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使化学课堂动态生成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engwujiu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课堂动态生成”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合作、对话、碰撞的过程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特点.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形式就是将自由选择的机会重新归还给学生,把亲历、体验、发现、生成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一改传统授人以鱼,而直接由学生去发现或探索如何去渔.
  化学教师的智慧在于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即进行有效的预设.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在选“渔”或发明“渔”的过程中,给予知识帮助和方法引导.然后让学生亲自感知,在亲身经历中对化学知识“心领神会”.
  下面结合自己的化学教学实践谈谈实施动态生成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捕捉“另类信息”,促进动态生成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在师生、生生互动过程中,习惯于自己的裁判角色,喜欢“求同”的回答,对学生的发言往往截取能“圆”教师所提问题“意图”的片段,迫不急待地作出评价:“正确”、“很好”,使教学按照预设的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而对“求异”的另类声音,就让“求同”的声音来“纠正”,强行把教学拉回到既定的轨道上.殊不知,另类的声音恰恰是课堂动态生成的绝佳契机,它能丰富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更有效.
  例如,在讲“乙烯的性质”时,将乙醇与浓硫酸加热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得出了乙烯能使高锰酸钾紫色褪去的性质.有学生提出:生成的气体中除了乙烯还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能使高锰酸钾褪色,不能确定乙烯能使高锰酸钾紫色褪去.初看该生的想法,有点“节外生枝”.笔者稍加思索,立即肯定了他的想法,并带头鼓掌.此时趁热打铁,提问:“二氧化硫气体怎么来?”“如何才能确定生成的乙烯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全班进入了激烈的讨论.通过交流后,学生得出:由于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与乙醇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硫;要确定乙烯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要先除去混有的二氧化硫气体.得出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先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接着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吸收完全,最后通过酸性高锰酸钾得出乙烯能使高锰酸钾褪色的结论.本讨论环节,增加了教学设计之外的内容,课堂更加丰富,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对乙烯的性质理解更加深刻.
  二、创设情境,引导生成
  大家都知道,要促使课堂生成,需要一定的情境,创设的情境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通过媒体展示,抛出问题,组织课堂讨论,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想象探究等方式来创设情境.
  例如,在“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结束后,我让学生讨论酚酞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就在顺理成章地要得出结论时,一个意外发生了,一个同学突然站起来说: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酚酞与盐酸反应了.下面还有个别同学在附议:嗯,有道理!我一时之间竟不知说什么好,就问了一句:“你怎么证明你的观点?”这引起了大多数同学的兴趣,于是又有了一系列的探究,最后证明他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这个同学有点很不好意思,我抓住机会大大表扬了他,也表扬了其他同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从那以后,我的化学课堂明显活跃了很多.
  三、制造教学“冲突”,提炼生成
  教学冲突是学生提高思维能力的原动力,是提炼课堂动态生成的有效途径.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中常利用“冲突”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人为地设置各种矛盾,在互相冲突中促使学生学习质量不断上升.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即从学生的学业水平、发展潜能和学习需要出发,从教材中精心提炼出适合学生能力发展要求并能启迪学生思维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巧妙地引导和点拨,使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的聚焦点凝结在这些内容和问题上,于是两者发生了矛盾“冲突”,这时学生的情感高亢,思维活跃,讨论激烈,千方百计想弄个明白,从而使冲突迭起、达到高峰,因此说冲突是教学艺术的灵魂与精髓,课堂教学因冲突而精彩纷呈,闪现出教学艺术的光辉,最终达到教学动态生成的理想教学境界.
  总之,预设使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印度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这样做,时间长了,学生见到一件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提出疑问,遇到问题就会不由自主地做出简单的推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的责任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塑造新一代的人.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改变教学观念的呼声越来越大,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科学学习,为他们学会反思创造时机和条件,重视渗透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潜能.  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几点认识.  一、改革教学方法,引导科学学习  新课程对我们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进
教育是一门学问.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有这么一群孩子,不是留守儿童,却像留守儿童,他们物质生活丰富,内心缺乏关爱,心理上孤单,心灵脆弱,情感上处于“饥饿”状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所以老师也应该越来越重视学生们的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能够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能够给予学生们足够的空
初中化学教育不仅提供学生适应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测评这种能力,考试虽然不是唯一的办法,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同时通过考试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在进行考试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学生在学习初中化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简单地说就是共振现象.为了进一步掌握初中化学的学习规律,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和研究.  在从事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笔
化学作业的安排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好的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高效完成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协调好目、耳、手、口、脑各器官的合作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作业的有效完成是由知识到智能的转化过程,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化学作业要精心挑选和编排设计,要能使学生通过作业进行分析思考、推理研讨,发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化学作业的设计是有一定的原则性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在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化差异,允许学生们从新的角度和层面认识问题,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由于高考的压力,传统教学往往侧重化学知识及其解题技巧的讲授,课堂变得单调、枯燥无味,学生兴趣不高,积极性未得到充分发挥,这制约了学生化学学习与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从日常生活切入,让学生从科学视角来理解社会生活,并从中获得化学知识,同时又可用化学知识对社会生活进行解释,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生活
一、问题提出  1.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受中考考试模式的影响,教育的目光过多地聚集于解答习题的能力,包括中考试卷中的实验题也是以书面表述的形式呈现的,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明显偏弱,对于实验的处理,偏重于要求学生记住实验现象和规律,实验的全过程和辅助教学的作用容易被教师忽略,致使实验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2.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千言万语说不清,
问题与教学是一个统一整体.教学环绕问题展开,问题在教学中得以解决,教学又发掘新的问题等,推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就物理学科而言,物理教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的教学,无论是普遍规律的发掘和诠释,还是自然法则的总结概括和应用,都包含了问题.  一、物理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  首先要求设计的问题从情境素材到具体内部实质意义都是真实可信的,不违反科学常规;其次,设计的问题应融入科学方法的要素,使学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学前班升上来,许多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停留在学前班的基础上,存在的坏习惯较多,学习还没有独立性,特别是农村小学,学生的见世面比较窄,学习能力差,学生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