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文字 提升运用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d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既能够完成课文的准确朗读,又能理解词语,而后获得正向迁移,直至积累运用词语,这是作为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低年级词语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读准字音,了解意思的层面,而是要深入探究,让学生内化文字,提升运用,达到既能理解词语,又能够自然而然地运用词语,实现词语积累和运用同步,入心入理入情入境。现以几位老师的《画家和牧童》的阅读教学课堂片断为例,试从词语渗透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一、拼读复现,字词理解入境入理
  在小学识记教学中,最常用的生字教学手法是复现,通过多次反复让学生认识生字词,加深印象,形成记忆。《画家和牧童》一文中的词语难度适宜,但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除了复现之外,还可以剖析字词,让学生获得入境入心的感受,从而深刻记忆生字词。
  在教学生字时,老师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读课文时遇到的难读字词,然后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有的学生认为“拱手”难读,于是教师抓住契机,领着大家仔细拼读并理解。
  师:拱手是一个动作,古人在对别人表示尊敬的时候,都会这样做。大家和我一起边读边做动作。
  生:(齐读)拱手。
  师:文中不好读的词语大家一起来拼读字音吧,遇到不好读的,把拼音标在它的上面,这样就不会读错了。(生标拼音后自由读)
  在教学中,教者尝试了联系生活经验,通过亲自示范做拱手的动作,既能够让学生理解意思,又能够体会古代使用拱手这一词语的特定意义,让学生在直观体会中学会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读文和交流,学生对词语有了初步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把生词放到句子中,拼读复现,让学生对词语有入境入理的感受。
  二、调动生活体验,内化文字入情入心
  低年级词语教学,不但要直观形象,而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根据学生的生活感受,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来理解和体会,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将文字内化于心,入情入心地运用文字。为此,有位教师是这样来指导学生:在帮助学生理解“著名”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找出相近的意思来深化理解词义,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自己使用这种方法,学会自学词语,积累词语。
  师:戴嵩是个怎样的画家?
  生: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著名呢?
  生:特别有名。
  师:说得好。特别有名,和著名意思很相近。这样我们就理解著名的意思了。
  在理解某些能够直观表现的词语时,教师要尊重低年级学生抽象能力弱的认知特点,可以借助图画等形象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如在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时,“教师出示画面,请同学上台指一指,哪里是浓墨涂抹,哪里是轻笔细描,一生上台指示,全体学生直观感受,立刻理解。这种让小学生用手指一指画面的方法,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师:文中有哪个句子是写戴嵩画技高超的?
  生: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师:说说你不理解的词语。
  生:“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吗?
  生:“浓墨涂抹”是很浓的墨水涂上去,
  生:“轻笔细描”就是轻轻描画。
  师:这是形容国画绘画技巧的,一起来欣赏一幅画,看看哪个是“浓墨涂抹”,哪个是“轻笔细描”?(生指出)理解了词语,大家再来读读句子,想想你感觉到什么?
  生:我感觉他不愧是个著名的画家。
  师:好。等一会我们看看他为什么著名,画的画到底如何。
  教师将词语放在特定的句子中,不但能够让学生入境入理感受词语,而且能够释放词语的生命力,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文字的能力。
  三、积累课本语言,感悟词语提升突破
  为了让学生感悟到画家的高超技艺,教师让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体会,并藉此学会理解意思相近的词语,进行课文语言的积累。这是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培养学生感悟词语的能力。
  师:面对戴嵩的画,人们都是怎么评价的?
  生1:围观的人看了,都纷纷夸赞。
  生:2.“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生3:“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师:这样的夸赞语言简单,但是生动形象,我们也可以试试这样。我给大家准备了两个词语,再把夸赞,称赞,赞扬用上试试。
  生(跟读词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生:“您画的斗牛图真是栩栩如生。”我称赞道。
  生:你画的真是惟妙惟肖,惟妙惟肖呀!我不住地夸赞着。
  生:“你画的两头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我大声地赞扬道。
  师:说得真好。从文中看到,围观的人都纷纷夸赞,说明戴嵩的确是个了不起的画家。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刚才的词语你还能理解吗?
  通过领悟词语,教师又让学生在积累的同时,使用推荐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进行说话练习,将积累和运用合二为一,进行练习实践,达到知行合一,实现了内化于心,提升运用的词语教学目标。
  在低年级字词教学中,学生对词语的认知不能单独拿来理解,那样容易造成学生的标签化感受,缺乏真实体验,导致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会大打折扣。而以上几种词语教学的渗透方法,是令人称道的,对于低年级词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郦家埭完小)
其他文献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问题意识。也就是说,学生应善于提出问题。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成为我们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必须面对与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就这一问题,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个案,进行粗浅的探讨。    激发思维的兴趣——让学生会问    问。是智慧的火花;问,是打开知识的钥匙;问
课前五分钟,小曼同学在做她的口头作文《“爷爷压根不知道自己的生日”》  前几天,老师教《老王》这篇课文时,说他早年过生日才能吃到一颗鸡蛋,还是妈妈偷偷塞给他的,不能让其他兄弟姊妹们看到。董老师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我也很清楚,就是想告诉我们他的童年是贫穷的、苦涩的,就是想表明那个年代是物资匮乏的,老王送给杨绛的鸡蛋和香油都是很金贵的稀罕物。这个道理我懂,老师讲完故事我也有了一定的体验和感受,但我难以进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开展,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素养的提升。高中语文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想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那就必须要从各个方面着手,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大部分教师都较为重视课外资料的引入,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这无可厚非,也符合教学的需要,可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时间有限
我们之所以将学校命名为“英桥国际”,就是取英文Enjoy“快乐、享受”的含义,这个Enjoy,就是要让我们的师生能够享受到人性的丰富与美好,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作为“人”的尊严与幸福,师生同心、同行、同乐,校园,成为我们心中的家园。这个Enjoy,就是要让我们的师生能够享受到世界的多元与融合,在理解、尊重、学习世界多元文化的过程中,让自己的胸怀更为广阔,心境更加高远,成为一个优秀的世界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盛行于西方的哲学名言说的是万事万物都有其共性与个性。同样道理,人的个别差异造成了中学生的不同类型。个别差异是指个体之间在身体、心理方面存在的差别,也就是个人与其同龄团体的稳定的平均数比较时所表现出来的差异。笔者认为,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智力、人格和潜能或潜质。智力差异包含智商的高低与认知方式或风格的差异,认知差异即个体
特色是指独特的色彩和风格,一个人或一个事物与众不同又特别优异之处就是特色。学校的特色应该是反映其特殊性,是一所学校的整体办学思路或在各项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积极的与众不同的方面。换句话说,它是一所学校积极进取的个性表现,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显著特征。学校特色建设虽然在理论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认为,在教育改革汹涌澎湃的大背景之下,特色学校的推进和建设已经刻不容缓了。那么,究竟怎样创办特色学校呢? 
思维性课堂,是指以学生和教师的思维活动为中心活动的课堂教学。构建思维性课堂,必须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中枢,主动探究和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认知冲突,诱启思维发展之门  教学中,教师如能巧妙设计,引导学生发现新旧认知存在冲突,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找到充足的动力,并开启学生有效思维之门扉。  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二)”时,学生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具备
来到方洲小学,接手五(2)班,吵闹的班级纪律使我非常焦虑。大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听课的习惯,没有良好的作业习惯。如何转化这部分学生?现在的学生个性都很强,从小生活就很优越,家庭的宠爱使他们目空一切,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心灵变得狭隘,怎么办?一番思索以后,我决定运用“四两拨千斤”的智慧无声润物。  一、以退为进,静观思策  班级里有一名男生———叶俊贤。他因家庭生活优越,又加之家长对他的宠爱,使其他的身上
当前,教师的专业素质是阻碍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如果教师有向往专业发展的自觉,“云端跳舞”以求索“人”师的教育境界,“地面步行”以追随“经”师的本真课堂,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智慧选择。    “云端跳舞”,追求“居高声自远”    “人师”,道可师模,行为世范,在于人格之美,大德大智大行。  心游万仞,站高山之巅,“一览众山小”,感悟教育真谛……天马行空,把教育“上升”到艺术境界,或意蕴无穷,或委婉酣
教科研这个名词,并不是哪个人吃饱了杜撰出来的,更不是形式主义、图慕虚名、提升身价的代名词。尽管世风正浮躁、人心渐不古,尽管我们的教科研气候正在遭受着形式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官本主义的严重污染,但教科研本身却是永远纯正、崇高的,还是很值得有心人或痴情者去用心追求的。教科研是什么东西?这没什么好回答的。有了学生,有了教师,就有了教学活动,也就有了教科研。因为,没有教科研的教学活动往往是盲目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