z”智能教育平台,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上数学课往往离不开作图,这些作图中有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有些还相当繁复,并且有时作图本身对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意义并不大。如画各种立体图形(球、圆柱、圆锥、棱柱、长方体、正方体等)和一些平面图形,若利用“Z+Z”智能教学平台,一个菜单命令就可以了,制作起来十分方便。
  
  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Z+Z”智能教育平台的几点要求
  
  1.要与数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突出数学的思维特点。数学具有逻辑的严密性、理论的高度抽象性,并大量使用形式化、符号化的语言。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领悟是数学教学的特殊要求。
  2.要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辅教为辅学。“Z+Z”智能教育平台是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工具,强调“Z+Z”智能教育平台要服务于数学学习,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3.要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合理使用“Z+Z”智能教育平台。在应用过程中既要发挥“Z+Z”智能教育平台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一个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通过计算机,要注意讲究实效。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Z+Z”智能教育平台常见的课型
  
  根据“Z+Z”智能教育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功能,应用过程中常见的数学课型包括:演示型、实验型和网络型。
  1.演示型课。主要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图、文、声、动画的演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以多媒体的形式解决教学难点,使知识的再发现过程符合中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2.实验型课。它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进行数学实验,亲身体验知识再发现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作一个动态变化的直角三角形,通过度量各边长度的平方值并进行比较,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产生很感性的认识;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从而加深了对勾股定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这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的教学效果远比传统教学来得高效,很受学生的欢迎。
  3.网络型课。教师运用网络课件和专题网站等资源进行情境创设和提供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丰富资源的优势和网络的交互特性,进行以任务驱动的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总而言之,“Z+Z”智能教育平台进入数学教育教学领域是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应以新的姿态去迎接这场挑战,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好。■
其他文献
篇四 他山之石    ■ 法国BAC作文掠影    BAC是法国中学毕业会考的简称,具有高中毕业会考和高校招生考试双重功能,考试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月中旬。学生一旦通过考试,就可以申请一般大学。所以法国BAC就相当于中国的高考,BAC作文则类似于中国的高考作文。不同的是,BAC作文并不出现在“法文”试卷中,而是在“哲学”试卷中,是哲学作文。在法国高中,哲学是必修课,BAC分人文学科、经济与社会学和科
期刊
【摘 要】科学课程理念坚持从生活走向科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课堂生活重建,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生活经验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情境、亲近学生的学习目标、体现学生的创新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科学、建构知识、提高能力。  【关键词】科学;课堂;生活;课堂生活重建    长久以来,我们的教
期刊
常州市武进区位于江苏经济最为发达的苏南地区,现辖14个镇、1个街道、2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124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8.6万,常住人口130万。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127所,其中小学74所,初中3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高级中学4所,完全中学6所,职业高中3所,技工、电大、进修、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在校学生总人数19余万人,其中流动儿童超过5万人。  武进自古以来就是诗书礼仪之乡、钟
期刊
一、创设情景,体现“快乐”的思想    快乐体育教学是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立足尊重学生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
期刊
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动力,兴趣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兴趣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一、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1.以歌激情  唱歌能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满足,并产生兴奋情绪。因此,课前一首英文歌,是组织教学的好方法,它可以使学生精神饱满,思想集中,缓解紧张情绪,减少疲劳,以充沛的精
期刊
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动力源,是学生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人们认识一个事物、接受一门知识,首先来自兴趣。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起来就轻松愉快,思维也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从教学的角度讲,兴趣关系着一堂课的成败,因而,作为教师,就得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兴趣的桥梁。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兴趣是学习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对各个学科的渗透,这是教育教学思想一次伟大的解放。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这里我以《落花生》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如何渗透人文精神的。    一、自选方式,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
期刊
【文本解读】  阳光是每个小朋友都熟悉和喜欢的。课文以阳光为题写出了阳光给自然带来的生机与美丽。其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文章语言句式整齐,语言风格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文中有一句话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单从字面上来理解是有难度的,所以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充分
期刊
最近参加县教研室举行的小学音乐优质课评选活动,此次评选活动共有八节音乐课。四节《龟兔赛跑》,四节《友谊的回声》,在听课的时候记下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以及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的一些看法。    欣赏课之一——欣赏与表演    《龟兔赛跑》是欣赏课,说实话,我总觉得欣赏课是不太容易上的,但是这四节课应该说上得还可以,四人执教各有各的特点。我发现一个共性的不足就是欣赏课上非音乐的东西太多,很典型的一面就在于
期刊
数学活动课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弥补数学实践能力的不足,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兴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地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