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活动单导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easehe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活动单导学”模式就是针对老师讲得太多而学生自己学得太少的现状而提出的一种智慧型课堂模式。它既强调教师的引导,更注重学生的活动,强调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与帮助。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语文教学;智慧课堂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9 -02
  “活动单导学”模式就是针对老师讲得太多而学生自己学得太少的现状而提出的一种智慧型课堂模式。它既强调教师的引导,更注重学生的活动,强调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与帮助。互助包括小组内“一”对“一”的互助,小组内6—8人间的多维互助以及师生、组与组间的多向交流和互动。这样就将单一的“知识课堂”变成了学生活动和收获的“智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也呈现出了“师生关系平等,教学过程、方法、手段的运用多样性的统一”的和谐状态。
  一、“活动单导学”的奠基:“活动单”制作。它包括预习单、自学单、助学单和检测单。
  【案例】《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一)预习单
  1.明确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2.梳理基础知识
  (1)基本资料助读、字词积累运用
  (2)根据解释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3.初读感知文本
  (1)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结合课本第28页的示例,初读诗歌,感知情感。
  (2)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诗。
  (二)自学单
  「朗读·感知」
  1.听录音朗读,可小声跟读,注意标出诗歌的朗读节奏。
  2.自由朗读,揣摩诗歌朗读的节奏,蕴藏的情感。
  3.以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朗读展示。
  「感悟·探究」
  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2.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三)助学案
  「细品·体味」
  1.一首优秀的诗歌中总有几处特别能打动我们,打动的原因,就是通过含蓄而精练的语言来表达真挚的情感。请先自主阅读,寻找感动,走进诗人内心世界,然后与你的伙伴一起分享。
  2.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3.通过此活动过程,回扣目标,感悟语言,达到文道统一,德美相融。引导学生纵向、横向的迁移拓展;通过反馈,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方法、习惯、自信心、主动性等方面进行反思升华。使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相互作用,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新的认知结构,形成知识树。
  (四)检测单
  积累运用
  为加点的字注音
  干瘪() 驳船() 蜗行()
  胚芽() 迷惘() 隧洞()
  绯红() 淤滩() 纤绳()
  课内阅读(略)
  反思:此检测单的操作要求精选作业(测试)题,让学生进行当堂达标练习;检测单设计的目的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练习;检测单设计的意义,体现了“导学导练、自主互助、减负增效”的理念。
  二、“活动单导学”模式成效显著
  (一)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学生活泼主动、个性飞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自从实施“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校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1.由以前的被动受教变成了现在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了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积极性高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强,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最大化。
  2.以小组为单位教学的实施,充分发挥了组长小助手的带头作用。组内同学在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集体力量的伟大,小组内的讨论辩驳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种问题,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认识更多元化一些。
  3.思维的火花让上课打瞌睡的现象消失,不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还开始向“我会学”、“我乐学”发展。语文课上,学生阅读名著,自主读书,合作讨论,师生互动,圈点勾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课堂上,老师不再是唯一的主宰,学生更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变成了探索者、实践者。
  (二)教师轻松主导,形式民主,体验教育幸福,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1.原来备课中的各自为政集体备课所替代。不论课前预习还是课堂教学,一改原来的“重教学内容轻教育对象”为“针对教育对象,研究教学内容”。实行备课组长主持下的集体备课、议课制。有明确的备课流程,确保备课不流于形式,实现资源共享和教学水平同步提高的目的。
  2.老的教学模式下的“课上任务课后补”的问题也得到明显改善。每个老师都在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与教师的“引导教”找一个最佳结合点,搭建一个合理的优化的平台,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3.倡导教师要创造性的应用“活动单导学”模式,要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校课堂教学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尤其是我校的语文教学,大胆改革,教师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完成课本内容,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读书,在自省自悟中理解名著内涵;开展“口语交际课”、“时文赏析课”、“演讲辩论课”“佳片欣赏”等多种形式的课堂,让学生在师生的多向交流中更好地吸收文化营养,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拼时间、耗体力”的疲劳战术已经失去了舞台,教师更多地把时间用在学案的制定、集体备课上、用在研究教材上。 课堂上教师不再为学生的厌学而烦恼,变“要我教”为“我要教”,而且向“我会教”、“我乐教”的方向发展。常常与学生发生交流和碰撞,时时生发教学相长的幸福,教师在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也体会到了“学习提升”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的乐趣。
其他文献
摘 要:问题是开启智慧之门和未知世界的钥匙。强烈的问题意识是积极思维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本文通过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阐述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25-1      所谓
摘要:幼儿正处于形成科学兴趣的最佳时期,这也正是创新意识培养可以从小抓起的理论依据。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好这个时期对幼儿的创新教育。科技创新操作室为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平台,架起了一座桥梁。  关键词: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94-1“科技创新操作室”是指在科技教育发展新形势下建立的一个别具特色
摘要: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尽情发挥,而不是采用一种强迫式的教育方式,那么教师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孩子的生活中,有很多的雕刻家:老师、家长、伙伴、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等,最重要的是孩子自身。孩子本身是一块什么样的石头,我们就应该根据这块石头的特质来雕刻不同的艺术品。  关键词:自由式教育;强迫式教育;杜郎口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
摘 要:我市推出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自学质疑是其中的第一个模块,是开展课堂教学的“火车头”。在此模块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而学生的自学质疑能力需要随着课改的步伐进一步提高,本文就学生的自学质疑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自学质疑;生物教学;应用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我市推出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六模块”是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
摘要:趣味性课外作业能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能促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趣味性的作业设计应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引,面向全体学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数学生活化”。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把作业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趣味性;生活化;动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
摘 要:本文对我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研究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小结,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本校教师对这一研究机制的看法与态度,并对教学研究机制的实施进行反思。  关键词:教学研究机制;研究现状分析;实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73-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世纪之交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发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直接改变着课程
摘 要:语文高考备考是否有效,关键在作文。我们的教学实践也再次证明了:作文备考必须要“计划有序”、“懂得变通”,方可“产生实效”。  关键词:作文备考;计划有序;懂得变通;力求实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75-1      一、高三学生作文问题剖析  1.许多学生写作的热情不高,平时积累少,作文内容往往显
摘要: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2011版课标的精神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能否给出一些关键词?笔者结合2013年4月参加江苏省小学美术新课标培训活动,谈谈自己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  关键词:美术;新课标;改革;感悟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42-2  一、坚持该坚持的,摒弃该摒弃的,发展该发展的
摘 要:本文从表现与意向,意象与构思,构思与灵感,构图与表现等方面,阐述了中国画的美是真与善的内涵的外化。  关键词:中国画;表现与意向;意象与构思;构思与灵感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8 -01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
摘要: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以良好的习惯、坚实的基础知识作保障,以学生身体力行的实践为主要途径。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9-048-1一、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  1.会听。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题目还没读完,就有学生争着嚷着“我会,我会,我知道”;当某位学生的回答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