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叔本华同情伦理学说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e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受康德伦理学思想及个人特殊的生长环境影响,叔本华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同情伦理学说。在批判康德理性本体论的基础上,叔本华肯定意志本体论,认为道德与理性无关,同情才是道德的基础。这样,非理性主义伦理学得到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伦理学思想,对看待当今社会伦理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理性;意志;同情
  一、叔本华同情伦理思想的产生
  (一)时代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初,受拿破仑战争影响的欧洲大陆各国局势动荡不安,人民颠沛流离,生活水深火热。叔本华的父亲去世,母亲与其关系不和,他本人又是一个极为偏僻孤傲的人。在这种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影响下,叔本华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与伦理学说。这个学说既是叔本华孤僻犹豫心灵与个体经验的产物,也是时代悲观意识的产物。理性主义盛行的欧洲,主张人类生活的意义在于服从理性,只有遵循理性人才能够获得幸福,达到至善。然而理性又具有双重作用,过分高扬理性,使得正当的情感受到控制和压抑,人们因欲望不能得到有效满足而感到焦躁、烦恼和痛苦。
  (二)理论背景
  叔本华深受康德哲学思想影响,其伦理学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在对康德理性本体论思想的批判基础上形成的。康德认为,人能理性地控制自我,不受制于苦乐欲求的驱使,而是服从普遍的道德原则。因此,他把人的理性本质引向超验的道德领域,认为理性是道德的本质。叔本华对此进行了反思,他认为理性认识必须以直观认识为摹本,运用概念来形成认识,直观具有本源性地位。而道德行为与理性认识无关。“居心的纯善,无私的美德和纯洁的慷慨仗义都不是从抽象认识出发的;但仍是从认识出发的,是从一种直接的直观认识出发的。”i道德只是源自对生命意志本质的直观认识。
  二、叔本华同情伦理思想的内容
  (一)人性的自私
  我们来探寻一下人类为何如此的自私与残忍。叔本华在《作为意志的表象的世界》中指出“意志的肯定就是不为任何认识所干扰的,常住的欲求本身,一般弥漫于人类生活的就是这种欲求。”意志的欲求是无止境的。无论在意志客体化的哪一个级别上,一切个体都会为了达到自我保存和种族繁衍展开不间断的残酷厮杀。人作为意志客体化的最高级别,这一现象就表现得更为明确,每人都想一切为自己,要占有一切,至少是控制一切,而凡是抗拒他的,他想加以毁灭。这就是利己主义的最终根源。
  (二)同情是道德的基础
  1、人的行为的动机
  叔本华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动机无非三个,利己主义、仇恨和同情。利己主义是人类追求幸福的本能,具有无限的意欲,使人们努力去谋求自己的幸福和利益;仇恨使人们去伤害他人,甚至发展到极度的凶残;同情使人们去谋求他人的幸福和利益并可以升华为仁慈和公正。三种动机所发生的行为,有着不同的价值意义。从利己主义出发,只能是自私利己的行为,体现的是意志的自然本性。从邪恶的动机出发,必然是只关注他人的灾祸,它不仅是自私利己的行为,而且是一种意志侵略和掠夺。自私利己和意志侵略都无道德价值可言,只有同情才才能带来真正的道德价值意义。
  2、同情是道德的基础
  在叔本华的概念中,有道德的人是能从本质上消除个体化认知的人,是将他人的痛苦与不幸看作自身的痛苦与不幸甚至整个世界的痛苦与不幸的人。这就是所谓的超脱个体化原理的道德标准,也就是摩耶之幕的揭开。要达到这种个人意志与他人意志、世界意志的同一,就必须取消意志间的差异,也就是说取消我与他人之间的差异,与他人融为一体。而同情便是对人生本质的一种直观的认识,是对意志形而上学的必然推演。叔本华认为,同情是道德的最高表现。一方面同情意味着自觉自愿遵守原则,是对道德的一种完善。另一方面同情意味着人摒弃个体欲望,坚守大爱、博爱。只有同情才是最高美德,一切善与爱都源自同情。
  三、叔本华同情伦理学的评价
  (一)叔本华同情伦理学的特点
  1、同情是一切道德的核心
  只有“同情才是一切自发的公正和一切真诚的仁爱之真正基础。只有发自于同情的行为才有其道德价值;而源自于任何其他动机的所有行为则没有什么价值。”iii这实际就是赋予了同情在道德上的唯一性和根源性,把同情看成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唯一动机,是人类一切美德的唯一根源,从而确立了同情在叔本华的整个伦理体系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把同情伦理学发展到了极至,标志着同情学派的最终形成。
  2、非理性主义伦理学
  德国古典哲学一直走的是一条理性主义的道路,强调理性的绝对能动作用。而叔本华却开创出了一条非理性的意志哲学之路。意志成为第一性的、居于主导地位的存在,这体现了其伦理学说的非理性主义实质。理性只不过是一种概念的能力,是为意志服务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同伦理道德或本体不会发生关系。因此,理性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道德法则的依据,道德律令、伦理纲常的普遍准则不能从理性的抽象形式中引申出来。道德的基础只能是同情,同情就是通过直观认识,洞穿个体化原理,沟通人们之间的道德情感,使人意识到本质上的一致性,产生出真正的道德行为。人类社会的一切美德都是从同情这一源泉引出,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源泉。这体现了其伦理学说的非理性主义实质。
  (二)叔本华同情伦理学的意义
  1、对伦理学的丰富
  叔本华将“同情”上升到道德的基础的高度,系统阐述了同情的内涵、同情作为道德的基础如何可能,并且将同情这一概念和他的直观认识论联系在一起,阐明了同情的形而上学基础。叔本华从人的非理性因素来寻求道德的根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理性主义伦理学的缺陷,开阔了伦理学的研究视野。他以直观认识论为依据,强调人的直观、直觉、人生体验中道德中的重要地位,为我们思考道德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提供了启示。这些都确立了叔本华同情伦理思想在思想史上的特殊地位和独特价值。
  2、当今社会伦理问题的借鉴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和科学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为什么个人的伦理道德却不进反退呢?事实上一个人的行为受多面影响,一面是认识,一面是欲望、情感或是说性格。认识可以通过不断的道德教育去引导如何实施、遵守社会规范,而欲望的合理释放只能靠人们对自己内心的认识,靠个人的感悟。叔本华从人类心灵寻找道德的根据,应当说弥补了理性主义伦理学强调外在法则和规范而忽视活生生的个体情感的缺陷。人不能只是活在规则下,人还应当有情感。在具体的情景中,往往是内心的一种微妙的情愫促成了人的道德行为,在这里,他没有考虑所谓的规范、理性,而仅仅是从自己的内心深处觉得应该这样做。在叔本华的伦理学体系中,道德行为不再是规则决定的产物,而是每个人在具体的情景中展现的。他承认人类本性中的利己主义倾向,但同时也承认对他人的同情与爱是一个可以经验到的事实。
  【参考文献】
  [1][德]叔本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德]叔本华.作为意志的表象的世界[M].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4]黄文前.意志极其解脱之路[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5]彭华刚.叔本华的同情说[D].西南大学,2006.
  [6]成海鹰.叔本华视野中的伦理学建构[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其他文献
【摘 要】由于种种原因,网络游戏一直被排斥在传统教育之外。然而学生对于网络游戏的兴趣却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笔者通过一项问卷调查,旨在通过数据说明运用网络游戏进行英语基础学习,只要加以正确的积极的引导,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对英语学习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的。  【关键词】网络游戏;英语学习模式;学习兴趣  1、关于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Online Game)一般指多名玩家通过计算机网络互动娱乐的视频
期刊
【摘 要】广播电视新闻学是一门专业性、应用型、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且正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且民办高校目前也是我国高等院校阵营中一支重要的力量。该专业在民办高校中应如何教学、如何进行课程改革,本文立足于民办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课堂教学现状以及社会需求现实,对该专业的课程和改革进行了探索和思考,并提出了教师的教学应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切身体会相结合,不断探究怎样创新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纵观古今中外,腐败都是权力运行失控、失衡所致。“腐败的根本是权力的腐败”。所谓权力腐败,指的是执掌权力的某些机关或干部背离公有权力的性质和原则,把权力私有化、关系化、特权化、商品化,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权力腐败的实质是公有权力被滥用。因此,本文从当前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出发从以德倡廉、以俸养廉、加强监督、立法制约权力,来探讨如何防范公共权力被滥用。  【关键词】腐败;原因;措施  一、当
期刊
【摘 要】公示语是一个国家或社区对外展示自身的窗口,地道而得体的公示语翻译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国际公示语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本文将结合奈达功能对等的相关翻译理论,结合我国目前存在的公示语翻译的实例,探讨目前我国公示语翻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功能对等;问题;对策  公示语,也称标识语,“它是一种常见于公共场所的特殊文体, 或用寥寥文字,或用简明易解的图示,
期刊
【摘 要】本文就启蒙运动如何设计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启蒙运动相关的基础知识  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掌握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运用比较法加深对启蒙思想家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  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3、情
期刊
【摘 要】为充实和提升我国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队伍,做好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众传媒发展步入新格局,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适应新媒体环境发展的需求。本论文将结合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环境发生的变化,从主持人语言、综合素养,以及主持人对融合媒介发展环境的把握等多个角度,对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播音与主持艺术
期刊
【摘 要】地方政府治理模式是指地方政府为了有效行使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管理职能所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或方式,包含地方政府治理理念、治理制度和治理方式等方面。本文从地方政府治理的问题出发来深入探究新时期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如何进行创新。  【关键词】治理;挑战;创新途径  一、治理与地方治理  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
期刊
【摘 要】我国《物权法》规定可以用应收账款出质设立质权,但未明确规定应收账款的内涵。应收账款质权有着它自己独特的优势,给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都带来了现实的益处。因此,我们应明确界定应收账款的内涵,从法律的角度对应收账款进行明确界定,才能保障应收账款质押制度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应收账款;质押;法律界定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物权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将应收账款规定为质权设立的一个权利标的,较之《
期刊
【摘 要】环境领域邻避冲突问题的多发主要是由于居民缺乏对邻避项目的认知,同时政府对邻避项目信息公开不到位,从而导致居民非理性的抗议活动。基于此笔者从风险沟通以及加强居民环境知情权等方面予以建议,希望有助于环境邻域邻避冲突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邻避冲突;环境保护  一、邻避冲突的释义  邻避一词在我国已不再陌生,第一次对“邻避”一词予以概述的学者是O’Hare,根据O’Hare的表述他认为邻避现
期刊
【摘 要】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多样的写作技巧,而且要求学生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而后者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通常难以满足高质量论文写作的需要,近年来初中作文教师尝试利用日记写作配合作文教学的开展,效果较为明显。本文为推动我国初中作文教学水平的提升,针对日记写作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日记写作;初中
期刊