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片心灵的绿洲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v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常遇到一些特别不听话、叛逆的学生,他们有时对学校的正面宣传教育嗤之以鼻,对群体的榜样持怀疑或否定态度,对不良倾向与行为给予认同乃至参与,抵制班规校纪等等。所有这些由逆反心理产生的行为常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可能激化矛盾。为此,本人研读了有关心理学著作,并在实践中持续观察,掌握了高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防治的一些方法。
  
  一、高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生理心理原因。高中生在生理上的发育已接近成年人。随着生活实践和社会交往活动的增加,他们的社会化程度和心理水平也迅速得到了提高,渴望获得社会、他人的认同和肯定。如果他们感到自己在集体中地位低、作用小、没有威信,就会经常感到焦虑。因此,部分学生会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来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往往表现得偏执,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2.教师的教育方式的原因。教师未能把握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的教育方式不适应他们的发展,也是造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1)教师在日常管理中过于“细微”,使学生认为在过多地干涉他们的生活,与他们的内心渴望成人感与独立性产生冲突。(2)教师的惩罚、批评手段未能妥当地加以运用,致使一些学生产生敌对、偏执的心理。尤其当教师与学生群体中有影响的学生发生冲突时,很容易引起学生整体的卷入。不但可能出现个别学生阻碍教学进程的情况,而且在其他学生中恶劣行为也会增加,以致产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波纹效应”。(3)教师忽视学生的需要和感受,强迫他们去做一些事情,有时虽出于爱心,却得不到理解,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如由于青春期好奇心的驱动和性知识的缺乏,他们会通过情爱小说、网络等不健康的途径获取信息。若教师一律地去“堵”,而不是“导”,将会产生负面的效应。(4)教师与学生沟通时不自觉中采取不平等、不民主的方式,使学生感到不被尊重。因此,即便他们认为是对的,也可能采取拒绝的方式。
  3.育人环境不理想。高中生面临着高考,学习任务重,没完没了的练习使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发展兴趣爱好,体验丰富的生活。不少学生心理不堪重负,行为也出现偏差,对教师的教导尤其是学习方面的“唠叨”厌烦不已。其次,学校为了激励“人才”,设立了一些奖励,搞“一刀切”,忽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使学生很不信任学校。在行为上,他们也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敌意和攻击性,淡漠学习和各种学校活动。
  
  二、高中生逆反心理的防治
  
  1.更新观念,尊重学生。首先,师生间要建立一种沟通顺畅的朋友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的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每当他们遇到困难失败时,帮助分析原因,使之正确对待。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要通过适当的说服方法进行疏导。其次,适当的表扬或肯定不仅可使学生获得自信和进取的动力,而且还会对他们的思想行为起良性的引导作用,有时甚至会改变其一生。再次,教师在处理学生具体问题时,要对事不对人,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另外,教师要善于倾听。不管学生的想法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该让他们表达出来。当他们认为老师是可亲近的、可信任的时候,就会畅所欲言。
  2.换位思考,巧妙引导。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对于同一个问题,师生的看法或做法大相径庭。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和教师的年龄而造成的。这时,教师应注意不要强加价值观,尽量用商量的口气,换位思考,选择对双方都有利的教育途径,从而实现教育目的。例如有些学生追逐名牌、崇拜歌星、服装发型等“标新立异”,这些在教师看来,是没有价值的,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但试图制止之,效果很差。学生会认为自己的偶像被亵渎而感到极大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可“强攻”,只许“智取”。如利用班队课,进行集体讨论,引导班级舆论。有时,教师也可让一些教育资料“讲话”,从而有效地避免在敏感问题上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慎用惩罚,坚持“冷处理”。有时,我们对因无知或冲动而做出不良行为的学生采取宽恕态度往往会收到意外的效果。因为宽恕触及学生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学生心灵中产生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有时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是由于受知识经验所限,不理解教师的意图,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乃至冲突。这时,老师要冷静对待,适当地使用短暂的沉默,理清思路,选择措辞和观察学生反应。这样能够缓和气氛,使学生理智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4.优化育人环境,鼓励个性张扬。鉴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学校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育人环境。首先,学校和教师要创设机会和舞台,让孩子展示自己多方面的才能,体验自己成功的快乐。其次,教师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拥有乐观、幽默、乐于了解学生等特征的老师很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可,而那些易怒、冷漠、不公正的老师很可能会是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温床”。另外,学校不应强调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而应注重学生的纵向比较。在奖励时,把学生按不同的能力水平进行分组,尽量在平等的原则下去竞争。
  总之,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复杂,教师们一定要细心体察学生的情绪变化,重在及时疏导。同时,教师应从整体着眼,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活地运用各种资源和方法,从而更有效地对逆反心理进行防治。■
其他文献
【摘 要】科学课程理念坚持从生活走向科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课堂生活重建,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生活经验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情境、亲近学生的学习目标、体现学生的创新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科学、建构知识、提高能力。  【关键词】科学;课堂;生活;课堂生活重建    长久以来,我们的教
期刊
常州市武进区位于江苏经济最为发达的苏南地区,现辖14个镇、1个街道、2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124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8.6万,常住人口130万。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127所,其中小学74所,初中3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高级中学4所,完全中学6所,职业高中3所,技工、电大、进修、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在校学生总人数19余万人,其中流动儿童超过5万人。  武进自古以来就是诗书礼仪之乡、钟
期刊
一、创设情景,体现“快乐”的思想    快乐体育教学是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立足尊重学生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
期刊
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动力,兴趣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兴趣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一、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1.以歌激情  唱歌能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满足,并产生兴奋情绪。因此,课前一首英文歌,是组织教学的好方法,它可以使学生精神饱满,思想集中,缓解紧张情绪,减少疲劳,以充沛的精
期刊
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动力源,是学生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人们认识一个事物、接受一门知识,首先来自兴趣。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起来就轻松愉快,思维也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从教学的角度讲,兴趣关系着一堂课的成败,因而,作为教师,就得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兴趣的桥梁。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兴趣是学习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对各个学科的渗透,这是教育教学思想一次伟大的解放。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这里我以《落花生》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如何渗透人文精神的。    一、自选方式,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
期刊
【文本解读】  阳光是每个小朋友都熟悉和喜欢的。课文以阳光为题写出了阳光给自然带来的生机与美丽。其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文章语言句式整齐,语言风格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文中有一句话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单从字面上来理解是有难度的,所以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充分
期刊
最近参加县教研室举行的小学音乐优质课评选活动,此次评选活动共有八节音乐课。四节《龟兔赛跑》,四节《友谊的回声》,在听课的时候记下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以及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的一些看法。    欣赏课之一——欣赏与表演    《龟兔赛跑》是欣赏课,说实话,我总觉得欣赏课是不太容易上的,但是这四节课应该说上得还可以,四人执教各有各的特点。我发现一个共性的不足就是欣赏课上非音乐的东西太多,很典型的一面就在于
期刊
数学活动课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弥补数学实践能力的不足,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兴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地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
期刊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初中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加速初中数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普遍应用,现对“Z+Z”智能教育平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利用好“Z+Z”智能教育平台的优势,促进数学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思维    1.“Z+Z”智能教育平台变“学数学”为“做数学”。现代数学教育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