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枉过正之后的理性回归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403379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2011版课标的精神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能否给出一些关键词?笔者结合2013年4月参加江苏省小学美术新课标培训活动,谈谈自己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
  关键词:美术;新课标;改革;感悟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42-2
  一、坚持该坚持的,摒弃该摒弃的,发展该发展的
  2012年,我校新征订的2013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下发,研读之余,笔者脑海中有两个问题始终挥之不去:①新旧课标最大的改进或者变化在哪里?②这种“变化”将怎样影响到我们的美术课?笔者针对这两个问题求教过课表修订组的组长尹少淳教授。关于第一个问题,尹教授回答得很明确——如果不修订,最大的遗憾乃课改中出现的“矫枉过正”得不到纠正。因而我的理解就是:此次新课标修订最大变化应当是对十年课改中强调过度的一些行为的调整和纠正。
  那么被过度矫正的“枉”是什么呢?主要是两点:
  1.辩证思维的缺失。辩证思维的缺失导致了美术课程改革中存在矫枉过正的现象。比如在强调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候,极端地排斥接受性学习、示范和临摹教学。
  2.对美术本体的忽视。在强调综合和教育功能的同时,对美术本体有所忽视。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人们或者过分强调美术课程的教育功能,或者过分强调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综合,或者对文化情境过度阐释,挤占了应有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了解和掌握。
  而这些都是由于对美术课程功能或教学实践中某一方面过度的强调,造成教师理解上非此即彼的偏差,因而,改变是必须的。
  那么新课标改变的是哪一些部分?
  先看不变的有八点(一以贯之的):1.对美术课程的人文定性。2.从三个维度表述课程目标。3.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精选课程内容。4.不断完善学习方式。5.依据美术活动方式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6.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特征划分的四个学段。7.以评价促进学生的美术发展。8.广泛开发美术课程资源。
  改变的是(与时俱进的):1.对美术课程的性质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突出了美术学科的特征。2.对课程内容的表述结构进行了调整。3.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梳理了“欣赏·评述”的逻辑顺序;调整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增加了设计的分量,使得与工艺的关系更加平衡。4.适当地加强了规定性。5.对“实施建议”部分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使之更简明、准确。
  而我认为,最最关键的就是第一点的变化,“对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突出了美术学科的特征。”
  好比我们听说亲戚朋友生了小孩,你第一个问题会问什么?“男孩、女孩啊?”为什么?性别决定一切行为。对于孩子自己,性别决定行为方式;对于父母,性别决定养育方式。所以性质关乎根本。那么到底“变性”了吗?我的理解是“变了”但形式上还比较委婉。
  该坚持的坚持了,该摒弃的摒弃了,该发展的发展了,更科学理性、更平和淡定。
  我们不妨来对比一下:
  实验稿——“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1版——“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由原来的“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简单一行字,发展到“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一大段话两百余字,变化如此之大。为什么?
  虽然对人文性的坚持虽没有变,但一则是放到了第三位,二是用词为“追求人文性”,体现出了最值得深思的对“矫枉过正”的调整。
  为什么不是凸显,也不是原先用的具有?而是追求?(“追”是“紧跟”的意思;“求”呢,是“设法得到”。)“追求”应该是想拥有而不拥有的东西才会用追求。从这个角度上理解,美术课程并不是简单的讲具有人文性,而是美术活动本身的目的指向具有人文性,追求真、善、美、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追求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也即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规范。
  因而强调“追求”人文性,源于美术是人类文化活动的本质定位,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坚持人文性更多的是坚持美术课程的人文倾向,从而凸显了美术文化的本质特征。这也是新课标课标坚持定性为“人文性”的根本,美术课程应当立足美术文化的本质追求,而且经过课改十年的实践,更清晰、更深刻。
  但人文性的含义非常宽泛,语文、英语、历史、音乐,甚至地理都是人文学科,并非美术专属,故而容易造成美术学科本位的缺失。
  是以,定性的第一点落在视觉性(凸显)上也就不难理解了,第二条实践性(具有)更是水到渠成。第三点强调愉悦性。来源于美术活动的自有的魅力,审美的愉悦、自由表达的快乐、创造的成就感。譬如,旅游给人的感受。
  美术课程的“视觉性”特征作为首要特征,是首次在课标中明确提出。愉悦性的提法也是本次修订新增的内容。这些不仅凸显美术学科的价值,而且有效地包容了美术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的特性。如何定性,决定了如何行为。而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等部分皆由此而生发。   其中“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这段限定语是本次修订新增的。窃以为这段文字是此次修订最关键、核心的17个字,这其中包含知识、技能,也涵盖过程与方法,还不乏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加了这一定语后,美术课程独有的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强调,也还原了美术课程应有的面貌,更是美术课程的终极价值之所在。
  因为短短17个字,但至少包含有这样四层含义:
  1.美术课程指向视觉形象。(还有哪一门学科是这样?)
  2.美术课程强调对视觉形象的感受——通过观察其形状、色彩、材质、肌理、结构、比例等(美术造型元素),获得相应的诸如对称、均衡、节奏等(美术形式原理)的感觉。(独享美术语言、是审美活动)
  3.美术课程强调对视觉形象的感受——了解、理解视觉形象的所承载的意义和情感。(决定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注: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4.美术课程强对视觉形象的创造——在前者的基础上学生需要改变材料的形态,完成视觉形象的创造,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或改善生活和环境。(实践性、创造性、愉悦性)
  所以,明确特征之后的四点定性:一、凸显视觉性;二、具有实践性;三、追求人文性;四、强调愉悦性,是自然而然的,是矫枉过正之后的理性回归,是对美术工具性属性的一种“曲线救国”式的表述。(拿尹老师的话来说,美术怎么不是“工具学科”)
  最后,既然性别确定了,该怎么干就很明确了。(还拿生孩子打比方,男孩就买好男孩的纸尿裤,女孩就买好粉红衣裤)
  落实到行动当中,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便可以时常问一问自己:我的美术课有没有体验这一特征(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创造),并凸显视觉性,在实践中组织教学活动,追求“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关注社会与生活、教学形式有没有体现美术活动本身的趣味?
  这一条应当是统领我们一线美术教师所有美术教学活动的根本!
  二、“摸着石头过河”——实践出真知,改革过程没有关键词
  第二个问题,尹教授没有给我想要的答案,即所谓的关键词。而是谈到了涉及教学实施的问题,有几个相关的概念需要教师理解,辨析一下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几个概念。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综合。具体而多变是其基本特征,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提问法等是我们所熟悉的常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是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形成之后产生的基本取向,常常与教育思想和观念相联系。一般分为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具体的教学方法并不是被简单地归入一种教学方式,而是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教学模式:是教学中相对固定结构、程序和方法。教学模式具有两面性。研究教学模式可以使得我们的思维超越现象模仿,而进入到模式借鉴、改造和建构的层面。
  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活动的谋划和统筹,是教育智慧的高度体现,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以下中国象棋作为比喻:一个一个的棋子是教学方法;一般的下法或者翻棋下法是教学方式(也就是玩法);一开局就当头炮,或者上象,或者进马,或者出卒……就是教学模式(套路);而通盘运筹、左顾右盼、深思熟虑、一步想三的下棋者就是教学策略(战略)。
  具体体现到课标中,是在教学建议部分,我理解中最关键的一条乃是第二条: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
  明确“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情境、信息资源、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练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精心策划和设计,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这不是具体操作性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方法。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譬如讲授、示范、谈话、提问、讨论、欣赏指导、对比、参观、游戏、练习、实验、发现、探究等等),并在一定的教学观和教学目标的统领下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动态、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战国有个辞赋家宋玉(据说是屈原的弟子)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述东家之子的美貌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我想教师的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样如此,追求的就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度”——就是“多用一个则显得罗嗦、泛滥,少用一个则觉得无聊、乏味”的境界;该示范的时候就示范不偷懒、不该示范的时候绝不多画一笔去显摆。而所有的度的平衡,就像天平一样,支点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我想要下好美术教学这盘棋:一是会运用的棋子要多,越多越好。棋子越多对局可能越精彩。二是玩法的多样化。玩法越多,棋子的价值越大、趣味越多。三是加强对套路的借鉴、分析、运用与创新,这样赢棋的可能性更大。
  因而,今后的教学实践总的思路是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要“求活、求新”,或者说今后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学模式的大趋势是追求创新和多样化,讲究“兼容并包”,讲求“百花齐放”,就是“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其他文献
摘 要:每所学校都要精心培育学校文化,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力,因为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只有强大的学校文化力才能够为学校和个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支持力。  关键词:学校;精神文化;提升;文化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1-015-2     学校精神文化与文化力——知根  如果把学校
摘 要:本文从时代性,生活性,趣味性,教育性,新颖性,科学性等方面,探讨了课堂导入的精彩设计。  关键词:激趣;课堂教学;导入;特点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58 -01     数学学习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
摘 要:本文简述了初中生进行美术素描的教学策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认识观察能力等等。  关键词:美术素描;训练技能;创造力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5 -01   “素描”是人类绘画史上出现最早的表现形式,也是艺术创造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在现代美术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在初中美术课中让学生
摘 要:问题是开启智慧之门和未知世界的钥匙。强烈的问题意识是积极思维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本文通过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阐述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25-1      所谓
摘要:幼儿正处于形成科学兴趣的最佳时期,这也正是创新意识培养可以从小抓起的理论依据。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好这个时期对幼儿的创新教育。科技创新操作室为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平台,架起了一座桥梁。  关键词: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94-1“科技创新操作室”是指在科技教育发展新形势下建立的一个别具特色
摘要: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尽情发挥,而不是采用一种强迫式的教育方式,那么教师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孩子的生活中,有很多的雕刻家:老师、家长、伙伴、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等,最重要的是孩子自身。孩子本身是一块什么样的石头,我们就应该根据这块石头的特质来雕刻不同的艺术品。  关键词:自由式教育;强迫式教育;杜郎口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
摘 要:我市推出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自学质疑是其中的第一个模块,是开展课堂教学的“火车头”。在此模块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而学生的自学质疑能力需要随着课改的步伐进一步提高,本文就学生的自学质疑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自学质疑;生物教学;应用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我市推出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六模块”是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
摘要:趣味性课外作业能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能促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趣味性的作业设计应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引,面向全体学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数学生活化”。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把作业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趣味性;生活化;动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
摘 要:本文对我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研究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小结,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本校教师对这一研究机制的看法与态度,并对教学研究机制的实施进行反思。  关键词:教学研究机制;研究现状分析;实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73-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世纪之交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发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直接改变着课程
摘 要:语文高考备考是否有效,关键在作文。我们的教学实践也再次证明了:作文备考必须要“计划有序”、“懂得变通”,方可“产生实效”。  关键词:作文备考;计划有序;懂得变通;力求实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75-1      一、高三学生作文问题剖析  1.许多学生写作的热情不高,平时积累少,作文内容往往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