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正义是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话题。本文通过梳理环境正义的思想渊源和内涵,并分析相关的案例,提出了我国存在的环境正义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环境正义 屏南污染事件 立法法案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291-02
一、环境正义的思想渊源
环境正义的概念是随着美国的环境正义运动的兴起而被逐渐提出并被公众和学者所关注的重要话题。西方社会的发达的工业文明使得环境问题很早就被提出,并得到学者和公众的激烈讨论。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卡逊代表作《寂静的春天》发表,使得环境问题更加突出,以此书为契机美国爆发了大规模的现代环保运动,并逐渐发展成一场规模浩大的群众运动。
在此背景下,现代美国的环境运动诞生了一个分支——环境正义运动。环境正义运动以20世纪八十那你初的“沃伦抗议”运动为开端。随着“沃伦运动”的不断扩大,其影响不断扩展并产生一系列巨大的影响。到1987年,美国联合基督教会种族主义委员会发表了一篇有关人色人种和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美国有毒废物与种族》,此报告揭露:美国的有毒废物的处理场40%集中在加利福尼亚的凯特勒麦,路易斯安那的苏格兰维尔,阿拉巴马州的埃默尔,这些地区都是少数民族居住地。这份报告进一步激发了美国有色人种的环境正义运动。到20世纪90年代达到顶峰,1991年,来自全美的各地组织和代表召开了著名的“美国有色人种环境保护领导者峰会”,详细制定并提17条准则,并首次鲜明地提出了“环境正义”的概念。
在这些案例及其相关的会议以后,环境正义运动在美国进入了得大规模的发展阶段,不仅各地的有色人种参加,许多白人也积极地投身于此运动,环境正义运动真正地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运动。进入到21世纪,全球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正义运动也日益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由于经济全球化,环境正义问题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迅速扩张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不仅仅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环境正义问题,自身国家内部也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由此环境正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发展中国家由于面临国际国内之间的双重压力,环境正义问题更加复杂。
二、环境正义的内涵
社会正义问题是当前一个热门话题,无论是全球范围内国与国之间,还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内部之间,以及代内公正或者代内公正问题。正义问题从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环境等各个领域。特别是21世纪,随着环境问题和环境伦理学的发展,环境正义问题更加突出,其内涵也得到不断地扩展和新的解释。
1.伦理学大辞典的解释:环境正义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所有人都应拥有平等地享受清洁环境伤害的权利;二是指环境享用的权利和环境保护的责任,义务的统一。
2.美国环境保护局的定义:环境正义既是环境法律,规范和政策的发展,要平等对待所有种族,文化和收入的人。
对于环境正义的定义有许多种,但是本文并不试图下一个确切的定义。通过环境正义的思想渊源和相关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环境正义主要的内涵和研究的问题。一般说来环境正义主要是一种不同种族,地区,国家公正地承担环境污染的问题。我们可以粗略地把有关环境正义问题的讨论分为几个部分:首先,从地域上来看,主要分为国内的环境公正和国家之间的环境公正(主要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其次,从时间上看,可以分为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
本文着重探讨下国内的代内公正问题。所谓的“代内公正就是指代内所有人,不论其国籍,种族,性别,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对于利用自然资源和享受清洁,良好的环境都拥有平等的权利。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下相关的案例分析。
三、相关的案例分析
(一)血铅事件
2009年8月,陕西凤翔发生村民堵截东岭集团陕西东岭冶炼有限公司大门事件,起因是该工厂的铅锌冶炼产生的重金属污染使得附近居民血液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尤其是当地数以百计的儿童血液中铅的含量远远超出正常人标准。8月18号,媒体报道湖南武冈发生类似事件,数以千计的儿童血液中铅的含量被查出远远超出正常人的标准。
(二)福建屏南污染案件
2005年的福建屏南污染案件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在该案中,被告屏南榕屏化工厂自1992年开始便违法排放大量的氯气,造成周边居民癌症发病率大幅度增加,农作物也受到严重影响。在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屏南县1721位居民于2002年10月向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要求屏南榕屏化工厂立即停止污染侵害行为,并支付赔偿金额13,534,640元人民币。直至2005年4月才姗姗来迟的一审判决并不能让村名满意:法院仅判决化工厂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共计人民币249,736元,原告承担25,895元诉讼费。双方当事人都提出上诉,2005年11月16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将赔偿金额提高到684,178,2元,并判决原告免于承担诉讼费用。屏南污染案件前后共耗时3年,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原告人数最多的集团诉讼案件之一。它对于我国国民通过诉讼的形式实现“环境正义”有重大积极的意义。该法案入选《法制日报》社与中华律师协会共同评选的“2005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
以上这种案件使得公众和学者认识到环境正义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保不仅仅是一个时髦的话题,更认识到: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穷人经常承担与自身不成比例的环境污染。有毒污染物的处理场更多是在偏远的城市郊区,污染严重的企业更多地位于欠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穷人更容易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这不仅仅与企业布局有关,还与他们的经济实力,地位相关。面对污染带来的身心伤害几乎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治疗。上述案例就充分说明在维护自身环境权利的时候,由于企业力量的过于强大,以及法律申诉程序的成本过高,还有地方政府单纯为了经济利益等原因,穷人或者弱势群体难以真正维护自身的群益,公正几乎没有得到任何体现。
环境正义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与相关的政治体制,程序,法律,法规及其企业制度都密切相关。在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环境问题出现较早,因此相关的问题解决可以给予我们一定的参考价值。
1.日本
日本的经济腾飞也没有能逃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西方模式。臭名昭著的水俣病、富山县痛痛病事件、爱知县的米糠油事件使得环境正义问题引起日本民众的关注。以及随后出现的“新泻市案件”、“三重县大气污染案件”、使得日本政府更加认真地对待此问题。这被称为日本环境法史上的著名的环境公害案件使得日本在环境纠纷处理方面制定了许多法规。例如:《公害纠纷处理法》、《与公害有关的健康损害赔偿法》。日本政府还成立了许多机构:例如“公害投诉咨询官”、“地区公害审查委员会”、等。
2.美国
以“沃伦抗议”事件为开端的美国环境正义运动使得环境正义问题日益引起美国政府的注意,并改变了美国主流的环保话题。环保不仅仅是一个中产阶级、政客的话题,从抽象的理论变成对穷人环境权利保护的实践关怀。司法是公正最重要的武器。因此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制定相关的法律:《清洁空气法》、《联邦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环境法》、以及《民权法》第六章规定:联邦资金不得用于基于种族、肤色对受益者进行歧视性的项目。美国还成立了许多重要的组织或者民间团体用以维护环境正义。例如:旧金山的种族、贫困与环境中心。行政机关也是公众实现“环境正义”的正要手段。
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处理有关环境公正问题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实践上的参考标准。虽然,他们各种法规政策,及其行政解决方案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并且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时至今日,美国和日本处理公害的经验,成为公众接近“环境正义”的典范。
四、我国存在的环境正义的问题及其对策
从历史上来看,任何一个国家在转型和高速发展阶段都会出现环境问题。再加上我们国家的地域性广阔,北方和南方的差异,特别是沿海地带和西部落后地区的差异,使得环境问题更加突出。首先,境正义存在着一个突出的矛盾:落后的地区为了生存就必须发展,而发展的同时总是会出现相关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出现就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从而导致环境风险的分配不公。其次,就是环境保护问题虽然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公正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大大提高。但是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落后地区或者穷人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大家关注的焦点在于怎么让大城市更加宜居,怎么让中产阶级及其以上的阶层更加舒适。城市的街道的垃圾被整车输送到何处以及怎么处理,很少有人关心这个问题。最后,环境治理过程中会导致环境分担的再分配。例如,大气污染和城市废水的治理设备可以减缓此问题。虽然先前的人们远离污染,但是新产生的淤泥却有可能转嫁给另外一群人。还有,从工厂输送出去的垃圾和有毒废物的治理和掩埋地点也是此问题的一种。总而言之,问题的核心是:在发展经济和治理环境问题过程时,导致环境危害的不公正的分配。一部分人获得了利益,相反一部分人承担了危害。要解决相关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我们可以参考相关国家的实践典范,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来寻找可能性的方法。
(一)加大相关立法法案
法律手段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重要媒介。美国和日本就是很好的例子。上述我国发生的相关环境危害纠纷的解决也很好地说明了法律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意识提高,环境正义问题会更加突出,这就迫切地需要国家提供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受害者的权益。我国1989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和2000年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对于环境纠纷调节起到一定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更加详细具体的法律法规才符合解决问题的实际。
(二)加大群众的环境意识
现在,我们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可谓是十分重视。下至小学生,上至国家政要,都知道环境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这是我们环境意识的进步。但是,那些受到环境困扰和危害的居住在城市郊区工厂,及垃圾废物处理地附近的农民、工人阶层,以及西部的城市的污染严重的能源型城市的居民对于环境保护意识有多少概念呢?所以,我们的大学身知道环境危害,我们白领知道环境的风险,我们的政府知道环境的危害还不够,还要让那些真正的利益相关者也明白环境污染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维护自身的权利,而不是由于无知无处申诉,或者只想到经济发展,而忽视对于自身健康的影响。
(三)加大发展治理污染的技术手段
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可避免。但是如何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使得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这与技术手段都密切相关。西方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治理的成功不仅仅是由于其经济发达,问题出现较早,还与其强大的技术手段有关。国家现在大力提倡发展绿色产品,走知识性的高科技产业之路,逐渐改善能源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布局,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技术手段的进步可以更好地解决污染带来的问题。
五、结语
环境正义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各国都在积极地寻找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上述的方法只是一种笼统的建设性意见。真正地解决此问题需要整个国家的努力,包括立法,行政执法,技术进步,企业责任意识,更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借鉴国外成功的案例,结合自身的特点,也许可以找到相关的途径来接近“环境正义”。
注释:
R·Bullard,dumpingin Dixie:Race,class,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Boulder:WestviewPRESS.1900.
王韬洋.西方正义研究评述.道德与文明.2010(1).
RuixueQuan,EstablishingChina’senvironmentaljusticestudymodels.14the Georgetown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L.Rev.462(2002).
王曦.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8.
中国审判新闻月刊.热点观察.2009.
齐树洁,程翔.接近“环境正义”:域外经验与我国实践.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秋季卷.
关键词环境正义 屏南污染事件 立法法案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291-02
一、环境正义的思想渊源
环境正义的概念是随着美国的环境正义运动的兴起而被逐渐提出并被公众和学者所关注的重要话题。西方社会的发达的工业文明使得环境问题很早就被提出,并得到学者和公众的激烈讨论。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卡逊代表作《寂静的春天》发表,使得环境问题更加突出,以此书为契机美国爆发了大规模的现代环保运动,并逐渐发展成一场规模浩大的群众运动。
在此背景下,现代美国的环境运动诞生了一个分支——环境正义运动。环境正义运动以20世纪八十那你初的“沃伦抗议”运动为开端。随着“沃伦运动”的不断扩大,其影响不断扩展并产生一系列巨大的影响。到1987年,美国联合基督教会种族主义委员会发表了一篇有关人色人种和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美国有毒废物与种族》,此报告揭露:美国的有毒废物的处理场40%集中在加利福尼亚的凯特勒麦,路易斯安那的苏格兰维尔,阿拉巴马州的埃默尔,这些地区都是少数民族居住地。这份报告进一步激发了美国有色人种的环境正义运动。到20世纪90年代达到顶峰,1991年,来自全美的各地组织和代表召开了著名的“美国有色人种环境保护领导者峰会”,详细制定并提17条准则,并首次鲜明地提出了“环境正义”的概念。
在这些案例及其相关的会议以后,环境正义运动在美国进入了得大规模的发展阶段,不仅各地的有色人种参加,许多白人也积极地投身于此运动,环境正义运动真正地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运动。进入到21世纪,全球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正义运动也日益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由于经济全球化,环境正义问题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迅速扩张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不仅仅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环境正义问题,自身国家内部也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由此环境正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发展中国家由于面临国际国内之间的双重压力,环境正义问题更加复杂。
二、环境正义的内涵
社会正义问题是当前一个热门话题,无论是全球范围内国与国之间,还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内部之间,以及代内公正或者代内公正问题。正义问题从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环境等各个领域。特别是21世纪,随着环境问题和环境伦理学的发展,环境正义问题更加突出,其内涵也得到不断地扩展和新的解释。
1.伦理学大辞典的解释:环境正义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所有人都应拥有平等地享受清洁环境伤害的权利;二是指环境享用的权利和环境保护的责任,义务的统一。
2.美国环境保护局的定义:环境正义既是环境法律,规范和政策的发展,要平等对待所有种族,文化和收入的人。
对于环境正义的定义有许多种,但是本文并不试图下一个确切的定义。通过环境正义的思想渊源和相关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环境正义主要的内涵和研究的问题。一般说来环境正义主要是一种不同种族,地区,国家公正地承担环境污染的问题。我们可以粗略地把有关环境正义问题的讨论分为几个部分:首先,从地域上来看,主要分为国内的环境公正和国家之间的环境公正(主要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其次,从时间上看,可以分为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
本文着重探讨下国内的代内公正问题。所谓的“代内公正就是指代内所有人,不论其国籍,种族,性别,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对于利用自然资源和享受清洁,良好的环境都拥有平等的权利。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下相关的案例分析。
三、相关的案例分析
(一)血铅事件
2009年8月,陕西凤翔发生村民堵截东岭集团陕西东岭冶炼有限公司大门事件,起因是该工厂的铅锌冶炼产生的重金属污染使得附近居民血液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尤其是当地数以百计的儿童血液中铅的含量远远超出正常人标准。8月18号,媒体报道湖南武冈发生类似事件,数以千计的儿童血液中铅的含量被查出远远超出正常人的标准。
(二)福建屏南污染案件
2005年的福建屏南污染案件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在该案中,被告屏南榕屏化工厂自1992年开始便违法排放大量的氯气,造成周边居民癌症发病率大幅度增加,农作物也受到严重影响。在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屏南县1721位居民于2002年10月向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要求屏南榕屏化工厂立即停止污染侵害行为,并支付赔偿金额13,534,640元人民币。直至2005年4月才姗姗来迟的一审判决并不能让村名满意:法院仅判决化工厂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共计人民币249,736元,原告承担25,895元诉讼费。双方当事人都提出上诉,2005年11月16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将赔偿金额提高到684,178,2元,并判决原告免于承担诉讼费用。屏南污染案件前后共耗时3年,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原告人数最多的集团诉讼案件之一。它对于我国国民通过诉讼的形式实现“环境正义”有重大积极的意义。该法案入选《法制日报》社与中华律师协会共同评选的“2005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
以上这种案件使得公众和学者认识到环境正义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保不仅仅是一个时髦的话题,更认识到: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穷人经常承担与自身不成比例的环境污染。有毒污染物的处理场更多是在偏远的城市郊区,污染严重的企业更多地位于欠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穷人更容易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这不仅仅与企业布局有关,还与他们的经济实力,地位相关。面对污染带来的身心伤害几乎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治疗。上述案例就充分说明在维护自身环境权利的时候,由于企业力量的过于强大,以及法律申诉程序的成本过高,还有地方政府单纯为了经济利益等原因,穷人或者弱势群体难以真正维护自身的群益,公正几乎没有得到任何体现。
环境正义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与相关的政治体制,程序,法律,法规及其企业制度都密切相关。在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环境问题出现较早,因此相关的问题解决可以给予我们一定的参考价值。
1.日本
日本的经济腾飞也没有能逃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西方模式。臭名昭著的水俣病、富山县痛痛病事件、爱知县的米糠油事件使得环境正义问题引起日本民众的关注。以及随后出现的“新泻市案件”、“三重县大气污染案件”、使得日本政府更加认真地对待此问题。这被称为日本环境法史上的著名的环境公害案件使得日本在环境纠纷处理方面制定了许多法规。例如:《公害纠纷处理法》、《与公害有关的健康损害赔偿法》。日本政府还成立了许多机构:例如“公害投诉咨询官”、“地区公害审查委员会”、等。
2.美国
以“沃伦抗议”事件为开端的美国环境正义运动使得环境正义问题日益引起美国政府的注意,并改变了美国主流的环保话题。环保不仅仅是一个中产阶级、政客的话题,从抽象的理论变成对穷人环境权利保护的实践关怀。司法是公正最重要的武器。因此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制定相关的法律:《清洁空气法》、《联邦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环境法》、以及《民权法》第六章规定:联邦资金不得用于基于种族、肤色对受益者进行歧视性的项目。美国还成立了许多重要的组织或者民间团体用以维护环境正义。例如:旧金山的种族、贫困与环境中心。行政机关也是公众实现“环境正义”的正要手段。
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处理有关环境公正问题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实践上的参考标准。虽然,他们各种法规政策,及其行政解决方案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并且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时至今日,美国和日本处理公害的经验,成为公众接近“环境正义”的典范。
四、我国存在的环境正义的问题及其对策
从历史上来看,任何一个国家在转型和高速发展阶段都会出现环境问题。再加上我们国家的地域性广阔,北方和南方的差异,特别是沿海地带和西部落后地区的差异,使得环境问题更加突出。首先,境正义存在着一个突出的矛盾:落后的地区为了生存就必须发展,而发展的同时总是会出现相关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出现就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从而导致环境风险的分配不公。其次,就是环境保护问题虽然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公正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大大提高。但是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落后地区或者穷人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大家关注的焦点在于怎么让大城市更加宜居,怎么让中产阶级及其以上的阶层更加舒适。城市的街道的垃圾被整车输送到何处以及怎么处理,很少有人关心这个问题。最后,环境治理过程中会导致环境分担的再分配。例如,大气污染和城市废水的治理设备可以减缓此问题。虽然先前的人们远离污染,但是新产生的淤泥却有可能转嫁给另外一群人。还有,从工厂输送出去的垃圾和有毒废物的治理和掩埋地点也是此问题的一种。总而言之,问题的核心是:在发展经济和治理环境问题过程时,导致环境危害的不公正的分配。一部分人获得了利益,相反一部分人承担了危害。要解决相关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我们可以参考相关国家的实践典范,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来寻找可能性的方法。
(一)加大相关立法法案
法律手段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重要媒介。美国和日本就是很好的例子。上述我国发生的相关环境危害纠纷的解决也很好地说明了法律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意识提高,环境正义问题会更加突出,这就迫切地需要国家提供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受害者的权益。我国1989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和2000年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对于环境纠纷调节起到一定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更加详细具体的法律法规才符合解决问题的实际。
(二)加大群众的环境意识
现在,我们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可谓是十分重视。下至小学生,上至国家政要,都知道环境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这是我们环境意识的进步。但是,那些受到环境困扰和危害的居住在城市郊区工厂,及垃圾废物处理地附近的农民、工人阶层,以及西部的城市的污染严重的能源型城市的居民对于环境保护意识有多少概念呢?所以,我们的大学身知道环境危害,我们白领知道环境的风险,我们的政府知道环境的危害还不够,还要让那些真正的利益相关者也明白环境污染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维护自身的权利,而不是由于无知无处申诉,或者只想到经济发展,而忽视对于自身健康的影响。
(三)加大发展治理污染的技术手段
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可避免。但是如何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使得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这与技术手段都密切相关。西方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治理的成功不仅仅是由于其经济发达,问题出现较早,还与其强大的技术手段有关。国家现在大力提倡发展绿色产品,走知识性的高科技产业之路,逐渐改善能源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布局,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技术手段的进步可以更好地解决污染带来的问题。
五、结语
环境正义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各国都在积极地寻找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上述的方法只是一种笼统的建设性意见。真正地解决此问题需要整个国家的努力,包括立法,行政执法,技术进步,企业责任意识,更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借鉴国外成功的案例,结合自身的特点,也许可以找到相关的途径来接近“环境正义”。
注释:
R·Bullard,dumpingin Dixie:Race,class,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Boulder:WestviewPRESS.1900.
王韬洋.西方正义研究评述.道德与文明.2010(1).
RuixueQuan,EstablishingChina’senvironmentaljusticestudymodels.14the Georgetown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L.Rev.462(2002).
王曦.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8.
中国审判新闻月刊.热点观察.2009.
齐树洁,程翔.接近“环境正义”:域外经验与我国实践.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秋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