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美 享受美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63742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存在于形式上的美,更重要的是作品所表现的深刻含义。作为美术教师要充分运用好教材,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分辨美丑,逐渐提高审美能力,通过作品的欣赏让他们感悟美、享受美。
  一、抓住教学重点,突破传统教学思想
  面对纷繁浩瀚的艺术作品,怎样使学生始终保持求知的欲望?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因此,教师一定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如七年级上册美术课本中就有几幅古代的作品,如第一单元的《牛耕》《清明上河图》等,其所展现的是人类生活的遗迹。在这一单元中主要是几幅体现劳动场景的画,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了解劳动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在感受优美的艺术作品时,也要培养起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还要让学生初步懂得艺术起源于劳动。
  二、整合课程资源,品味艺术魅力
  (1)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佳的表现效果。如欣赏梵高的《星月夜》时,紧跟上述欣赏过程,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让学生再仔细观察画面上展现了一个高度夸张、变形与充满强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放上一曲钢琴曲《星空》,音乐和画面交相辉映,学生就会体验到画面上呈现出的眩目奇幻景象。当学生进入联想境界后,教师再分析画面“天地间的景象化作了浓厚、有力的颜料浆, 顺着画笔跳动的轨迹, 而涌起阵阵旋涡”。这时学生们原先模糊的、朦胧的审美享受变得清晰了,逐步进入“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
  (2)把语文中的古诗与美术结合起来,以达到诗画融为一体的意境。北宋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在中国美术作品欣赏课上,把山水画与山水诗结合起来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山水画作品。如“诗中有画”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色,王维的创作正是在诗情与画意的互相渗透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艺术。王维《山居秋瞑》描绘的是雨后月夜山中景色,“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贯穿全诗写景的线索,尔后景物的展现、人物的活动由此而展开,有动有静。“空山”因为宁静,泉声竹喧才可悠然而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因为有“明月”,泉的流动才可清晰入目。王维的诗善于描摹多种景物,动静结合、有序展开,依次叠现而不觉散乱,得之于“意在笔先”和“位置经营”之画法。所以,欣赏他的山水诗犹如欣赏一幅布局得当、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3)把数学和美术结合起来,以达到数形统一的效果。在欣赏古希腊美术作品的时候,可以和数学学科联系起来,古希腊人认为“数”是万物之源,美的形象可归结为不同数字之间的比例关系。例如 “帕特农神庙”,它成为古希腊建筑的杰出代表的原因,并不是它的规模,而是它整体比例上的和谐统一和细节的完美。神庙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反复运用了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对美的比例的研究(勾股定理),反映了古希腊建筑审美中对理性和数的和谐的向往。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美是由度量和秩序所组成的”,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人体的美也是由度量和秩序决定的。而世界上最和谐的比例关系,是人体的比例之美,希腊建筑师善于将人体美的比例融进建筑形式的设计中,这一点,在古希腊建筑的“柱式” 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再如,希腊人在对和谐美的追求过程中有“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黄金分割律”的和谐美是和人性相通的和谐美。“0.618”这个比例数字成为后代艺术家穿凿人体美的准则。断臂维纳斯、雅典娜女神等,其体形结构比例完全符合黄金分割律,美妙绝伦。
  三、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感悟美、享受美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动脑又动手。在学习中国画的时候,临摹一下构图,不但对水平一般的学生有帮助,就是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也是很有益的,能够加深他们对画家创新构图的理解。对此,学生用铅笔在草稿纸上画就可以了,这样速度快,也容易出效果,一节课可以临摹很多作品。在“我为校园添色彩”这一节内容中,课本上有很多雕塑作品,学生单纯地用眼睛欣赏是感觉不到作品的艺术魅力的,但如果动手临摹一下后,效果就大不一样。在临摹中,学生动手、动脑,充分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果临摹后的作品和原作有差别,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找出是哪部分元素影响的美感效果。
  (2)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直观教学。初中美术欣赏比较注重得失,用眼睛观察美术作品,是一种视觉艺术,其优点是直观、形象。正如旬况所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直观性原则的成功运用,既可以发展形象思维,也有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帮助理解和记忆美术作品的形象,还可以引起学习者极大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用心去体验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正确地去认识作品,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意图。通过美术欣赏教学,真正让学生感悟美、享受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教材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从“阅读有法、阅读有思、阅读有悟”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努力达成“知其要、明其理、通其意”三大目标,进而促进并形成“以课本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以自主阅读为抓手”的思想政治教学范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材;自主阅读;教学范式  教材是学生学科学习的主要课程资源,因而阅读教材是学生获取学科知识和发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需要把研究对象按某个标准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得出每一类的结论,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答案.对问题实行分类,分类标准等于是增加的一个已知条件,实现了有效增设,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优化了解题思路,降低了问题难度.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在江蘇高考的含参函数与导数的解答题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下文分类解析.
成语运用题,是高考常考题型。许多同学没有仔细辨析成语的意思及适用范围,会出现误判。下面系统地介绍常见成语意思及成语误用的类型,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辟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蕴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误用。如:  [例1] 各部門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
“谋士”是古代一种特殊的职业。所谓谋士,是指设谋献计的人。古时的谋士有相当一部分是“学而优”却不能“仕”的读书人,常以“门客”、“军师”、“幕僚”等身份,为自己的“主人”、“主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有时甚至以死相报。这些“谋士”,即为以谋取士,用自己的智谋为王侯霸业服务,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理想。“谋”是一个动词,也是一个名词。对于谋士自己来说,“谋”是一种保护;对于他的主人来说,“谋”是一件
“情境”实际上是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情绪的学习场景。情境教学以其“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鲜明特色,在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上有独到之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情境,努力构建阳光课堂。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是实现
摘 要:从今年的北京大学保送生选拔来看,很多教育工作者混淆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评价的区别。素质教育在实施中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中强调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优势,二者从表面上对立而实质上统一,在实践上只有把握好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保送生选拔;探究     一、保送生资格的“高、大、全”与不公平性  2010年,北京大学本科招生推出了中学校长实名推
摘 要:教学关键问题是落实课程标准,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对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的落地思考,可从“长城——见证中国历史”这节知识拓展性课例的学材编写意图加以说明:一、时间与空间的结合;二、文化与文明的交融;三、延续与变迁的传承。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关键问题;落地思考  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是指历史与社会课程实施过程中,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而需要研究解决的最关紧要的学科
一、考情分析  1.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过程,由于解答试题的过程就是推理的过程,因此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将会渗透到每一道試题中,对推理的考查往往会直接命制归纳推理或类比推理应用的问题,通过推理产生结论,结合点可以是图形、数列以及设计其他的具有推理特点的新问题,在复习中应注意理解常用的推理方法,掌握其过程以解决具体问题.  2.证明是数学的基本思维过程,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并且本部分内容也将会渗透到
摘 要:大单元教学,以“单元”为单位,克服了传统的“小框题”教学小规模、低效率等弊端,更注重的是教学的整体性、结构性和序列性。教学中教师是设计者、引导者,学生是参与者、践行者。强调基于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学会能动地选择学习方法,独立地管理学习行为,最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顺利“软着陆”。  关键词:思政课;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整体性原则  根据传统的习惯,思想政治课的教
摘 要:2018年高考文综全国I卷政治试题把鲜明的时代特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独有的学科特色融合在一起,坚守育人初心,牢记学科使命,突出学科的能力思维,加强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整份试卷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试题设置科学合理,能够客观、公平、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科知识,实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关键词:高考政治;全国I卷;特点评析;教学建议  2018年高考文综全国I卷(以下简称“全国I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