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人云:“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严焉,肃焉。”劝学应顺之人情,“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能快乐地学习,不肖者也能参与,若是痛苦地学习,即使是贤者也不能持久。“项目教学法”正是从人情之“安”与“乐”的角度出发,顺应学生的猎奇心理,将知识条块整合为一个个相对完整的项目,然后指导学生运用相应的知识储备,辅之以画龙点睛的点拨,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使之获得清晰、完整且历久弥新的知识和能力,并激发学生自我实践的成就感,在跃跃欲试的愉悦心境中持之以恒地追求。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探讨
素质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得到倡导以后,许多教育教学理论工作者和第一线的教师都积极投身其中,认真探讨其内涵和外延,提出了以人为的调控方式使受教育者心身发展的环境与教育过程各种因素形成最佳组合,创造出使学生和谐发展的环境,从而促使受教育者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完善的理念。笔者从事中等职业教育多年,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不合理性有切肤之痛。这些年,我不断涉猎探索,在借鉴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以“项目教学”为园地,对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了大胆的改造,变过去的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游离为实际印证理论,理论和实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现总结成文,以就教于方家。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学习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初级学习是学习的低级阶段,教师只要把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讲清楚,然后让学生记住。这里涉及的主要是结构良好的领域。而高级阶段学习则不同,它要求把概念的复杂性,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中,这时,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实例间的差异性都显示出来,学生面对的是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能自主地理清其复杂性,犀利地判别其差异性,找到问题的症结并最终解决问题。这就好比我们面对一个乱线团,好多线凌乱地纠缠在一起,要理清它就得弄清它的头绪在哪,纠结在哪,纠结与纠结是怎样缠绕的。面对现实的乱线团,要解开它,需要的是眼力、经验和灵巧的双手,同理,面对高级阶段学习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结构不良领域,我们要弄清它,同样需要经验和眼力。这里的经验和眼力就是完成项目得到的体会心得,眼力就是平时的知识储备,而这种体会、经验、储备从一个个活生生的项目实例中得来比通过老师的讲解得来要通透得多。完成“项目”,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兴趣,一种催化剂,通过完成项目,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学习。
一、操作方法
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中,课堂讲授、教材组织和实验实训各环节均围绕一系列的项目进行。教师授课时打破传统的章节划分,将散见在各章节的相关知识点归置为相对独立又前后贯通的项目,简约地讲授与本项目相关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探究性学习,以完成项目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跃跃欲试的良好情绪里,通过对项目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过程中,找到完成项目的途径,最后完成项目。
二、基本特征
(1)项目可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
(2)所设计的项目要能够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自己(入职后的工作角色)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处理的原则、方法和特点,让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要突出典型性。项目是理论与实际的桥梁和纽带,是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它既要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还要能洞悉其共性,使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既要能提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更要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4)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三、学生定位
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在项目教学中,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人。学习过程中情绪饱满,兴趣盎然,学习结束后留有余味,充满成就感,欲罢不能。
四、教师定位
在项目教学中,许多教学项目是师生根据教学目标和生产实际共同设计的,教师失去了以往对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只是学习过程中比学生高明的参与者。在项目教学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尝试与探索,并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这一过程中学生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途。
五、效果评价
项目教学不仅用传统的笔试、口试的方式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且更强调运用完成项目的方式,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评价标准上,灵活运用绝对评价,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达到项目教学的目标要求,关注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进步程度,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评价主体上,鼓励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相互评价,促进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反思。
六、价值体现
“从做中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根本特征所在,也是学生形成自己经验的根本途径。通过由教师设置的项目,在教师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训练中,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真知,取得经验,提高能力。学生得到的不是点石成金的“金子”,而是那只能点石成金的“手指”。
总之,项目教学法的运用,使课堂不再是教师在上面吃力地讲,学生在下面睡成一片的死气沉沉的样子,而是学生在老师精心组织安排(或者说是导演)的一个个有趣的项目引领下,通过独立探究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个个生产生活实际中难易适中的教学项目。这样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突出了“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特色。
亲口尝了尝梨子,也就知道它的滋味了。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探讨
素质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得到倡导以后,许多教育教学理论工作者和第一线的教师都积极投身其中,认真探讨其内涵和外延,提出了以人为的调控方式使受教育者心身发展的环境与教育过程各种因素形成最佳组合,创造出使学生和谐发展的环境,从而促使受教育者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完善的理念。笔者从事中等职业教育多年,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不合理性有切肤之痛。这些年,我不断涉猎探索,在借鉴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以“项目教学”为园地,对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了大胆的改造,变过去的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游离为实际印证理论,理论和实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现总结成文,以就教于方家。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学习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初级学习是学习的低级阶段,教师只要把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讲清楚,然后让学生记住。这里涉及的主要是结构良好的领域。而高级阶段学习则不同,它要求把概念的复杂性,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中,这时,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实例间的差异性都显示出来,学生面对的是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能自主地理清其复杂性,犀利地判别其差异性,找到问题的症结并最终解决问题。这就好比我们面对一个乱线团,好多线凌乱地纠缠在一起,要理清它就得弄清它的头绪在哪,纠结在哪,纠结与纠结是怎样缠绕的。面对现实的乱线团,要解开它,需要的是眼力、经验和灵巧的双手,同理,面对高级阶段学习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结构不良领域,我们要弄清它,同样需要经验和眼力。这里的经验和眼力就是完成项目得到的体会心得,眼力就是平时的知识储备,而这种体会、经验、储备从一个个活生生的项目实例中得来比通过老师的讲解得来要通透得多。完成“项目”,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兴趣,一种催化剂,通过完成项目,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学习。
一、操作方法
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中,课堂讲授、教材组织和实验实训各环节均围绕一系列的项目进行。教师授课时打破传统的章节划分,将散见在各章节的相关知识点归置为相对独立又前后贯通的项目,简约地讲授与本项目相关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探究性学习,以完成项目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跃跃欲试的良好情绪里,通过对项目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过程中,找到完成项目的途径,最后完成项目。
二、基本特征
(1)项目可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
(2)所设计的项目要能够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自己(入职后的工作角色)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处理的原则、方法和特点,让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要突出典型性。项目是理论与实际的桥梁和纽带,是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它既要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还要能洞悉其共性,使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既要能提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更要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4)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三、学生定位
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在项目教学中,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人。学习过程中情绪饱满,兴趣盎然,学习结束后留有余味,充满成就感,欲罢不能。
四、教师定位
在项目教学中,许多教学项目是师生根据教学目标和生产实际共同设计的,教师失去了以往对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只是学习过程中比学生高明的参与者。在项目教学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尝试与探索,并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这一过程中学生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途。
五、效果评价
项目教学不仅用传统的笔试、口试的方式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且更强调运用完成项目的方式,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评价标准上,灵活运用绝对评价,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达到项目教学的目标要求,关注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进步程度,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评价主体上,鼓励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相互评价,促进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反思。
六、价值体现
“从做中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根本特征所在,也是学生形成自己经验的根本途径。通过由教师设置的项目,在教师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训练中,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真知,取得经验,提高能力。学生得到的不是点石成金的“金子”,而是那只能点石成金的“手指”。
总之,项目教学法的运用,使课堂不再是教师在上面吃力地讲,学生在下面睡成一片的死气沉沉的样子,而是学生在老师精心组织安排(或者说是导演)的一个个有趣的项目引领下,通过独立探究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个个生产生活实际中难易适中的教学项目。这样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突出了“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特色。
亲口尝了尝梨子,也就知道它的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